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紧紧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求,聚焦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动态监测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夯实主动发现机制,进一步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今年,常州市救助管理站获评第六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一是创新开展慈善救助。在全省率先实施“临时救助+慈善救助”联动救助项目,对在常遇困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在给予临时救助的同时,按1:1配比给予慈善帮扶金。今年以来,全市临时救助累计救助4983人次,使用资金465.88万元,其中非本地户籍遇困家庭23户,救助金额达24.734万元;连续2年开展“冬暖夏凉”慈善救助,为约1.4万户低收入人口家庭赠送200度电,救助资金达330万元。
二是持续深化数智赋能。建成智慧寻亲平台,上线江苏省智慧寻亲联网通办,在全国率先实现寻亲信息、资源在省级层面互联互享互通,累计为全国24省236名走失人员成功寻亲,有效降低财政安置支出,为全省节约财政支出543.8万元。完善智慧大救助平台,为全市6万多名特殊困难对象建立“一户一档一策”家庭电子档案,汇集20多类近180个数据项目,不断提高动态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截至目前,共接收推送信息7909条,已处置4312条。
三是强化特殊人群帮扶。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协调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医院+社区+家庭+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累计建成“德康驿站”标准化康复服务站点35个,服务2.4万余人;建立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发现机制,实现四级救助网络无缝衔接,构建“一心多点辐射”主动救助网络,今年截至6月,累计帮扶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481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