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常州综合交通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17-06-14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6月14日上午10:00

发布地点: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常州综合交通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葛志兵 市规划局 副局长

          张福林 市规划设计院 院长

          董志国 北京晶众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主 持 人:陈结平 常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

 

陈结平: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请市规划局葛志兵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葛志兵: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综合交通调查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关注。本次调查工作历时半年,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市的交通现状及居民出行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今天正式将调查成果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公布。根据发布会安排,我向媒体朋友们通报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调查背景

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宜每5年开展一次综合交通调查。自2000年以来,我市已先后开展过三次综合交通调查工作,分别于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实施,前三次调查成果为我市交通规划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有效促进了我市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形态、产业布局、人口规模、交通需求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现有数据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交通发展现状及居民出行特征等实际情况,因而亟需通过本次综合交通调查,科学支撑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交通规划研究、交通政策制定等工作。

二、调查概况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次调查工作由市规划局牵头,在各辖区政府、市相关部门倾力支持和广大市民朋友的积极配合下,调查工作顺利完成。具体调查任务由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和北京晶众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本次调查将传统调查手段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投入调查管理和实施人员近2000人,重点围绕居民出行、公交运行、道路交通等8个方面开展调查。累计完成市区范围约1.7万户家庭的入户调查、2000份流动人口问询调查、千万余条网络数据分析、200余辆货车出行调查、265条公交线路及3000余辆出租车运行调查等任务。本次调查共形成了8份专项调查报告,建立了交通调查展示平台。

三、调查成果主要结论

1、道路交通调查:

1)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建设成效显著(市域范围)。对外交通方面:江宜高速和常溧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线,县、乡道为支线的公路网络体系,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7公里/百平方公里;京沪高铁、宁杭高铁相继建成通车,铁路网“四横一纵”骨架型通道形成;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已达4E级标准,实现一类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干线航道网骨架形成,港口设施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年社会港口吞吐量达到9385万吨。

城市交通方面:道路网骨架系统基本形成,路网体系日趋完善,龙城大道地道、青洋路高架北延、晋陵南路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公交设施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现有公交线路324条,公交运营车辆3106辆,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顺利开通。

2)道路资源供给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

近两年城市道路长度年均增幅为2-3%,而同期小客车年均增长超过20%,日均增加超过200辆,同时受轨道交通施工的影响,使部分区域的路段和节点高峰拥堵加剧,道路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高架路部分路段及地面道路交叉口拥堵频率上升。

目前,早、晚高峰时段,龙江路、龙城大道、青洋路和长虹路上均有拥堵路段出现。市中心的交叉口中,高峰时段拥堵的交叉口所占比例为47.8%,约一半交叉口处于拥堵状态。

2、人员出行调查:

1)居民出行强度略有下降。人均出行次数为2.23次/人日(2009年为2.29次/人日),与2009年相比降低了2.6%。

2)出行目的结构相对稳定。与2009年调查数据相比,出行目的结构总体变化不大。上班和回家出行占比较大,两次调查数据均为70%左右,上学和公务在5%以内,生活购物在9%左右。

3)出行方式以步行、非机动车和小汽车为主,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显著。步行、非机动车和小汽车三者出行合计占比达到87.27%。与2009年相比,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4)早晚高峰特征显著。我市市民出行的早、晚高峰时间分别为7:00-8:00、17:00-18:00,早晚高峰流量占全日流量的36%。

5)平均出行时耗增加明显。市民平均出行时耗为25.5分钟,比2009年增长26.9%。84%的市民能在30分钟以内完成出行,极少部分(3.1%)居民出行超过1小时。

6)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常州市与南京、镇江、泰州、无锡、苏州等周边城市联系较为紧密。其中与无锡、镇江联系度最高。

3、公交运行调查:

1)公交线网布局较合理。常州公交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公交线网结构,公交换乘系数为1.35,即平均100个人出行,有35个人换乘1次,说明目前的公交线网布局较合理。

2)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道路拥堵等因素影响,公交平均运行速度在20km/h左右,速度不高。另一方面,最新调查的公交车平均出行时耗为43.2分钟(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5%),小汽车平均出行时耗为31.6分钟,公交车与小汽车相比,竞争力不足。

4、停车调查:

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我市以及国内诸多城市均出现了“停车难”这一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停车需求强烈。通过对住宅、商业、办公、医院等8大类用地停车场的抽样调查发现,停车需求强烈,尤其是老小区和市中心的商业、医院类的停车设施,停车高峰饱和度达到0.8以上。这一现象与市中心的医疗、教育资源过度集聚,以及市中心机动车交通过于饱和关系密切。

停车收费结构不合理,未体现区域差别、路内高于路外的原则,难以引导出行。具体表现在同类型用地路内停车平均时长大于路外,周转率低下,以商业用地为例,其路内平均停车时间3.1h,而路外平均停车时间仅1.8h。

停车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市区备案的路内停车泊位少,现状路内停车缺乏统一管理。并且,停车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现有停车设施缺少清晰的指引标志和停车位使用信息。

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和收费等方面缺乏统一协调。在改善停车供需矛盾时,不仅要靠规划合理规模的停车场,同时也要靠建设、管理和收费等方面形成合力,来保障规划意图的实现。事实上,由于缺乏协调机制等原因,导致部分区域路边违章停车现象时有发生。

5、其他专业调查:

除了上述调查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其他三类专业调查:吸引源调查、货运及货车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在此就不一一详细介绍,这些调查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等相关规划的重要基础。

四、结语

通过本次综合交通调查,摸清了我市交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发展态势,掌握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和习惯,为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恳请广大的新闻媒体对我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共同创造一个安全、便捷、有序、舒适的交通环境!

 

陈结平:谢谢葛志兵副局长的发布。下面请媒体朋友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请问董总工,通过调查,哪些区域停车较困难?对市民出行有什么建议?

董志国: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老小区和市中心的商场、医院这类区域停车较困难。其中,老小区因年代久远,停车设施配套建设的滞后导致停车困难;市中心的商场由于停车需求大量增加,既有的停车配建亦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市中心的部分优质医疗资源近年来在原址规模扩张,吸引的前来就医人群越来越多,增配的停车设施难以满足其停车需求,并且医院就医、探病存在一定的潮汐现象,部分时段停车问题较为突出。

规划部门多年来持续更新优化停车配建分区引导和配建指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新建小区的停车供给矛盾。同时,先后组织编制和修编了多次停车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停车供应体系的优化完善。长远来看,鉴于市中心有限的道路资源和不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只注重停车设施供给无法彻底缓解“停车难”矛盾。

公交优先、绿色交通是城市与交通发展不二的战略选择。建议广大市民朋友更多选择公交+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有效减少城市集中建设地区特别是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中心地区的小汽车出行和停车,充分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常州日报记者:请问张院长,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今后可以做哪些工作?

张福林: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动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围绕多元化绿色出行、一体化综合衔接、智能化公交系统三大主题,形成以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大、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公交快线、主线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为延伸,特殊公交为补充的高效互补、多模式、多层次绿色出行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品质一流、公众满意”的国家公交都市,实现“幸福常州、魅力公交”的美好愿景。

按市政府部署,规划部门正在重点开展新一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常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对我市公共交通、停车发展等内容进一步系统梳理与深入规划研究,力求为提升公交吸引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中吴网记者:请问葛局长,这些调查成果今后怎么运用?

葛志兵:调查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全面、真实的交通基础数据,摸清了我市交通运行现状和交通出行特征规律,为今后我市深入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制定交通政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依托获取的基础数据,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反映现状交通运行特征及预测交通发展趋势,功能使用、技术可靠的城市交通数据库,切实提高我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陈结平: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请媒体朋友对我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