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月29日 上午9:30 |
发布地点: |
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
发布主题: |
常州市产品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 |
发布人员: |
王坚刚 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
|
纪唯强 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
主 持 人: |
卢晓光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市委外宣办)主任 |
|
|
|
|
发布会现场
卢晓光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市委外宣办)主任
【卢晓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常州产品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为了不断丰富新闻发布会形式,今天是第一场探索无主题发布,考虑到大家对质监局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先有有关领导介绍常州市产品质量情况,以便各位记者朋友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今天我们请来了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新闻发言人王坚刚先生,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纪唯强先生,首先请王局长介绍常州质量管理有关情况。
王坚刚 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王坚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常州质监局在此举行2011年全市质量报告新闻发布会。2011年,我市大力推进质量振兴战略,加快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监管质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致力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更有品质,更显质量,全市整体质量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常州市2011年地区质量总体状况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省局、市局对全市生产领域的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三大类的235类产品实施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全年共抽查3971批次产品,合格3827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6.37%,高于2010年平均抽样合格率0.92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监督抽查我市178家企业58类产品196批次,合格178批次,平均抽查合格率为90.82%,高于全省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1.62个百分点,高于2010年平均抽样合格率5.24个百分点。名牌战略深入推进,2011年42家企业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评出121个常州市名牌产品,全市累计拥有中国名牌26个、江苏名牌193个、常州名牌357个,江苏名牌数量在全省位列前茅。技术标准战略成效凸显,2011年,我市企业完成了1项国际标准和2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有6项江苏省服务业地方标准、4个省农业地方标准和1个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项江苏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获得省质监局立项,还有65项国家标准、77项行业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2006至今,全市共有32家企业完成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85项、行业标准138项。 7个技术标准项目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其中一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3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8项,累计申报立项的江苏省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100家,已通过省级确认的企业27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取得进展,西夏墅刀具产业集群和孟河汽摩配件产业集群被授予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横林地板产业集群被评为江苏省区域名牌,郑陆不锈钢管产业、西夏墅刀具产业、孟河汽摩配产业、洛阳镇电机产业、金坛市纺织服装、奔牛液压机械等6个集群被评为首批“常州市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
二、全市质量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据统计,至2011年底全市企业获各类体系认证证书总数为9674张,其中质量管理体系4913张,环境管理体系1275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10张,自愿性产品认证2593张。积极推广《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大力应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我市企业获得江苏省质量奖8个、质量管理先进1个、常州市质量管理奖15个,在全省保持第一方阵。企业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我市现有206家企业申报质量信用评价,173企业通过现场核查,其中165家企业被评定为质量信用A级企业。
二是质量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升级。2011年,我市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步伐,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11年底,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有2个,省中心9个,基本形成了以“国家中心”为龙头,以“省级中心”等专业化实验室为重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能力突出的检验检定实验室格局。各级检测中心加快科技创新,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成功申报了2个省级、5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参与研制国家标准5个、行业标准1个,立项开展了半导体照明、环保、流量等产业方面的测试与研发课题8个。实验室检验检测项目覆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检测项目563项,校准项目352项;省级资质认定项目2596项,参数595项;省级计量授权检定/校准项目372项,基本覆盖我市主要产业。
三是质量人才培育体系逐步建立。积极引进上海等地标准计量高级师资力量,开展高层次质量人才培训,在全省首推了注册标准化工程师和标准化职业工程师的高端培训,提升我市的质量人才培训层次。目前我市已注册的质量工程师516人,其中2011年新增149人;注册标准化工程师81人、标准化职业工程师38人;注册计量师56人,其中一级计量师27人,二级计量师29人;全市企业计量检定人员1314人。这些人员分布在全市各个行业,成为企业重要的质量管理人才。
三、重点产品质量情况
一是生产环节食品质量情况。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628家,占全省获证企业总数的6.7%。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58家(其中天目湖啤酒、雪花啤酒、德盛食品3家在亿元以上),占获证企业总数的25.2%,主要生产乳制品、啤酒、白酒和粮食加工品等。全市共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68家(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酒类等),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2011年省级监督抽查我市饮料、蔬菜制品、粮食加工品、酒类、糕点等27大类53个单元1133批次食品,合格1096批次,平均抽查合格率96.31%,高于上年0.99个百分点。抽检食品对应的上年销售收入为30.90亿元,其中检验合格食品对应的上年销售收入为30.78亿元,产品质量指数为99.59。
二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情况。全市共有1149家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要分布在人造板、助力车、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含容器)、眼镜、制冷设备、电线电缆等7大类产品,其中人造板生产企业207家、助力车生产企业12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40家,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54家,制冷设备生产企业68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50家。2011年,国家、省共监督抽查811批次,平均抽查合格789批次,合格率为97.28%。我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生产企业虽然有一定的集中度,如人造板、电线电缆、助力车、危险化学品等,但是大型企业数量少,中小型企业数量多。
三是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情况。全市目前有19类的产品实施了3C产品强制认证,共有获证企业827家,获证证书5042张,其中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2734张、低压电器955张、小功率电动机234张、安全玻璃170张、电线电缆157张。3C认证产品最多的区域为武进区和新北区。2011年国家、省共抽查3C产品426批次,合格410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6.2%,总体情况良好。
四是特种设备产品质量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获得许可证的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254家,全市共有特种设备共11万台,其中在用设备8.84万台,停用设备2.23万台。其中压力容器4.35万台,电梯2.13万台,大型游乐设施有119台。另有各类气瓶90余万只,车用压缩天然气瓶9579只,压力管道1189.6 公里。2011年,质监部门通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一般事故隐患249家425条、重大事故隐患86家104条,全部整改到位。2011年,全市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起,2人死亡,2人受伤,万台设备事故率0.272,万台设备死亡率0.18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未发生重大特种设备责任事故。
四、重点行业质量情况
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品拥有10只中国名牌,全市占比达38.5%;拥有49只江苏省名牌产品,全市占比达25.2%。2011年,国家、省监督抽查装备制造业产品主要为农业机械、电线电缆等产品,总体质量状况良好,尤其是整机产品质量保持持续稳定,说明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具有较强的质量竞争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我市已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品门类,共有数字视听设备、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软件产业等5大类产品。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有江苏名牌产品6只。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较好,整机产品质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大型企业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液晶显示器等连年保持高质量水平,但是一些小型企业的产品如UPS不间断电源设备、电源适配器等合格率水平不高。
新材料产业。目前,新材料行业中有3家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1家企业拥有江苏名牌产品。在2011年,国家、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涉及新材料产业的产品主要为涂料、土工材料、建材等,总体质量较好。
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我市有12个医药品牌是江苏省名牌。常州地产药品的市场抽检合格率长年保持在97%以上,医疗器械的市场抽检合格率长年保持90%以上,市场上信誉度较好。
新能源产业。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中有6个江苏名牌产品。2011年省级监督抽查了我市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平均合格率超过95%。但是由于整个产业起步较晚,部分生产企业满足于产量的扩张,不注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的提高,标准、检测等方面滞后于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五、主要问题
1、总体质量水平仍需提高。2011年,我市总体质量水平与上年相比略有提高,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全省第四,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全省前列,但与周边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距。不少现行产品标准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特别是小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监督抽查合格率低于大中型企业3个百分点,成为制约我市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一个瓶颈。
2、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速度缓慢。2011年,我市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比较薄弱,影响了发展后劲。传统产业的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速度缓慢,部分企业技术和设备水平低,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大。一小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
3、食品生产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任重道远。我市食品生产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和作坊多,大中型、龙头食品企业少,普遍存在质量管理水平较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提升。我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中,中、小型企业较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安全投入少、管理和操作人员流动大、安全管理弱的状况,“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主动自查自纠隐患、主动申报检验的比例不高,加之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导致我市的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4、质量诚信体系有待完善。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企业质量信用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没有很好地落实,倡导守信、威慑失信的社会氛围不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时有发生。2011年,我市仅质监部门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就达到505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15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约2287.4万元。
国务院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已经颁布,省政府的质量强省实施方案马上也要发布,我市将进一步强化质量工作,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加速推进标准引领、品牌提升、技术支撑、科技创新四大工程,促进产品、企业、产业的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最终实现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跨越。
谢谢大家。
【卢晓光】
刚才王局长给我们提供了常州市产品质量总体情况的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也是我们媒体和市民关心的问题,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
江苏工人报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工人报记者】 刚刚的新闻发布中提到,2011年查处质量违法案件达到505起,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纪唯强】 2011年,全市质监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领导下,高举打假治劣的大旗,重点加大在农资、建材、食品、重要工业消费品以及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产品的打假治劣力度,刚才王局长通报了有关数据,我们查处的案件里大概有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假冒产品,比较多地表现在酒类产品、汽车零配件等;第二种是头痛减料,主要是在安全类产品,比如钢筋、电线电缆等;第三种是未取得许可非法生产,比如查到过非法生产食品的加工点;第四种是质量低劣的产品,有些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质量明显低于标准规定的要求。
【江苏工人报记者】你好,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已经颁布,请问作为主抓质量工作的政府部门,质监局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纪唯强 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纪唯强】谢谢这位记者对我们质量工作这么关心。大家都知道,今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这是继1996年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后,国务院再次出台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质量发展纲要是我国未来十年质量工作的指引方针和纲领性文件。纲要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要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我局作为主抓质量工作的政府部门,深感责任重大,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认真推进这项工作:一是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质量问题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我局在抓好自身学习、宣传、贯彻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生产经营者、社会中介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二是尽快启动质量强市工作。目前武进区已在全市率先开展质量强区工作,我局正在研究起草《常州市质量强市工作意见》,待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尽早出台我市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措施,实现从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跨越。三是建立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工作主动性,形成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我市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四是大力推进四大工程。暨名牌战略、标准引领、技术支撑和质量提升四大工程,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据我了解,常州质监部门正在建设两个国家级检验检定中心,我想问问如今的进展情况是什么样的,建成后对我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纪维强】 常州质监部门正在建设的两个国家级检验检定中心有2个,一个是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个是国家流量计型式评价中心。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位于武进高新区,总投资9800万元,实验室面积19963平方米,目前大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部分设备已进场安装,预计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国家流量计型式评价中心位于常州科教城,总投资6800万元,实验室面积15000平方米,目前装修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今年二季度将正式开展工作。这两个国家级的中心建在常州,对推动我市乃至我省的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能为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诸如“十城万盏”、“污水治理”、“能源计量”等工作,国家中心都能提供相关测试服务;其次,它为我市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全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享受到测试、研发、标准化、认证、培训、信息等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我市企业;第三,这两个国家级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我市相关产业的含金量,成为产业的新名片,吸引相关单位入驻常州,促进产业集聚。如国家流量计中心落户常州,就吸引了美国GE公司对常州市场的关注;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检中心落户武进高新区,就引来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在常州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和国家半导体照明质检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总部在荷兰的飞利浦照明也有意向在常州设立研发中心。
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扬子晚报记者】近来,国内发生了多起电梯伤人事故,我市住宅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投诉也比较多,我想问问作为电梯的监管部门,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新的举措?
【纪唯强】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电梯数量迅猛增长,截至今年2月17日,我市共在用电梯2.19万台。针对我市电梯使用情况和故障发生的特点,我局从2010年即开展对我市电梯进行整治,出台了电梯专项整治文件,取得较好效果。2011年对全市电梯维保单位维保工作进行了质量考核和星级评定,同时根据我市电梯的现状,组织起草了《常州市住宅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在意见征求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我局今年计划组织开展电梯“十百千万”工程。
建立十个电梯事故救援点:2012年我局将在市区范围内建立十个电梯事故救援点,救援范围覆盖市区所有在用电梯,每个救援点指定一家常州地区维保质量突出的维保单位负责,确定责任区域,并与当地公安110形成联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及时做好救援工作。各个救援点定期组织开展电梯事故专项演练,完善电梯故障应急预案,不断提升故障排除能力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月份前完成各救援点的组建工作。
开展百家电梯维保企业质量考核:我市今年将对全市100家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质量进行考核,主要内容是维保单位的制度执行、人员资质、应急救援、隐患整改、和维保工作质量,着力提高全市的电梯维保水平,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同步进行四星级单位评定。
对千位维保及管理人员免费再培训:对千名持证人员进行证后免费再培训,重点提升大家的安全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应用,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持证维保作业人员的技能大比武,通过培训、宣传和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广大维保、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高电梯的维保质量,服务广大市民。
提高万名电梯业主的安全乘梯意识:正确使用电梯是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我局将进一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宣传、广场咨询、进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受理投诉等形式,大力宣传电梯的安全乘坐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组织现场体验活动,邀请市民亲身参与电梯的检验、事故救援预案演练等活动,了解电梯知识,掌握乘梯的注意事项.和应急救援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安全乘梯和自我保护意识。
记者追问我市的自动扶梯质量安全状况?
答:去年北京地铁自动扶梯事故发生后,我局立即组织全系统的特监监察人员对全市的自动扶梯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当时全市共有自动扶梯118台,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标志标识不醒目;二是部分使用单位维保记录不详细;三是部分单位管理制度不到位。我们要求各个使用单位立即整改,今年以来的运行情况整体较好。
常州政府网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政府网记者】 我想提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产品生产领域产品是抽检法,有的是送检,送去的样品是质量合格的,但回来生产时就不一定全部合格,如何保证出厂的产品全是合格的呢?第二个是我国的产品合格标准或指标体系是不是比国际的要低?为什么经常有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在国外检查时就有指标超了呢?
【纪唯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两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个层面看待。第一从行政监管层面看,我们国家采取的是以监督抽查为主的监督检查制度,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监督抽查。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监督抽查制度,我国目前每季度要对全国2000-3000家企业生产的3000-4000种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有的是在生产企业的成品库抽取的,有的是在市场上抽取的,然后将监督结果对全国公布。二是统一监督检查。我们国家在一年中对某一类产品,安全类产品或者社会反响比较大的产品,进行集中检查,做到对这类产品所有生产企业全部抽检一遍,比如去年对全国所有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搞了统一监督检查。三是专项监督检查。质监部门根据不同时令,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统一的检查,比如说六一儿童节对儿童用品进行集中检查。四是日常巡查。发现企业生产的产品涉嫌有质量问题,当场抽检,送检验机构检验。五是专项整治。就是对问题可能比较多的同类产品采取专项整治的方式,对这些同类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统一整治活动。第二从企业层面讲,我们国家规定所有产品必须检验合格才能出厂销售,这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当然不可否认不少小微企业不具备检验能力,必须与法定检验机构签订协议,进行产品检验。对于记者提到的送检的产品是合格的,其他产品不合格,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质监部门采取的措施还是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和帮助企业完善质量体系。质量波动是企业生产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生产企业对生产的产品也是采取抽检的形式。产品到了市场销售,经消费者使用,产品质量也会有变化。
第二个关于标准的问题,也是最近几年很多媒体关注的问题,我们也看到过很多报道,会有很多关于我国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有差距的疑问。但是在我们眼里,这样的描述是不准确的。我们国家在近几年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还未完全结束。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7256项,累计备案行业标准45613项,标准总体水平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某些领域,我国产品标准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与现实发展需要相比,也存在着老化、缺失的问题,整体质量水平和适应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至于刚刚记者提到的“经常有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在国外检查时就有指标超了”,这个现象是有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生产企业对国外的技术法规和强制技术要求了解的比较少,特别是欧盟和日本,欧盟对很多产品的强制要求,每年都会发布非常多的欧盟指令,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如果我们的生产企业不熟悉这个指令,就有可能会被检出不合格或者超标。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要吃透出口国家的技术法规和强制技术要求,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谢谢!
江苏法制报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法制报记者】 刚刚提到的电梯是升降电梯,最近国内自动扶梯也发生了很多事故,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对自动扶梯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前段时间我购买了一件产品,是某超市自产产品,没有明确的生产厂家,对这一类产品如何进行质量监管的?
【纪唯强】 正如刚刚这位记者讲到的,我刚刚只介绍了升降电梯的质量监管,实际上在常州自动扶梯的数量也很多,去年北京扶梯事故发生后,我们常州第一时间组织了全市所有的安全检查人员对高铁站、大型超市、广场、人行过道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当时的数据大概是118台,现在可能数量有所增加,从当时检查的情况看,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也存在几方面不足:第一是安全警示标志不明显或内容不具体;第二维保记录登记不详细;第三是个别单位管理和应急救援制度缺乏或条款太简单。对这三大类的问题,我们都采取了对应措施,要求限期整改,从最近检查的情况看,总体情况比较好。对刚刚提到的自产产品,首先我讲这个产品是有问题的,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对外销售的包装产品必须标注几大要素:一是厂名厂址;二是产品名称;三是执行标准代号;四是对限期使用的产品必须标注保质期、保存期;五是对使用中可能对人体健康、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必须有中文警示标志或说明。如果没有标注我认为是违法的。
常州广播电台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广播电台记者】安信地板事件发生后,复合地板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我市横林作为强化木地板之都,他们生产的地板的质量如何?
【纪唯强】 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安信地板事件发生以后,常州质监局一直在跟踪事件发展的态势,前天我们注意到上海质监局公布了上海质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对安信地板在上海的工厂所抽检的20多个批次地板的检验情况,没有1例发现有甲醛超标的问题,只有3款实木地板在规格尺寸上与标准有一些差异。当然安信地板在很多楼盘使用的结果我们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情况。安信地板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我们常州质监局也非常重视本地的地板生产情况,因为我们横林是全国最大的强化地板的生产基地,号称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目前横林地板有178家生产企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另外还有8家企业获得了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许可证。我们在昨天下午常州质监局、武进质监局在横林镇联合召开了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企业从安信地板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原材料的采购检验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加强出厂检验的控制,确保横林地板能满足国家标准等等方面的要求。横林地板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在这里我通报一个数据,2009年横林地板的抽查合格率是94.97%,2010年上升为97.19%,2011年已上升到98.38%,而且在为数比较少的抽检不合格产品中还没有一例是因为甲醛超标而被判为不合格。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质监部门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我们觉得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和监管出来的,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要督促企业牢牢树立第一责任人责任;第二要帮助生产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出厂检验控制。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管理,促使产品质量更好地上一个台阶。
【卢晓光】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安排到这里,今天自主发布和无主题发布的一次尝试,可能记者朋友还有很多问题,会后可以到质监局进一步采访了解。再次感谢各位对常州各项事业的关心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