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旅游名胜 >> 正文

红梅阁

发布日期:2024-03-0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红梅春晓景区,以红梅阁为主景,有古春轩、冰梅石等景点。四周红梅翠竹遍布,每当冬末春初,红梅怒放,犹如如彩霞纷飞。清代常州著名诗人赵翼曾如此称赞红梅阁的美景“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

红梅阁位于红梅公园东南部,与文笔塔几步之遥,相互辉映。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889-930),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末属水田寺,后归荐福寺。传为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经处,隶天经观。南宋末毁于战乱,元代重建道观。元贞元年(1296)改名玄妙观,并建飞霞楼于观之东北。元末飞霞楼毁,明代在楼旧址建红梅阁,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光绪二十六年《重建红梅阁记》碑文云:“阁高六丈有奇,其上金碧交辉。巍然对峙者,天宁者之九莲阁也。北窗洞启,碧后翠竹间红梅在焉。花如降雪,香沁心脾,耆奇者遐想仙踪,往往低徊之不欲去。”

红梅阁坐北朝南建于2米高的土台基上,砖木结构,九脊重檐歇山顶,下有回廊,斗拱翘角,气势壮观。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清代上层祀玉皇、斗姥、文昌;下层为祖师堂,祀道教“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及张天师等,四周筑有垣墙。建筑整体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

红梅阁前南端有柱头浮雕云鹤纹饰的四柱三间通天式的石坊,下有石阶,为出入通道。坊额刻“天衢要道”四字,有明崇祯时题款;两旁石柱楹联为“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阁前院落原植红梅翠竹,被称作“常郡之巨丽”,“拟仙都之仿佛”。历代题咏颇多,宋程俱,明谢应芳,清赵翼、洪亮吉等均留下不朽的名篇。阁内外壁间至今犹存紫阳真人石刻像、“著经处”、《重建红梅阁施田碑记》、《重建红梅阁碑记》等石刻。

20世纪90年代初,红梅阁四周墙垣被拆除,原来土台基改建成二层坛式石台基,并筑有浮雕石栏板,栏板间嵌置浮雕望柱,台基四周均有石阶可拾级而上。文笔院内的冰梅石柱亦移置于红梅阁前广场。冰梅石柱为元代天庆观牌坊石柱原物,今存其一。此柱石沥纹起作冰梅状,其色莹白有光,清乾隆《常州赋》称“甲于哥窑”,俗称冰梅石,里中传为奇观。石柱为圆形,长2.5米,直径0.40米。今日之红梅阁,作为红梅公园以此得名的核心景点,作为红梅公园八景之一红梅春晓的核心,更显宏伟与庄严。现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