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我市召开了常州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常州市老龄委副主任、民政局局长张哲浩和市老龄办主任杨铁向与会媒体介绍了我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并答记者问。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根据全国老龄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全面推进老龄工作和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办了许多实事。2010年9月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37号文件《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福利制度、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完善养老资助政策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惠老措施。从2010年至2012年,“爱老助老工程”连续3年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今年我市民生幸福工程构建的“六大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上周五,市政府办公室召开了《常州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会签会,《常州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期印发。
一、2011年常州市老年人口信息
我们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行列。2011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3.4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2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7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3.43%。其中60-69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0.94万人,70-79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33万人,80-89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79万人,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5万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242人,据预测,到2015年,我市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2.46%。
2011年,常州各辖市(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该辖市(区)总人口比重前三位的是戚墅堰、武进和金坛,分别为23.16%、21.49%和20.75%,戚墅堰区的老龄化程度最高。
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对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1年,我市老龄事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大的进步,出台了不少重要举措,下面我就来介绍第二大块内容:
二、2011年常州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2011年,我市着力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关爱,强化老龄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养老保障
2011年,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3.75万人,覆盖率98.6%,市区月人均养老金水平1661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0万人,覆盖率99.5%,月基础养老金水平市区80元,金坛、溧阳6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1万人,月人均养老金水平206元。
我市对“三无”老人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方式。市区集中供养的“三无”老人主要居住在常州市福利院和德安医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560元,分散供养的“三无”对象在其本人家中养老,供养标准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20%执行,每人每月522元。
2011年,全市共有5640名农村五保对象,其中集中供养4561人、分散供养1079人,集中供养率达80.87%。全市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已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落实了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集中供养标准按照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0%逐步提标。
我市对年满60周岁、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只生育(或依法收养)一个孩子的农村居民,以及年满50周岁、只生育一个孩子且孩子已死亡而又未再生育或收养孩子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2011年,全市符合计划生育农村奖扶政策人员29461人,共发放金额2009.22万元。此外,年满49周岁、只生育一个孩子且孩子已死亡(或伤残)而又未再生育或收养孩子的居民(不分农村和城市),死亡的每月发放150元,伤残的每月发放120元,2011年全市符合特别扶助对象3381人,发放金额332.14万元。
(二)医疗保障
我市已经形成了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保三条基本医疗保障线,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2011年,全市职工医保参保单位达43900个,参保总人数149.08万人;全市参加新农合人数187.02万人,参合率100%;市本级统筹区居民医保实际参保缴费人数达23万人,其中:“老年居民”(指男60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人员)2.1万人。
(三)养老服务
我市有养老机构96家,床位数总计1505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1张。2009—2011年,我市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38个,创建14个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市各街道(镇)都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镇社区基本建成多形式、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站,40%的农村社区(村)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和助餐点已建53个。
我市对具有本市户籍的介助、介护低保老年人,当地无子女照顾年满60周岁市以上劳模,年满70周岁归国华侨,孤老、独居及属于介助和介护对象的离休老干部,以及9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等困难和特殊老年人均实行援助服务(包括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给予价值200元的援助服务,其中介护对象提高为每人每月价值300元的援助服务。此外,我市对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尊老金50元、100元、300元。凭“江苏省老年人优待证”,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旅游景点和公共体育健身场所,60-69周岁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业性游览参观点和特殊的游览参观点,对老年人也实行票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60-69周岁老年人实行半价优惠。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中还有一块新兴而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常州“12349”为老便民服务信息平台。“12349”平台是由常州市政府依托钟楼区,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惠及百姓”的思路建设的覆盖全市的养老为老服务平台,这是我市唯一一个由政府搭建的社区为老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平台从2010年9月运行以来,共接到电话5.69余万个,提供求助服务和咨询4.1万余人次,其中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占到65%,日均服务量达100余件,回访率100%,满意率98%。目前平台已与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家政保洁、保姆月嫂、水电维修、房屋维修、管道疏通、法律及心理咨询、锁匠、家电维修等10个大类的120多个服务单位(个人)签订加盟协议,服务项目达150多项。
(四)精神关爱
老年精神关爱主要包括老年教育、老年心理关爱和老年文体活动等三方面。
2011年,新北区老年大学和常州老年大学戚墅堰分校先后成立,从而实现了两市五区老年大学的全覆盖。目前我市有市级老年大学1所、辖市区级老年大学7所。2011年是常州老年大学建校25周年,目前常州老年大学已发展到52个专业、241个班级、75名教师,在校学员达7557人次。
钟楼区作为全国老年精神关爱江苏省示范基地的常州示范点,目前该区共有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站91个,已经实现社区全覆盖。而我市其他各辖市区在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中也都设立了老年心理关爱(咨询)室,老年心理关爱工作在全市得到了普遍推广。我市还依托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培训老年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业社会团体和志愿者深入敬老院、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为老年人开展心理关爱服务。
我市每年都组织形式多样的老年文艺会演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舞台风采提供平台;经常开展老年体育运动,促进老年健身,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65%以上;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每年在常州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举办老年书画展览,并开展送春联、送书画进社区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