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先进能源材料激发创新动能

院士领衔 大咖云集 三方共建
发布日期:2018-03-27  来源:常州高新区  浏览次数:  字号:〖

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步伐和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助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3月25日,“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论坛暨共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签约仪式”在常州高新区举行。论坛上,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曹国英,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安泰创明新能源(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等行业专家莅临,对先进能源所的建设发表了真知灼见。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 曹国英

高新区是协同创新的平台

十九大将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各代表团谈论的重点也是创新,创新已得到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常州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在创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创新活动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封闭式的创新正在逐渐走向开放,从零散的创新走向整合,区域性走向全球化,创新的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以前传统的创新过于简单化,以为是一个基础研发,最后过到技术再放大等等,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多要素集成的过程。创新上也呈现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也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从协同创新也是多元创新的主体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合作等过程,在整合要素上也包括很多的内容,包括信息、绩效、行动等等。

高新区是推进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对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发展增长极,对地区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新区是协同创新很重要的平台,传统的园区往往过于考虑产业积聚,创新在集群过程中也是多要素整合的过程,协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希望常州高新区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发展理念、战略定位、产业规划,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保障支撑,加快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平台建设,真正把高新技术产业做起来。

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干勇

——江苏来对了 常州来对了

如何长期保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情,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就是要让科技基础研究成果和创新创业的优质项目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来,以此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激活创新要素,引留优秀创业人才、优秀新材料项目,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常州拥有培养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在落实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江苏来对了,常州来对了。

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发展,要考虑人才在哪?方式在哪?创新技术在哪?科技部即将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版图和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十三五”期间,布局建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原则是聚焦产业、企业主体、改革牵引、开放协同。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运营管理、研发投入、人才集聚等方面改革创新,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这个国家创新技术中心对于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我们这个研究所很重要,大科技应把所有国内创新力量纳入进去,另外让地区的创新中心上升到国家创新中心中去生长。

近年来政府的支撑力度在逐渐加大,其成果提升也有所体现。我们对先进能源所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当好坚强后盾,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充分在常州变成生产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刘 庆

——创新机制吸引人才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9月27日,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是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引领产业发展和服务企业创新为根本,组织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集成攻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先行先试,建成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成为全省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产业技术研究院要着力破解企业不会做、高校院所不愿做、政府不能做的瓶颈制约。研究院通过推行“一所两制”,将高校运行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有机结合,既在学术研究上“顶天”,更在服务企业中“立地”,这种模式,高校支持、企业欢迎、科技人员乐意。

江苏的经济总量国内领先,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近10年来,江苏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环节相对比较畅通。但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这个环节,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又做不了,因此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旨在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通过新的机制从全球范围引进创新成果和人才集聚江苏,通过研究院的平台转化成江苏企业能够用的技术,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以此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

江苏产研院推行“项目经理”制,面向全球招聘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举个例子,有个项目经理薛九枝博士,在广泛开展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全球智能液晶产业技术创新顶尖团队,组建了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代液晶显示技术的原始发明人Martin Schadt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Noel Clark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Nick Abbott教授、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液晶所前所长John West教授等学术界和产业界国际知名专家在内的项目团队。产研院的项目经理2017年是32名,2018年有望突破40名,连年增长,其中不乏老外专家,有的来自GE、阿里。

产研院赋予组织研发团队、提出研发课题甚至决定经费分配的权力,以市场化方式和国际化视野,集中资源,形成先发优势,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创新,围绕产业需求,着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

另外,产研院的专业研究所为原创的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经费、平台,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在这个研究所硬件平台上进行研发。我在国外实验室工作过,成熟的技术成果不可能带回来,因为有知识产权的限制,真正想回来创业的海外人士带回来的技术成果多半是不成熟的,但硬件平台可以把技术成果变成熟。当然,也可以直接引进海外的研发公司。

我们的理想是让产研院的每一个研究所都拥有一流的硬件平台、一流的队伍和创新的机制。与建设一流的硬件平台相比,有一流的队伍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创新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开放、共享、激励的机制来吸引人才。

安泰创明新能源(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少雄

——技术引领 价值创造 资源整合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国家级大型科研院所)控股的新材料领域高科技上市公司,也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是由安泰科技技术中心完整的研发团队携带相关知识产权和研发设备整体转移、落户常州高新区,业务领域主要包含新型非晶节能材料及应用、氢能源用新型储氢材料及应用和高端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及应用等。依托显著的技术优势,研究院正在与常州地区的重点优势企业开展新型产业技术及创新合作模式的深入探讨。

为聚集全球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领域创新资源,加快江苏省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组建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所辖“研究所”,由周少雄项目经理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研院)、安泰创投、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出资成立产研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其性质为公司制国有参股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借助产研院“服务企业创新、引导产业发展”的宗旨以及各类丰富研发资源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与其他各专业所的技术协同作用,可更快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孵化,推动江苏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常州高新区为其提供孵化场地、平台建设、研发流动资金以及其他保障条件,为企业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和推动。

为了提高科研工作布局和决策的科学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研究所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和中枢管理支撑,研究所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技术咨询委员会、运营管理团队及技术研发团队。

研究所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引领者、价值创造者和资源整合者。

另外研究所还采用股权体制创新,即员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可有效构建当地政府、研究院和创业团队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增强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采用运营机制创新,打造开放的国际化研发和孵化平台型研究所,“内生、外引”并重,全球视野融合创新资源,不断培育创新企业,把优秀科技人才和高科技创新成果用全新的方式推向市场,实现平台型研究所领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模式;采用金融与技术成果有机融合,通过社会资本与技术成果的有机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