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内容
 
常州市港口物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2-12-28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导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009年,物流业被列为国家振兴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专家认为: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被经济学家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来的物资储运部门和企业内部物流的功能之外,还根据现代经济的要求衍生出许多新的功能。使得管理任务变得异常复杂和艰巨,由于物流管理所涉及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反馈必须及时准确。如何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来有效处理信息,协调和指导物流活动以及相关的商务活动,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前提条件。区别于传统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物流功能的集约与拓展,目前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中国作为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更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港口是水路运输的起点、终点和不同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在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运因占地省、能耗低、运量大、污染轻、运价低的突出优势,港口物流在物流产业的作用更为明显。

在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引荐下,我们调研了常州市物流标杆企业—江苏安邦物流有限公司,目的在于通过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特色服务,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以该企业为样本,管窥常州市物流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困惑,有的放矢提出我们的观点和建议,向政府建言献策,为加快常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贡献我们绵薄之力。

二、常州市物流业基本情况

1、社会物流总额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2374.99亿元,同比增长17.27%。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9460.2亿元,同比增长15.9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76.45%;进口物流总额598.84亿元,同比增长31.6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4.84%;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外市商品购进额分别同比增长11.83%19.11%

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中有降

2011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561.55亿元,同比增长19.23%。其中:运输费用304.69亿元,同比增长17.63%,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4.26%;保管费用193.45亿元,同比增长22.5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34.45%;管理费用63.42亿元,同比增长17.2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1.29%

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68%,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3、物流业增加值占比提升

201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242.3亿元,同比增长22.3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5.9%。“十一五”期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3%,增长幅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实现15.68%,呈逐年下降趋势,物流运行效率持续上升。

三、常州港口资源基本现状

常州港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北部临江的春江镇境内,东临江阴港,西靠镇江港,北为泰兴七圩,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338声道约1公里,距常州市区14公里,民航常州机场、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境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为常州港提供了多层次地集疏运网络。

2001425,常州港口岸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可直接停靠行驶国际航线的外国籍货轮。目前在录安洲岛上建有一座7800平方米的口岸联检大楼,供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与边防等口岸联检部门合署办公。

常州长江岸线从新六圩至桃花港,全长约26公里,其中炮子洲夹江8公里、录安洲夹江6公里、录安洲四周沿岸10公里、圩塘2公里。能利用为港口的岸线资源有限,共约8.29公里,仅占全港自然岸线32%;深水岸线资源严重不足,万吨级深水岸线约4公里,目前仅剩余约1.6公里。常州港规划为圩塘港区、录安洲港区和夹江南港区等三个港区,共规划建设15万个万吨级泊位,52个千吨级泊位,其中录安洲港区规划9个万吨级深水泊位、17个夹江千吨级集疏运泊位,规划到2015年常州港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到2020年常州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目前,常州港建成27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2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2011年,常州长江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772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91万吨,集装箱13.5万标准箱。

近年来,常州港物流发展迅速,港口物流规模逐年攀升,不断扩张。而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常州港腹地经济发展都位于周边港口城市前列,且有较大优势,可以为港口物流发展输入不竭动力。

在“一站式”报关和电子口岸等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方面,常州进一步推行进口舱单提前确认操作,实现进口提前申报,货到快速放行,积极探索无纸化通关,加快推动诚信通关、分类通关,为信誉好、进出口量大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创新陆运、水运货物联动监管模式,推行跟踪检疫、视频监管和联合查验等监管模式,完善口岸延伸,直通放行的检验检疫模式。同时,强化“5+2”全日制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缩短审批时限,实施“大通关”,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通关服务。

四、安邦物流物流特色

江苏安邦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物流)是2003年投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现注册资本3600万元。十年来,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由成立初期的普通货运公司,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组织健全、经验丰富、设备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且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作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协会会员单位、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单位、常州世贸基地会员单位,先后获得了“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AAA级认证”、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江苏省物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优秀物流企业、2011常州市重点物流企业、常州市信息化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品牌)等荣誉。安邦物流董事长李水清先生被聘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同时被评为“中国物流行业十大诚信企业家”、“高级物流职业经理人”,2011年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邦物流现占地58亩,拥有现代化办公大楼3300平米,标准化仓储中心21860平方米。仓储中心内配有行车,叉车,还专门引进了德国的装、拆箱先进技术和设备,解决了进出口企业大件装、拆箱难的问题。通过公司先进的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包括海运、空运、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报关报检、仓储、配送、装卸、流通加工、代收款、保险代理、信息咨询等物流服务。

安邦物流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长效管理,为客户提供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特定的供应商库存管理、存货规划与管理控制、门到门运输以及全程物流管理等创新的综合物流服务。

作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安邦物流成立至今,在自身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已成功为中钢集团、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上海电投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常州瓦卢瑞克曼内斯曼钢管有限公司、瓦姆(常州)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特殊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东京制纲(常州)有限公司、常州三菱电机士林电装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量身定制了完善的物流代理运作方案、提供了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合作企业有效降低了物流综合成本,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安邦物流在自身的业务范围基础上,同时与多家知名的同行经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强大的联盟网络体系。为客户提供了更可靠,更经济,更高效的物流服务。

安邦物流在紧跟社会地方经济发展潮流、把握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投资建设的江苏安邦第三方物流基地项目,紧邻常州录安洲港区和338省道,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拟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11亩,拟建总建筑面积约44384平方米,将逐步建成具有仓储配送、保税监管、散货交易、联合运输、信息化服务、综合服务等六大功能的第三方物流基地。

项目正式运营预计第一年能达到的交易额有1.2个亿,将创造税收近600万元。并将更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和GDP的增长;有利于减轻道路、环境、能源的压力;有利于促进流通业的发展与带动流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连锁商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更好的吸引投资;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有利于提升当地企业的竞争力。

项目的建成,是对安邦物流服务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服务我市工商企业实施多式联运,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积极推进了沿江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

五、我市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牵头推进物流业发展机制缺失。虽然机构改革明确市经信委承担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的职能,且市经信委动态掌握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明确物流业发展思路,具体指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市经信委的牵头机制得不到认可,缺少扶持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物流业的推进工作仍然处于多头领导,造成物流业发展规划严重滞后,发展方向难以确立,缺乏指导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产业政策及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现象严重,影响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健康快速发展。

2、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模式和管理技术创新不够。我市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运作模式传统,服务方式单一,运营效率偏低,多功能、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技术、物流装备和信息化等能力有待加强,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亟待提高。

3、物流人才短缺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市物流企业各个层次的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目前,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物流企业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不高,物流的服务意识、经营意识与市场意识不强。全面掌握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港口容积太小。常州市作为国家级一类水运开放口岸,虽然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岸线资源,但是岸线总长只有26公里,不到全省岸线的2%,由于港口岸线资源和吞吐能力的限制,我市企业纷纷舍近求远,通过上海、张家港、江阴等港口完成进出口业务,这和我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极不相称的。

六、加快物流业发展特别是港口物流的几点建议

1、完善物流管理体制。

尽快建立全市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有效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提升。

2、优化物流政策环境。

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推动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我市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扶持,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人才培养、物流科技研发和物流基础性工作开展;通过政策扶持,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创立物流品牌。

3、促进物流集聚发展。

围绕港口、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商贸流通市场等交通枢纽节点和产业集聚区域,积极推进重点物流园区载体建设。根据货运中转、商品配送及生产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转联运、配送中心等功能设施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促进供应链相关环节向物流园区集聚。制定沿江港口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并加快实施,充分发挥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的支撑作用。

4、改善港口投资方式。

港口基础设施是发展港口综合物流的物质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保证港口的快速发展,反之则会制约港口物流的发展。常州沿江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同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港口开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5、推进港企联动发展。

积极推进港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调整货源结构。一是在钢铁、治金、电气设备、石化、地板等行业中开展制造业与港口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以供应链物流服务外包为典型扶持,利用物流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服务资源与制造型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有机衔接,实现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外包;二是促进港口物流业与制造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重点支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促进物流信息对接和共享机制的建立。

6、支持物流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这需要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政府层面,要建立政府管理市场所需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提供平台,并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企业层面,要根据需要,建立自身相应的信息系统,来满足服务对象的供应链管理要求。

7、强化人才培育战略。

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是关键,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利用高校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等学科建设,支持物流相关产学研基地培育;二是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和各类社会教育机构作用,培养物流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时为物流企业

8、创新港口物流服务。

努力实现港口物流功能多样化。围绕港区经济特点,发展具有常州港口物流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港口功能。一方面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拓展经济腹地的范围,开发更多的货源,即应转变思路,改善经营方式,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客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还要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完善管理系统、提高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等方式,将港口物流服务价格向更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

提供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三是积极引进现代管理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加快与国际物流业接轨,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全球化程度,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A座1楼   邮箱:mgczsw@163.com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8568386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苏ICP备06045106号)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