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热点回应 >> 正文

关于成立常州经济开发区的热点解读

既利好产业也利好民生
发布日期:2015-06-0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6月4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近年来要求加快常州“东大门”建设的呼声很高,但由于行政区域分割,难以形成合力,建设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
  常州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标志着东部地区3镇3街道进入全面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市在打造东部经济增长板块、推进“东大门”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横山桥、横林、遥观3镇和戚墅堰、丁堰、潞城3街道,区域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2014年这一区域GDP合计超过450亿元,约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经济基础较强,发展空间充足。成立常州经开区之后,打破了原有体制机制束缚,将原来分属武进和戚区的镇、街道纳入同一张蓝图建设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区域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推进东部片区整体转型升级,在全市构建起南北依托常州、武进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东西打造常州、金坛两个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新格局。
  原戚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东部3镇则以民营企业为中坚。戚机厂、戚研所、常宝钢管等,与周边乡镇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产业配套协作关系,轨道交通、综合物流、新型建材、机电产业都形成了一定集聚优势和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常州经开区,有利于以产业为纽带,进一步促进重点企业强强联合,加快轨道交通、电力电缆等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整合小而散的乡镇工业园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大项目招引腾出空间;有利于加快公共技术平台等载体建设,将大型国企的技术优势和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进一步结合起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企业快速壮大。
  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常州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面貌等与主城区相比,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成立常州经开区之后,有利于统筹推进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缩短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加快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东部片区接受中心城区辐射的能力,加快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公平的竞争合作关系;有利于统一社会保障标准,实现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东部地区广大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