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索 引 号:014109859/2019-0005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2019-08-26 公开日期:2019-08-2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1+8+3”的工作框架体系,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科学谋划,实行重点突破,强化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态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总体平稳,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赢得主动。夏粮取得丰产丰收,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8.8万亩、较上年减16万亩,亩产321.1公斤,较上年增11.7公斤;水稻种植面积81.5万亩,较上年减6万亩,今年水稻栽插开始早、进度快,栽插质量高,秋熟生产开局良好。蔬菜茶果走势平稳,其中蔬菜播种面积和地产菜上市量同比基本持平,价格略有上涨,茶叶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受退养还湖和基本农田复垦等影响,全市渔业养殖面积43.7万亩,较整治前下降25.6%。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量减价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生猪存栏6.69万头,同比减少69%,预计上半年出栏11万头,同比减少三分之一,生猪出场价格16.8元/公斤,同比上涨44.8%;家禽养殖量增价涨,全市家禽存栏同比增加4.8%,出栏家禽同比基本持平,黄羽肉鸡出场价同比涨31%。今年以来,着眼防范化解农业农村重大风险,全力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实现重大动物疫病平稳防控;全力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防控工作得到省政府吴政隆省长、市委汪泉书记批示肯定;全力推进“大棚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排查清理的112个问题项目、272个设施全部完成整治整改;全力抓好农业安全生产,保持农业安全生产良好形势;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农业农村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是现代农业“310”发展计划加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有序推进。持续推进十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业企业股改上市、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等现代农业“310”发展计划,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个,全市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4家、江苏农业板挂牌企业15家,立华牧业成为全省畜禽养殖类企业第一股,评选出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和5个农产品特色品牌。聚力推进十大农产品市场提升、百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千家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追溯、万亩美丽休闲农田打造等“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创业创新主体活力涌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农业休闲观光接待游客预计5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营业收入预计16.1亿元,同比增长13%。建成市级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20亿元,同比增5.26%左右。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10家龙头型合作社、10家一二三产融合型合作社和10家村办合作农场初见成效,目前,全市家庭农场总数2234家,农民合作社总数346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2家。上半年预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或交易额)394亿元左右、利税6.3亿元,增幅均在5%左右。积极实施百名现代农业精英人才三年培育计划,推进“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市已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0万人次。

四是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物质装备技术支撑更加有力。基本完成水稻100.5万亩、小麦4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2万亩、油菜11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耕地轮作休耕12.8万亩。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市动物卫生处理中心投产运行,日处理能力达20吨,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95.2%。依法实施禁养区水产养殖有序退出,今年以来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0.56万亩,完成滆湖网围拆除0.9万亩。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57%。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整市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培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稻、家禽、生猪、水产等产业育种集群。

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开,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召开一季度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目前,全市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的村占比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84%;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86%,位居全省第三;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减少4%,农药使用量较2015实现零增长。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明确市级分两批建成5个示范区21个示范点。目前,首批“两区十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已全面完成主体核心区建设,7个示范点举办了揭牌仪式,2个村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规划都已通过评审,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六是脱贫攻坚加速冲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组织实施好第五轮老区“百千万”帮扶工作,建立完善“阳光扶贫”体系,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达到1.84万户(3.26万人),累计脱贫率达98%。引导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多路径发展的新业态,全市村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40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促进富民增收,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达11258.7元,同比增长9.1%,增幅位列全省第三,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3:1。

七是农村改革不断迈向深入,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颁证率94.51%,现正在组织“回头看”工作。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改革任务村690个,改革率达88%。深入推进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试点经验被新华社专题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改革试验任务通过验收。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推动市委市政府建立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制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落实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和用地保障机制,切实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落到实处。

、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全局抓重点,担当作为抓落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主要抓好“三个统筹、四项行动和五大工程”。

抓好“三个统筹”,即发挥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三项工作的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

(一)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协调。主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三农”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抓紧建立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尽快建立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引导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干部队伍整合,着力推进五个振兴落到实处。

(二)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统筹协调。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机制,推动督促落实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积极参与政策、规划、方案等制定,及时跟踪了解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推进因病因残致贫群体帮扶、农村危旧房改造、新一轮“百千万”帮扶工程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精准脱贫目标任务。我们还将具体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着力推进产业政策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衔接和科技人才服务力度,扎实推进产业富民增收。

(三)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整治行动目标要达70%以上。对此,我们将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任务分工和《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抓好顶层设计、协调推动、检查督促和考核督导,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四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村庄规划设计、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管护水平“四提升”。

抓好“四项行动”,即全力实施现代农业“310”计划提速行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深化行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行动和农业农村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行动。

(一)实施现代农业“310”计划提速行动。加快推进十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业企业股改上市和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等现代农业“310”计划,聚力推进十大农产品市场提升、百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千家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追溯、万亩美丽休闲农田打造以及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建设等,全面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引领农业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增强我市农业在区域竞争中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

(二)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深化行动。深化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持续开展粮食、园艺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快构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全市规模农业生产主体追溯率达80%以上。扶持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年内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0%。

(三)实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行动。实施全市耕地整体轮作休耕,年内完成轮作休耕面积26.83万亩。启动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整市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农牧结合的美丽牧场。加快出台现代渔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依法实施禁养区水产养殖有序退出,加快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73%。

(四)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大棚房”整治,坚决杜绝“非农化”倾向;全面纵深推进农业农村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农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千方百计堵疫情于市外;密切关注信访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土地矛盾纠纷等,为农业农村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贡献。

抓好“五大工程”,即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农村改革创新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乡村人才培育工程。

(一)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进“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强化园艺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畜牧业、渔业绿色发展。持续开展“20强”加工龙头企业示范创建,争创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20个以上,全年完成农产品网络营销额42亿元。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力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推动发展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宣传推介一批乡村艺人。

(二)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深入分析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农业内部增收、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转移性增收、财产性增收等增长潜力,明确分项增长目标,把增收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行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增收份额更多留给农民。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大格局。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完善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工程。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体系,引导农民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完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改革,2019年力争90%以上村完成改革任务。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推行农业保险市场化经营,保持主要种植业90%承保面、高效农业保险60%覆盖面。总结武进区农村土地改革三项试点经验,推动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推动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推动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

(四)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建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以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为重点,到2022年,全市改造标准化池塘21万亩。高质量整市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推进国家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加快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年内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占比达19%,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4%。

(五)扎实推进乡村人才建设工程。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新发展1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增优秀家庭农场、星级农民合作社各40家。继续推进百名农业精英人才培育,加快推进“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加强双创示范园、示范基地建设,激发新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