陶可伟等6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农文旅”产业集群品牌构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要素不断完善,产品内容日益丰富,农文旅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文化建设,充分释放激发农耕文化作为乡愁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的吸引作用,为乡村农文旅资源协调配置、讲好乡村故事和延伸乡村农文旅产业链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凝聚发展共识。紧紧抓住全市“532”发展战略、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两湖创新区、老城厢改造提升等重要机遇,与美丽乡村、特色田园建设相结合,把乡村旅游纳入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统一筹划,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在全市文旅发展空间布局中和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建设中的定位。按照《常州市全域旅游规划》和《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做好孟河-小黄山乡村旅游、郑陆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焦溪-查家湾-牟家村片区、雪堰-太湖湾、曹山片区等区域发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指导农文旅项目申报“苏旅贷”、江苏省级旅游发展基金。落实乡村旅游重点村、宣传推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优化发展模式,巩固发展成果。积极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常州“美丽乡村”产品体系,持续巩固以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镇域产业强镇、村域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主体产业化联合体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积极培育茶产业链、肉鸡产业链、河蟹产业链、稻米产业链等市域、县域特色链培强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每个涉农区培育1-2个十亿元级县域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旅游与体育、文教、美食、交通等跨界融合,举办好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溧阳茶叶节、乡村美食大赛、白茶节籽虾节、果品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节庆活动,带动游客接待量和营收持续增长。用好620多家规模经营主体和40多个星级企业等精品示范点,持续推出一号公路环线游、茅山品茗踏青游、冬季滑雪游等美丽风景线,创成一批休闲农业百优乡产,打造串连起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和200多个乡村旅游点的365公里网红“彩虹路”,通过+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品质更佳、吸引力更强。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发展能级。深化实施“532”发展战略,引进一批、建成一批业态新、适应游客需求的农文旅重点项目。今年计划实施农文旅项目重大(点)项目116个,新建79个、续建37个,总投资275.5亿元,年度计划81.3亿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丰富产品服务供给,积蓄乡村发展动能。投融资服务助力农文旅产业快速发展,通过金融支农触动,继续实施农业融资担保零保费政策,优化青虾贷、民宿贷、花木贷等特色产品,截至今年2月末农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5.5亿元,在保户数1809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小微主体在保余额占比66%。在保户数占比75%。强化创业创新牵动,继续举办第七届常州市农村创业大赛,紧扣规模提升、品牌打造、多方参与、机制创新等目标,对标省赛国赛标准,邀请投资金额、金融机构和孵化机构参与,吸引创业青年、巾帼能手、退伍创业军人、农村创业人员积极参加,努力挖掘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
四是丰富旅游业态,促进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发展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着力推进乡村俱乐部、乡村创客、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展史馆等场所布局建设。推动乡村微度假、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夜间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注重乡村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茶园、花卉、乡村美食等乡村元素的融入,打造更多互动性、体验性项目,提升游客参与度。高度重视项目对旅游业态发展的引领,继续推进新市现代文旅农业产业园、壹方创意休闲现代旅游产业园和柚山美丽乡村等一批深植乡土文化、环境品质一流的乡村休闲度假精品,打造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精品,促进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全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重点乡村旅游城镇、交通枢纽以及美丽乡村示范点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游客服务中心、通景道路、旅游停车场(含公共充电桩)、旅游厕所、标识体系、乡村地区旅游驿站等建设,增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深化“互联网+旅游”,积极推广“常州礼遇”旅游服务平台,完善常州“常享游”旅游信息综合发布平台上乡村旅游板块内容,及时发布各类乡村活动、食宿预订、旅游交通、投诉举报等信息动态,为游客提供更加及时便利的公共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丰富公共文化供给,通过丰富公共文化活动载体、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打造基层文化特色品牌,与时俱进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开展送戏、送书下乡,将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六是强化营销推广,提高市场知名度。加强周边城市和中远程旅游市场宣传推介,利用成都、上海等地旅游推广周时机对乡村旅游进行深度宣传,加大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力度。利用省厅“水韵江苏”、政府平台网站、文旅常州、广播电台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乡村旅游。持续举办乡村过大年、水果采摘节、乡村美食节和特色农事(民俗)节庆活动,全面构建“专业营销、广告营销、媒体营销和活动营销”四大休闲旅游市场品牌营销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市场知名度。
签 发 人:严
俊
经 办 人:陈玉新
联系电话:85682370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