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追梦万亿之城的人大担当——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履职回眸
发布日期: 2024-01-14   字号:〖
  “2023年,我们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2024年元旦贺词,打动了无数人,对常州人来说,感受尤甚。
  2023年,是常州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全市昂首阔步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实现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区域辐射力、发展影响力、城市能级的大幅跃升。
  这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积极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
  这一年,市人大全年共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18次,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6部,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8项,开展执法检查3项,作出决议决定11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8人次,全面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人大工作
  征程越是壮阔,目标越是远大,越需要核心的掌舵定向、真理的指引领航。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以新要求定位新时代人大工作,奋力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人大使命担当。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对标“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深入推进检视整改,梳理问题清单6个,出台制度规范10项,以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新要求,常委会领导、组成人员、机关干部、人大代表进党校学校、进选区社区开展“四进四讲”宣讲62场次,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入人心。
  山雄有脊,屋固有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一个个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上,与市委同心同向,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18次,确保人大各项工作与市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加大立法供给,用法治力量支撑现代化建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全年共制定5部、修改1部地方性法规,为历史之最。
  在立法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市委的立法要求和立法建议,市委主要领导协调确定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中“两湖”滨湖生态空间管控等关键条款。在2023年省委召开的立法工作会议上,常州市委作为唯一的设区市党委作交流发言。
  高质量立法助推高质量发展。制定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为新能源之都建设保驾护航;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条例、河道保护管理条例,以法律之剑守护青山绿水;制定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再一次以“小快灵”的方式彰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爱护;制定全国首部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支持常州市高水平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形成劳动教育的常州样板。
  法律之威在于行。首次听取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集中报告,全面检视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实施效果,开展轨道交通条例执法检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推动辖市(区)和相关部门制定各类配套文件88个,全力保障地方性法规有效实施。积极推动审判、检察机关适用地方性法规,通过新闻发布会、地方性法规宣传月等提高地方性法规的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牵头组建“常州巾帼法宣联盟”进学校、社区、企业宣讲23场次,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发挥职能优势,全力助推圆梦GDP万亿之城
  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凝聚着500多万常州人民对幸福的渴望,肩负着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一个目标、一个建设、六个提升”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在梦圆GDP万亿之城的新征程中,书写了人大担当。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积极运用“立法+决定+议案+监督”,在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健康运行中贡献智慧和力量。认真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报告与规划,主动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参考。作出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出台加强政府债券审计工作监督的规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评价指标,统筹防风险促发展,有力支撑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
  全力呵护人民对美丽常州的向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治理的重大关切,通过审议、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项督查,坚决扛起太湖综合治理“上游担当”。助力推动高能级城市建设,审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推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推动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等立法进程,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关注“一老一幼”服务工作,作出关于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职教名城的决定,全周期督查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推动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桩桩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住手上,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审议全市法院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推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督促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扎实开展“三百”活动、优化“两官”履职评议,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践行重大理念,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引领人大工作发展方向,用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让人民真切感到幸福来敲门。
  作出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的决定,出台立法、监督、代表、民生实事等领域4个实施意见,启动筹建常州人大历史展示馆,选树“一区(市)一特色”N个典型范例,构建“1+4+1+N”全过程人民民主常州路径,形成全领域广覆盖的制度成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不断擦亮民生实事票决品牌,建立健全“1+7”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导航图”“直通车”“民情网”“数据库”新鲜出炉,“民生实事监督”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在线,促使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数字化呈现、闭环式监管。专业代表、市民代表参与督查和专题询问,三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收集意见,民生实事项目办得怎么样,由代表和群众作出评判。
  在省内率先出台文件全面推进镇人大代表问政制,在镇、街道人大全面推行“票决(选)制+问政制”,形成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努力打造全省有地位有影响的常州基层人大工作品牌;因地制宜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议政代表会,指导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平台基础、民意基石;鼓励基层创新实践,形成更多有特色、有影响、可推广的经验样板,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花结果。
  激发代表动能,推动高质量履职智慧加码
  代表来自人民,尊重人大代表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为常州市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智慧力量。
  如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各级人大代表学习实践活动,组织代表学习新思想新精神,开展“聚力532、建功新时代”五大行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为党传声、为民代言,推动党心民心“双向奔赴”。全年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线上线下宣讲410人次、受众1.3万人次;组织代表列席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参加重要活动,确保党委政府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环节听到人民的声音;组织开展集中视察、调研座谈,鼓励代表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代表紧扣“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和民生领域提出议案建议257件;组织代表开展接待群众、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等活动,将为民惠民举措落到实处;鼓励代表立足岗位建功,发挥领头雁作用,引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GDP万亿之城建设。
  如何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市人大常委会把阵地建设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的“连心桥”“直通车”“减压阀”作用,支持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座谈、述职等方式进家入站,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提炼成一件件沉甸甸的建议,并推动问题解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何高效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把“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不断加大督办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办理质效。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及闭会期间的257件议案建议办成率达90.2%,满意率达100%。
  凝聚整体合力,肩负“四个机关”建设时代重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抓制度建设、机制运行、协同联动,把握工作规律,勇于创新实践,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制度建设更加规范。规范履职行权、会议审议、联系工作,就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人大任命人员报告履职情况以及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等作出相应决定、制定相关办法,修订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出台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十条”,制定常委会联系代表“三个全覆盖”工作方案,以制度力量保障人大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上下联动更为高效。进一步密切上下人大联系联动,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因地制宜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议政代表会;与基层人大协力规范提升立法联系点和代表“家站点”,探索建立基层经济运行情况观察点,全市20个立法联系点、1117个代表家站点成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代表履职阵地,让人大协同联动更为高效紧密。
  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完善立法协调协商机制,首次成立由人大、政府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立法专班,与民革、民盟开展党派立法专题协商,确保每一部法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立法全过程满载民意。提升会议审议质效,建成“数字人大”,数智赋能人大常委会高效履职。
  新闻宣传更显成效。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宣传矩阵,精心组织策划,用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人大故事、发好人大声音,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常州市立法工作首上央视新闻,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履职事迹宣传作品首获中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省辖市唯一,常州人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得到新的提升。
  回望来路,接续奋进。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和全市人民一起,看到了新征程上的新风景,付出了追梦路上的无数汗水。
  站在万亿之城再出发的新起点,前方依然筚路蓝缕,脚步依旧追星赶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奋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谱写常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