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要点
索 引 号:MB1681397/2020-00020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权责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2020-04-03 公开日期:2020-04-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和省局的统一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坚持“勇当服务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工作总目标,大力开展“市场监管品牌建设年”活动,以工作品牌创建,推动“条上争先领先、块上出色出彩”,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双胜利”,为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照工作高标准、高要求,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履职尽责,积极打造“四个高地”。

(一)对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全力打造投资兴业高地。一是市场准入再便利。贯彻执行新的《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加强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多证合一”,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税务开户2个工作日内办结。推广“企业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行“容缺受理”机制,优化“一网通办”审批服务机制。推进线下专窗建设、事项标准化建设和“全程网办”建设。二是质量强市再聚焦。标准聚焦高端化,继续推动各级政府把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推进轨道交通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发挥石墨烯、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龙头作用,形成一批国际、国家、地方标准。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成百家精品标准化试点。企业聚焦精品化。组建“质量专家顾问团”和“卓越绩效评价宣讲员”队伍,推进标杆企业示范推广工程,开展龙城质量故事专题宣传。建立各级质量奖培育库名单,培育首批“江苏精品”品牌企业,做大AAA级、AA级质量信用企业基数。认证聚焦体系化。推进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服务认证等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计量聚焦诚信化。组织开展眼镜配镜、加油机、基层医疗机构等计量监督检查和免费检定工作,探索将计量检查结果纳入市诚信体系。三是知识产权再突出。组织编制《常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突出区域板块,实现辖市(区)和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突出产业服务,围绕“十大产业链”,开展专利导航工程,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产生一批高价值专利。突出企业主体,围绕市“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突出联合保护。建立完善重大经济和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审查评估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研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二)对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要求,全力打造安全和谐高地。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和安全巡查常态化为契机,坚持标本兼治,全力守护安全底线。一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坚持创建引领。全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至少一个辖市(区)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区)。30%的乡镇食安办实现标准化运行。坚持重点治理。加强网络供餐经营者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动第三方平台的网络订餐相关数据接入市局监管综合平台。实施“学校饮食放心工程”,全市80%以上学校食堂达优秀等级。创新小作坊监管模式,评选市级“样板小作坊”。以凌家塘等批发市场为重点,试行“一票通”制度,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监管,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特食监管机制。逐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扩面增量。二是深入推进药品安全监管。紧扣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时令,持续开展风险排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建立以企业负责人、执业药师为重点的个人信用“黑名单”。推动药品医疗器械专业监管与市场综合监管融合,加大飞检力度、查处力度和曝光力度。三是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特种设备大数据管理平台、电梯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气瓶追溯管理平台等系统整合和完善。继续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和星级评定工作,牵头制定《常州市住宅电梯配置与选型标准》。进一步完善日常巡查、月度通报、季度督查、年度报告相结合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四是深入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扎实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再培育一批地区、行业和企业示范,以示范带动全面创建。发布家装行业信任指数报告,跟踪美容美发行业约谈整治效果,在消费投诉集中行业,再开展1-2次行政约谈整治。建设“常州市国民消费教育中心”,搭建消费教育公益实体平台。加强消费维权业务指导,在机制创新上加强研究,着力解决一线干部消费投诉应接不暇问题。

(三)对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全力打造公平竞争高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推进以“双随机”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要形成机制。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机制,健全信用修复和强制退出制度。强化企业年报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年报率。加强清单管理,保持日常监管“双随机”全覆盖。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再选取1-2个领域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二是综合执法和价格、竞争执法要形成经验。稳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加强大要案查办督导,逐步形成综合执法常州经验。探索建立“涉企收费举报绿色通道”制度,抓好医用防护用品等专项价格收费检查。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抓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处一批典型案件。继续对“打传规直”保持高压,巩固好“会销”整治成果。三是抽检联动和专项检查要形成一体。建立生产流通领域和线上线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一体化工作格局,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分析、统一结果运用。建立专项整治一体化工作格局,探索分时段联合推进各类专项整治,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落实多项整治。四是重点领域监管要形成实效。深化“网剑行动”,深入推进网络监管和服务示范区建设,探索数据管网合理模式,实现政企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在抓好主流媒体广告监管基础上,深入推进互联网广告综合治理,全面推广第三方监测软件。继续开展非法金融广告整治工作,探索实施联合惩戒、信用监管。组织实施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开展日用塑料制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和重点行业领域合同格式条款监管。探索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管理纳入市智慧市场监管综合业务平台。

(四)抓牢“基层基础基本功”重点,全力打造人才队伍高地。一是基层建设突出规范化。以国家总局修订市场监管所条例、统一市场监管标志标识、统一执法文书等为契机,全面系统加快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进程。二是政务管理突出制度化。围绕议事决策、督查落实、工作实施等,尽快制定形成“市场监管政务管理制度汇编”,以制度管人管事。三是工作保障突出智慧化。探索开展自建系统整合联通、数据统一归集等工作,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门户,实现单点登录。加强与省局、市大数据管理局的对接,切实做好数据共享利用工作。四是队伍融合突出统筹化。针对新机构运行一年来出现的职权交叉问题,适时推出相关领域职责事权清单,有效解决推诿扯皮问题。团队建设再加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间沟通交流,解决人聚心不聚问题。五是能力提升突出综合化。以业务技能大比拼、实地业务教学、岗位练兵、模拟演练等形式,大力开展业务培训,综合提升干部的基本功。统筹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重点解决年底前集中培训问题。六是业务实施突出法治化。加强干部学法,对基层执法中存在问题及时警示,防范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被撤销风险。积极发挥公职律师团作用,完善公职律师活动机制,助力全局工作法治化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