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关心,提案聚焦利用智能制造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典型示范引领工程;三是专业服务支撑工程,给予我市推动下阶段相关工作非常好的启发和思路。
现答复如下:
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抓手,率先从引导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层面“破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部署领导下,以打造工业智造明星城为目标,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目标规划、任务体系、工作体系等逐步建立,试点示范取得积极成效,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一、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智能制造统筹谋划
坚持政策引领。我市很早就启动了对智能制造的规划和布局,2013年我市提出实施工业经济“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提出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打造一流智能制造名城;2017年制定出台《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和《常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出台《市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2019年出台《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2020年出台《常州市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要点》;为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设计了完整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扶持体系。
二、注重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发挥带动作用
引导企业紧扣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深度实施车间智能化改造,开展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家、省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0家,市级智能车间243家,数量在全省均处于前列。据初步统计,企业车间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后,车间产值平均同比提高约70%,单位产值成本平均下降约20%,单位产值用工平均同比下降50%,不良率平均同比下降约50%。
三、注重技术创新,增强自主装备保障能力
装备制造业一直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但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相对突出。我市加大对技术攻关和高端装备研制的扶持力度,用“智能+”和“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赋能。聚焦重点领域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重点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体系突破。累计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13个项目中标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15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3个项目揭榜2019年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16个项目列入工信部工业强基示范项目,领跑全国地级市。
四、注重多管齐下,加快建立智造生态体系
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我市针对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方向不明、技术短板、资金不足等问题,提供精准服务,提升支撑能力。一是引进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先后引进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固高创新中心、蜂巢智能、华数锦明等一批重点服务商落户我市,与机械总院合作建设了国内唯一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平台,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高质量智能制造服务商加快发展,累计11家服务商入选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二是提供个性化智能制造服务。联合高等院校、智能制造服务商、行业协会开展“智造诊断专家行”“院企结对”“百企义诊”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工业电商等6大类28项咨询义诊服务。三是帮助破解融资难题。组织开展制造业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支持天正工业创新“生产力征信”模式,帮助2000余家企业累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30多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改造升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注重政策引导,切实发挥扶持导向作用
近三年涉及到智能制造方面的,我市累计向上争取资金超1亿元,支持高端装备赶超工程、智能工厂建设等重大项目,市本级“三位一体”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和智能装备创新研发,累计安排市级资金1830万元,对61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予以支持,安排资金3000万元,对150余家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予以支持。
总体来看,全市上下以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示范智能车间创建和平台体系建设等为抓手,初步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协同配合、产学研用联合实施、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资源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下降,绿色安全生产持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我们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准确把握智能制造国内外技术发展新态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结合贵单位提出的三大工程,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积极申报国家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和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我市智能制造的支持,在继续培育市级智能车间、智能示范车间基础上,探索培育市级智能工厂。二是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继续扩充智能制造服务商库,开展全市智能工厂诊断活动,对其中优秀的诊断案例予以奖励;三是积极培育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引导智能制造服务商和需求用户开展战略合作,多层次、多领域组织召开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和对接会。加强产融合作,推进与银行、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四是务实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围绕推进发展智能制造,组织举办“英才名匠”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提升相关企业智能制造认识水平和经信系统干部智能制造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走进示范智能车间”、“参访领军标杆企业”培训交流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举办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支持智能制造高技术人才申报省“双创计划”、省“333工程”等项目。五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省内行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深度合作,重点建设20个在国内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省内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打造30个左右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六是大力实施企业上云计划,打造示范标杆工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先导性应用,引领和发展智能制造,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调制造体系,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制造。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