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头条新闻 >> 正文

常州“510”行动计划新春推进大扫描

发布日期:2012-01-2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创新驱动,龙年加速。
  作为我市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一核八园”承载了常州的新希望。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的“510”行动计划,是这“一核八园”大棋盘上努力做活的一个个“眼”。
  这一个个“眼”怎样做?做得怎样了?
  新春期间,记者分多路深入“510”项目推进现场,向全市读者发回报道。
  年内翻一番超过100亿并进军大飞机制造领域
  ———在新誉集团
  【在现场】
  昨天上午9时,武进高新区新誉工业园一派繁忙景象。
  在单体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风电设备生产厂房内,10多台兆瓦级发电机组正在紧张装配,长达40米的风叶部件有序起吊、装运;而20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生产新车间已经建成,部分牵引及空调系统生产线正在安装和调试;集团办公大楼、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会议培训中心这3幢大楼,也全部进入内部装修阶段,计划5月份全部完成。
  【掌门人说】
  “在去年完成营业收入55亿元、利税1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要实现翻番,力争营业收入达110亿元。”新誉集团总经理戈亚琴告诉记者,扩能提升项目和企业自身,分别被列入“510”行动计划中的工业类项目和做强工业类企业,既是荣誉,也是挑战。有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加上去年底以来轨道交通等产业回暖复苏,企业做强做大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将以创新驱动,推进扩能提升。”戈亚琴表示,总投资6亿元的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是我省获批的首批唯一一家企业重大研发机构,今年将主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同时,积极推进飞机零部件项目,进军大飞机制造领域,“项目公司已成立一年,边建厂房,边进行前期工作。”
  【今年目标】
  瞄准年产300套轨道交通牵引系统和辅助电源系统生产基地、400台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基地的目标定位,新誉集团正加快总投资23亿元的新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佳的产业高地。
  2012年,将结合企业搬迁,继续做大轨道交通板块,力争6月全部迁入武进高新区;进一步拓宽风电市场模式,做大风电规模;加快位于遥观镇的金属物流项目建设,做大物流板块,以跨越式发展跻身百亿企业行业。
  今年要拿下120亿,并注重质的提升
  ———在上上电缆
  【在现场】
  壮观的148米高塔,矗立在上上电缆集团500多亩新厂区的中心。全新的12万平方米厂房,显示出上上电缆在国内行业中史无前例的大手笔:总投资达23亿元的西厂区项目历经3年建设,于去年9月全面竣工投产,由此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特种电缆生产基地。技改扩能如虎添翼,使上上电缆去年一举进入百亿企业行列。
  年初五,记者走进西厂区发现,这里的员工正以饱满的精神,全力投入生产。30多岁的矿缆班头工管勇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加班加点,确保按时交货。
  记者穿梭车间,遇到董事长丁山华正在与员工们打着招呼,并细致察看每道生产程序。
  “这是一场新的赶考。”丁山华说,上上从起步到1亿销售用了25年,1亿到5亿用了10年,5亿到50亿用了5年。伴随着创新发展的不断加速,集团去年比上年净增销售34亿元,尽管增长速度为全国行业最高,但得了高分后,意味着转向新的考场,不能有丝毫懈怠。
  【掌门人说】
  丁山华的忧患意识,源自行业竞争的白热化。
  他说,电缆行业产能目前已上升至近万亿的销售高峰,可能仅次于汽车行业。对此,“十二五”期间,上上将继续实施“精、专、特、外”发展战略,坚持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产品逐步走向“高、新、尖”。“精”就是把所有产品做成精品,精品立企;“专”就是走专业化生产道路,如今,上上的南、北、西三大厂区,已形成特色鲜明的4种电缆产品生产基地:即低压、中压、超高压、特种电缆,整体生产能力达150亿元;“特”就是开发特种类的高端市场,以高端致胜;“外”就是大力推行外贸出口。
  围绕“精、专、特、外”,上上下一步将在先前推出“125”工程的基础上,出台“123”工程——联合10所国内知名大学与科研院所,邀请20名国内线缆技术顶级专家加盟,培养一支由50人扩展到300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建立开放、联合、高效的运行合作机制,全面提升集团技术发展的创新能力。
  【今年目标】
  丁山华告诉记者,为不折不扣完成全市“510”行动计划,上上在2011年实现百亿目标后,今年锁定120亿元销售,确保到2015年实现150亿元。
  记者在厂区宣传栏中看到,依托技改实现完美转型的上上集团,已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基调上升为“综合素质国内行业领先,并与国际水平接轨”,同时将从“量的扩张”注重转向“质的提升”,并通过致力于产品、管理全方位创新,谋求“健康发展”、“长效发展”,领航民族电缆行业大业,做中国电缆制造业的坚强脊梁。
  从中国潜力企业四强再出发
  ———在亚玛顿
  【在现场】
  25日,年初三,亚玛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所有生产线都已满负荷开足,其中,镀膜车间300名左右的工人坚守岗位,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站好每一班岗,从清洗、磨边、钢化到镀膜,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来自安徽的检验员桑德丽,今年春节又没有回家。年初三,她就开始加班。看到企业的效益好,小桑也很开心,在她眼中,这样的日子才有奔头。
  【掌门人说】
  亚玛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毛强介绍说,尽管受到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亚玛顿光伏玻璃生产总量仍超过3000万平方米,位列全球第一。“目前,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在跟客户反复协商下,才为工人在春节期间争取到了3天假期,年初三就全厂开始加班,要赶工。”加班期间,安排300人为一班,3班12小时一轮换,每天能生产近10万平方米镀膜玻璃产品。
  毛强告诉记者,亚玛顿新能源产业园作为常州市转型创新“510”行动计划的10大创新企业之一,在今年1月《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上,位列A股上市公司第4名。
  对于龙年的发展,董事长林金锡充满信心:“2012年,我们要加快项目投入与建设,做好南厂生产设备的技术提升与改造,同时,加快北厂项目的建设,尽快推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TCO透明导电玻璃,以及厚度≤2mm玻璃物理钢化及镀膜产品。”
  【今年目标】
  作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2012年亚玛顿将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已经上马的亚玛顿镀膜玻璃三期工程预计明年6月竣工,将新建3个生产车间,耗资2.4亿元新引进6条AR减反镀膜玻璃生产线。BIPV玻璃项目也在紧张进行中,新车间占地88亩,共引进两条奥地利钢化玻璃线和6条台湾光伏组件生产线。目前,2.8万平方米钢结构车间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5月,首条奥地利钢化玻璃生产线就将进场。
  科研力量,是新能源企业发展的保证。2011年年底,亚玛顿新申报的“带有单面减反射膜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玻璃”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式授权,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截至目前,亚玛顿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新的一年,亚玛顿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预计将投资1.14亿元,新建生产办公研发中心,为进一步的产品研发做好准备。
  上市发力调整结构冲刺百亿
  ———在亿晶光电
  【在现场】
  长长的输送带不知疲倦,红色机器人伸展双臂,串焊、单焊、打框、打浇、分档、层压……一道道工序相继完成。
  “这就是我们最新引进的3条全自动组件生产线,春节前经德国专家两个多月安装并调试完毕,今天一上班就投入正常生产。”昨天,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伟忠在陪同记者参观西厂区多晶硅生产线时,不无自豪地说。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在西厂区偌大的车间里,姚伟忠说,“原先单晶硅组件生产线只有前两道工序自动化,后面全靠人工操作,一条线一班工人就要超过100人。现在,全程自动化,一条线用不到30人,他们的主要责任也不再是操作,而是随时检测产品。”
  【掌门人说】
  作为全市“510”行动计划中的做强工业类企业,新年中,亿晶光电怎样开篇呢?
  董事长荀建华告诉记者:公司在现有单晶拉棒基础上,已从国外进口多晶硅铸锭炉,铸造多晶硅锭,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在成功上市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和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积极运作收购上游硅料生产企业,完善产业链;在5.2兆瓦电站并网发电的基础上,专门成立光伏电站公司,直接承揽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特别是对接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在获得省科技厅1000万元资金扶持的基础上,聘请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出任光伏工程研究院院长,充分发挥产学研强强联合作用,并加快省级技术中心向国家级技术中心升级步伐,力争使公司成为国内光伏行业的领军型企业。
  【今年目标】
  以金武路北侧经十路为界,亿晶光电分东、西两个厂区,东厂区一直以生产单晶硅电池产品为主。今年,西厂区500兆瓦多晶硅一体化电池组件项目将全部达产。
  尽管光伏行业目前正度“严冬”,但,亿晶光电着眼长远,冲刺100亿元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该公司一年多前就开始大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投资20多亿元,启动西厂区500兆瓦多晶硅一体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建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去年销售超过200兆瓦,占公司产品销售的三分之一。
  500兆瓦多晶硅项目总用地近500亩,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分研发办公区、生产区、仓储区及生产辅助区。经一年多施工,生产厂区已基本建设到位,江苏省(亿晶)光伏工程研究院也已动工建设。
  “今年达产后,新增产能将使公司光伏组件产量大幅增长,可进一步扩大公司销售额。”荀建华还表示,在筹建西厂区时,充分利用了6.78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资源,5.2兆瓦光伏电站已于去年底成功并网发电——这也意味着公司产业链实现了自身终端延伸,极具示范性。今年,东厂区利用1.17万平方米地面的4.6兆瓦电站,也将实现并网发电。
  “花城”将由此崛起
  ———在花博园工地上
  【在现场】
  争分夺秒快建设,冷风细雨战尤酣。
  昨天上午10时20分,在西太湖西岸线的花博会主展区,两台800吨静压桩机隆隆开动,第1000根长14米、直径500毫米的管桩,被缓缓压下,打至地下15米深处。在现场的规划图上,记者看到,作为第八届花博会的核心建筑,主场馆采用“蝶恋花”的新颖造型,整个屋顶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只舞动的花蝶,同时又像阿拉伯数字“8”,寓意第八届花博会。
  放眼四周,在主展区航道开挖、道路修筑、桥梁架设、土方造型等各个战场,都有施工人员奋战的身影。春节期间,这里依然每天投入各种机械100多台、施工人员200余人。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航道开挖80万方,占航道开挖总量的80%;主展区道路已完成路基2900米,占总量的57%;景观桥梁完成灌注桩91根,占总量的64%。花博湾和湿地土方工程也已开工,已完成土方量500万方。
  【掌门人说】
  武进区花博会筹建指挥部副总指挥、西太湖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友东告诉记者,花博会期间,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主场馆,将承担各省、市、企业及国际室内展览功能及会议、办公、新闻发布等配套功能。按目前进度来看,将于2月底前完成主场馆打桩作业,预计201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花水相融、文韵深厚、立体多变、现代时尚、生态低碳”的要求,花博园区前期已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近20家,召开各种规划研讨会议100余次,目前主副场馆建筑、景观、道路、桥梁等已定稿,多项设计已进行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同时,全面实施“滨湖新城”新一轮发展规划,加快提升沿湖环境水平,加快推进星河超五星级酒店、国宾馆、婚庆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总部商务城建设,着力集聚智慧型、低碳型、功能型项目。
  【今年目标】
  2012年,花博会主展区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力争2012年底完成主场馆等各类建筑主体工程,基本形成主展区形态,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武进特色,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永不落幕”的展馆建筑精品。其中,高压线迁移工程确保在3月份全面完工,大师园及室内布展设计方案等5月份完成,孟津河改道工程按照四级航道规划和景观河设计要求5月底前完成。同时,主展区将加快编制道路交通系统、景观系统、标识导览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规划,科学规划布置餐饮、商业、卫厕、通讯、邮政等设施。
  开发“前店后场”交易模式打造“最后1公里”对接平台
  ———在津通集团
  【在现场】
  “我觉得众晶人力资源更适合你们企业,因为他们自有劳动力资源储备,还有稳定的劳务派遣渠道,要在较短时间内招工赶工,他们能帮上忙。”离春节放假还有3天,在津通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的大厅里,高级咨询顾问费松岩正在和常州格力博工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易燕萍商量,如何在春节期间赶工完成临时接到的出口订单。根据各人力资源公司的优势对比分析,费松岩从3家服务机构中为格力博推荐了众晶人力资源。
  果然,年初二早晨8点多,在格力博的生产车间里,流水线上的机器已经开足马力,由众晶招聘的工人们正在紧张赶工。看着成品机器一台台进入包装流程,格力博整个管理团队总算松了一口气。
  【掌门人说】
  “我们从去年5月份开业以来,已入驻50多家服务机构,包括供应链管理、工业设计、市场调研、管理咨询、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用管理等服务领域,并与区域内外100多家企业服务商,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津通集团董事长贡毅说,作为生产性企业的服务平台,津通已经从吸纳服务机构入驻,转入服务精准对接阶段,让非核心生产部分从企业剥离,使其得到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从而让成本更低。
  贡毅说,作为全市“510”行动计划项目之一,津通目前正在打造“前店后场”的交易模式,即一到三楼为交易区,四楼为业务推荐区,五到十二楼为“服务工厂”,并通过市场交易、人才培训、金融服务、信息交互、信用标准等5大平台,促成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目标】
  “今年,将促成交易额10至15亿元,‘十二五’期末,一年要促成交易额50至100亿元,入驻企业总数要达150至200家。”津通表示,要创造一个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共性服务外包的对接平台。
  “津通的价值将通过精准对接,做好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类企业的‘最后1公里对接’。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升制造业的经营效率,提升服务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提升城市功能与辐射影响力,增加营业税,并且使地方留成比例较高。”
  据了解,开业半年多时间内,津通已被国家科技部授予2011年“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和常州清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业内知名的服务性企业,都已入驻这里。
  要推出多种商业模式
  ———在龙控集团
  【在现场】
  新春佳节,中华恐龙园里,一条长约百米蜿蜒盘旋构成的“2012时尚金龙”,在迪纳索湖中爪握龙珠,腾云驾雾,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望。
  一批又一批游客休闲游览,中华恐龙园员工们马不停蹄地忙碌。为让春节期间的游客既吃饱又吃好,餐饮部的工作人员根据预测人流提前储备了大量食品,并开展美食会展,在湖中舞台等地点增设临时餐位;游服部不仅要保证游乐设施的完好和安全,还培训了大批小时工,以做好客流高峰服务。
  恐龙园餐饮部部长黄建美和游服部副部长肖春雷虽然从年前一直忙到年后,但他们接受记者采访时却丝毫未露倦意:
  “忙碌并快乐着。”
  【管理者说】
  龙城旅游控股集团品牌管理部总经理吴静告诉记者,环球恐龙城不断推陈出新,今年仍将奉献新项目,展现新面貌,并将全面建成环球恐龙城。国内首台、世界第三的“4D过山车”,于去年8月初开工后,已完成整体钢结构的搭建及轨道铺设,现已进入初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3月可对外开放。迪诺水镇项目,一期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已定稿并完成审批,桩基工程于去年11月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约80根桩,长约9600米;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全面完成主体建设。另外,项目展示中心正紧锣密鼓建设,预计二季度开放接待。
  【近期目标】
  结合“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龙控集团确立了当前乃至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集团“资本运营、动漫产业、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计划,“十二五”期间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集团。依托常州文化科技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确立“资本+服务”商业模式,加强创意产业项目孵化;依托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确立“动漫+乐园+商品”的全新商业模式,加速主题动漫产业项目投资及运营;依托龙城旅游控股集团,确立“休闲+度假”的成熟商业模式,加大旅游产业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此外,积极承担政府性项目建设,发挥龙控集团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到“十二五”期末,努力通过全新四大业务板块的做大做强,力争实现集团资产规模超100亿元,年综合营收突破25亿元的战略目标。  
  新年中,又是一场硬仗
  ———在天晟新材
  【在现场】
  什么时候走进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材生产车间和成套精密后加工车间,你都看不到无数工人忙碌的景象——随着这里整条生产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产现场只有有限的工人。然而,从他们有条不紊的操作中,高强度的发展节奏却能清晰感受。
  即使是春节期间,依然如此。
  2011年,对于天晟公司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年初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意味着企业走向了一个更高的融资平台。年终预计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1.5个亿,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管理者说】
  “天晟一期到201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8000万元;一二三车间、变电所均已建成投用;试验车间,生产辅助用房、办公楼主体建设基本完成。”
  年初五,天晟新材办公室主任郭荣健告诉记者,春节对于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整,新年中,又是一场硬仗。“在新材料领域想站住脚,就必须不停地以研发为基础,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始终在软质泡沫材料、结构泡沫材料,及其后加工产品领域独占鳌头。”
  【今年目标】
  据了解,天晟新材今年的经济指标是: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8亿元,同比增长60%。研发目标:研发投入1600万元,专利申请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专利授权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郭荣健说,2012年天晟二期新型结构泡沫材料及其精密成套加工产品生产项目,即将启动上马。二期占地100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均为生产用房,从事新型结构泡沫材料的生产及其应用,预计投产后能新增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利税约3.7亿元、出口创汇约3000万美元。
  记者同时了解到,2011年底,天晟的高性能液晶背光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无疑成为天晟发展的一次宝贵机遇。该种新型背光膜可根据不同规格和形状的要求进行加工,安装便捷,具有较高适用性,可广泛用于手机、游戏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各种电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打通瓶颈加速成长
  ———在博瑞电力
  【在现场】
  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位于五一路东侧的150亩 “柔性输电装备产业基地”依旧一派忙碌景象。雨雾中,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喊话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有力而朝气蓬勃。
  除夕前一天,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樊阳文介绍说,由于现有厂房空间小,容量有限,大大影响了公司的生产能力。“柔性输电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的建成,将打通公司现有的发展瓶颈,成为扩大规模、拓宽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目前,基地雏形已经搭建完成,产品样机也已完成试制,2月初就能全面开工,10月将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到2013年2月就将投产。
  【掌门人说】
  樊阳文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他说,常州博瑞“柔性输电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加快公司在特高压直流换流设备、灵活交流输电设备、轻型直流输电设备、风电变流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可控串补设备,以及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研究及产业化进程。项目投产后,预计到2013年底,可实现销售10亿元,利税近3亿元;预计到2015年底,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2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以上,真正实现5年大飞跃。
  【今年目标】
  作为“510”行动计划13家创新成长型企业之一,常州博瑞由2007年只有4600万元销售的小企业,成长为年销售4.66亿元的高科技企业,高效的创新研发能力一直都是博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新的一年,公司将在工艺研究、工程与产品设计、实验能力、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细化。在产能上,将完成装置8万台、电子式互感器2500台、SVC/SVG及融冰装置等电力电子成套产品200套。
  在人才上,将通过自身培养、引进,形成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重点培养特殊工艺研究专业人员和一、二次专业结合的技术及项目管理人员。
  该公司还将积极申报省市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品、技改项目、首台套、技术中心等各类项目,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建设完成市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争取申报建设省工程技术中心。
  同时,在管理上建立人才梯队,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最优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