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对常州市老人与养老机构的调研显示:养老体系完善 更需要“精准扶持”

发布日期:2022-12-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近年来养老政策持续利好,稳步推进养老事业还有哪些路要走?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日前对264名老人和15家养老机构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常州市居民的养老需求日趋多元,但部分机构服务形式单一,专业人员偏少,且运营压力较大,这些都制约着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据调查,目前居家养老比机构养老更受青睐。受访的264名老人大多与配偶或子女同住,对于由机构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超九成老人表示愿意或以后可能愿意接受。但这些老人普遍表示,受传统观念或子女不支持、机构与自身要求不匹配等因素影响,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调查发现,制约养老体系发展的主要是三类问题:
  一是资金不足盈利难。目前,各类利好措施在真正实现“精准扶持”上,仍存在申请补贴程序多且时间久、公办机构倾斜较大、民办机构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等问题。调查中,除去4家公办养老机构,其余11家民办机构的运营资金除却投资人融资外,主要来源为入住费。某养老院负责人表示,机构近年来入住人数有限,且收费不高,然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实现盈利较为困难。
  二是服务供需不匹配。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正由生活必需型向参与型、享受型转变。目前部分养老机构基础建设薄弱,文娱项目仅限于棋牌等传统娱乐活动,服务较为粗放。除基本饮食、医疗以及照料外,73.9%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81.4%的老人选择了养生知识课堂,也有四成、三成老人分别选择了种植体验、短期旅居。老年人渴望人文关怀,希望养老服务在精神照护方面与时俱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三是从业人员流动大。社会认同度低、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不高等因素,导致养老行业招人难、留人难。常州市某职业院校反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缺乏职业归属感、流动性大,只能进行简单的照护服务,这也间接导致养老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受到阻碍。
  近年来常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常州市养老服务项目补贴政策的通知》等,明确对床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从业人员等给予一次性补贴,为全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进一步完善全市养老体系。调研结果显示,稳步推进养老事业,仍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入,促进公办、民办协同发展;同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创新养老模式,推进“医养结合”“文养结合”,让老人获得更多“家门口”的精准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