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14-0000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办发〔2013〕184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3-12-28 公开日期:2014-01-03 废止日期:2017-12-29
内容概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3〕184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常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28日

  常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旨在保障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包括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和健身服务等内容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按照《江苏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如下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扩大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常州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构建和谐幸福城作贡献。一是把握公益性,由政府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把握普遍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全民,实现机会均等和基本标准的统一;三是把握实用性,始终以市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市民的健身习惯;四是把握文化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锻炼方式。
  二、目标任务
  到2016年,初步建成设施更普及、组织更健全、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的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城市社区全部建成高水平“10分钟体育健身圈”,市民步行10分钟约800米左右,就有健身活动的设施,就能享受全民健身服务;
  ——建成“县县有中心、镇镇有场馆、村村有广场、队队有设施”的农村体育设施四级网络,自然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
  ——建成“层次分明、门类齐全、覆盖城乡、充满活力”的体育社团网络,全市每万人拥有体育社团2个;
  ——完善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建成市、辖市(区)、镇(街道)国民体质测试三级网络,发展公共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全市每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均有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
  ——建成“智慧体育”平台,依靠科技,创新健身活动、组织、管理、服务方式,方便市民健身;
  ——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突出均衡,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
  1.城乡均衡。城市社区全部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创建一批设施完善、活动丰富、服务优质的示范社区。在旧城改造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社区、新建小区以及新建公园、绿地、广场,健身设施配建率达100%。加大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各辖市(区)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功能,各镇、行政村、自然村按标准建设体育设施,确保全市所有自然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
  2.区域均衡。协调推进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建设,重点完善和提升金坛、溧阳各级健身设施功能,大力扶持茅山老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薄弱地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区域间差距。
  3.结构均衡。针对老年人特点,拓展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加快老年人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以游泳、足球、篮球为重点,发展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力推动游泳、足球、篮球场馆建设。依托金坛茅山、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武进西太湖和大运河等自然人文景观,加快建设健身步道。
  (二)突出公益,不断健全公共体育组织体系
  1.强化行政职能。增强辖市(区)、镇(街道)体育服务职能,强化基层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每个镇(街道)配备专兼职的体育管理人员,巩固和提升体育为民服务的组织保障。
  2.发展体育社团。以深化社团改革为抓手,加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力度,推进体育社团延伸覆盖,扎实构建门类齐全、层次丰富、遍布城乡、富有活力的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全市所有镇(街道)实现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至少2个体育单项协会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逐步向行政村(社区)延伸覆盖。同时,鼓励发展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3.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体育协会、俱乐部等体育组织,组建单位运动队或全民健身特色团队。积极引导各行业组建体育协会,发展会员,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主体,提升建设水平。
  (三)突出参与,不断丰富公共体育活动体系
  1.精品赛事大众化。通过承办羽毛球大师赛、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广泛开展相关群众性体育竞赛与活动,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延伸赛事效应,提高市民参与度。
  2.健身活动多样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经常举办小型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积极搭建全民健身活动展示平台,市、辖市(区)每四年,镇(街道)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全民健身节。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市文明办、农工办、机关工委、教育局、民政局、商务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等单位的作用,举办各类人群、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
  3.特色活动品牌化。积极倡导“一区一品牌、一区一特色”,鼓励各地培育发展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品牌活动,做好传统与现代、科学与健康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金坛茅山健身活动、溧阳天目湖徒步活动、武进龙舟赛等10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四)突出普惠,不断拓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1.竞技引领。积极推进竞技体育转型发展,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广泛宣传体育精神,组织开展世界冠军、全运冠军等体育明星“三进”(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活动,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巨大感染力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独特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市民体育意识。组织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不断满足市民观看高水平体育竞技和表演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健身,努力使健身成为百姓的生活方式。
  2.健身指导。巩固和拓展宣传平台,加大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科学健身水平。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公共体育服务人员轮训计划,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建立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队伍。全市每个健身站点配备3名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学生村官100%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
  3.团队带动。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团队在普及健身意识、浓厚健身氛围、开展健身活动、提高健身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实施“1322”工程:各辖市(区)至少建成500人以上的体育特色团队1支,各镇(街道)至少建成100人以上的体育特色团队3支,各行政村(社区)至少建成30人以上的体育特色团队2支,各晨晚练健身点至少建成10人以上的体育特色团队2支。
  4.体质测试。大力加强国民体质测试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市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为龙头、辖市(区)级国民体质测试站为主体、镇(街道)国民体质测试点为基础、国民体质流动测试车为补充,市区联动、城乡一体的国民体质测试体系。按照“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个性服务、跟踪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体质测试服务水平,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5.智慧体育。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搭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科学化水平。全民健身数字地图覆盖全市,功能更加完善。研发“健身常州”手机客户端,依托广电网络开设“健身常州”数字专栏。在公园、广场、绿地和有条件的社区试点推进体育设施二维码服务。
  6.惠民服务。继续实施重大赛事免费赠票等惠民措施,本市承办的非商业赛事全部向市民免费赠票,商业赛事提供5%的门票免费赠送给残疾人、低保户、特困职工。继续实施对残疾人、低保户、特困职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健身锻炼半价优惠措施。不断加大场馆惠民开放力度,逐步扩大免费或优惠开放的范围。逐步推进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购买健身服务。鼓励、支持、引导学校等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各类体育资源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建成高水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升服务内涵(2014年)
  1.高水平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提档升级。
  2.完成全民健身特色团队“1322”工程,打造金坛健身排舞、溧阳木兰拳、武进阳湖拳等10支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特色团队。金坛茅山健身活动、溧阳天目湖徒步活动、武进龙舟赛等10项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3.通过每天开放、节假日开放和寒暑假开放三种形式,鼓励引导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
  4.实施市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购买健身服务,市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满足相应条件,即可刷卡锻炼。
  5.市奥体中心、清潭全民健身中心和少体校游泳馆率先开通一体化网上服务,实现在线预约、在线咨询等在线服务,逐步吸纳其他各类社会场馆加入。
  6.以游泳项目为突破口,在市区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开展普及游泳的教育培训。
  7.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保障基本的原则,推动向体育社团、企事业单位等购买包括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公共体育服务。
  8.坚持“四化”(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网络化)“四边”(山边、水边、林边、路边)“四结合”(步道规划与自然生态相结合、与旅游景观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与设施配套相结合)的原则,全市建成健身步道100公里。
  (二)重点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提升设施基础(2015年)
  1.100%的辖市(区)全民健身中心功能得到提升,重点支持金坛、溧阳全民健身中心完善功能。
  2.金坛、溧阳60%的镇按照“三室一场一路径”标准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鼓励建设游泳馆或篮球馆,重点扶持茅山老区镇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3.80%的行政村按照“二室一场一路径”标准建设全民健身广场(示范工程、体育公园);80%的自然村按照“一室(场)”或“一路径”标准建设健身设施。
  4.以建设标准灯光篮球场为重点,创建10个农村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5.以推动农民体育活动和农民体质测试为重点,创建10个农村体育健身俱乐部。
  6.以镇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农民体质测试服务等为重点,深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三)大力实施“智慧体育”工程,提升服务水平(2016年)
  1.100%的镇、行政村、自然村按标准建成健身设施,全面建成农村体育设施四级网络。
  2.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数字地图,实现智能搜索、在线咨询等在线服务,建成科学健身综合性数据平台。
  3.建立全市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健身设施“建、管、用”长效机制。
  4.研发“健身常州”手机客户端,指导市民科学健身;编纂“健身常州”系列读物,免费赠送市民。
  5.主动融入“智慧社区”建设,依托广电网络和家庭智能终端,开通“健身常州”体育专栏。
  6.在全市健身步道、公园、场馆、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设立100个二维码智能服务点,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健身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纳入。各级政府要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在“三纳入”(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力争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完善机制。积极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深化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努力完善市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三)多元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与保障机制,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四)产业支撑。加快培育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人群,不断丰富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和方式,满足市民多元体育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做大做强体育产业龙头企业,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确保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1.2%。建立体育产业反哺体育事业发展机制,努力发挥体育产业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
  (五)督查考核。市政府每年以目标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各辖市(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并对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报告向各辖市(区)政府反馈。同时,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考核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辖市(区)的重要内容。对完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辖市(区)给予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