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6日至2024年09月27日,常州市组织了公共文化空间提升的问卷调查,旨在进一步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不断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您的性别?
男 占25%
女 占75%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占0%
18岁-30岁 占12.5%
30岁-50岁 占37.5%
51-60岁 占0%
61岁及以上 占50%
3.您的身份?
学生占0%
机关事业人员 占0%
企业职员 占25%
个人从业者 占12.5%
退休人员 占50%
其他 占12.5%
4.您平常多久去一次公共文化空间?
每天都去 占12.5%
一周一次及以上占25%
一个月两到三次 占0%
有活动才去 占25%
逛过一次占37.5%
没有去过 占0%
5.您一般去公共文化空间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阅读书籍 占37.5%
备考 占0%
写作业 占0%
参加活动 占37.5%
参观打卡 占37.5%
其他 占50%
6.您对公共文化空间的现状满意吗?
满意 占12.5%
比较满意 占12.5%
一般 占62.5%
不满意 占12.5%
7.您认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提升需要在物理空间上有哪些改进?(多选)
缓解座位紧张 占37.5%
减少环境噪声 占37.5%
提高桌椅舒适度 占25%
提升WiFi信号 占50%
解决儿童区对于阅读区的干扰问题 占50%
改善基础设施(如卫生间、茶水间) 占62.5%
其他 占50%
8.您希望公共文化空间可以多增加哪些活动?(多选)
户外拓展 占37.5%
手工活动 占37.5%
阅读分享 占87.5%
知识竞赛 占37.5%
艺术展览 占50%
文艺汇演 占37.5%
新书发布会 占75%
社会实践/体验 占87.5%
其他 占25%
9.您还希望公共文化空间增加哪些业态?(多选)
安心托班 占37.5%
儿童艺术培训 占25%
青少年特长班 占37.5%
青年夜校 占50%
研学 占62.5%
老年大学 占37.5%
茶饮和轻餐售卖 占37.5%
丰富文创产品 占37.5%
其他 占12.5%
10.您对公共文化空间员工的服务满意吗?
满意 占25%
比较满意 占12.5%
一般 占50%
不满意 占12.5%
11.您认为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否满足您的需求?
完全能满足 占25%
大部分能满足 占37.5%
一般 占12.5%
大部分不能满足 占12.5%
E.完全不能满足 占12.5%
12.您认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最需要在哪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多选)
加大宣传力度,活动信息应及时准确宣传 占37.5%
更新设施设备 占37.5%
丰富活动内容 占37.5%
提高服务质量 占75%
开设便捷反馈渠道,便于群众反馈,集思广益 占62.5%
其他 占37.5%
一、调查数据统计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网民,以女性退休人群居多。大家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满意度一般,频次不高,主要是为了阅读书籍、参加活动和参观打卡。问卷反映出大家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期望度较高,需求较广,目前最迫切是希望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开设便捷反馈渠道。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公共文化空间的塑造与影响是深远的,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公众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公共文化空间要继续发挥其在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设施建设与布局。要通过打造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而打造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圈,推进均衡布局;要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推进特色化建设,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文化空间。
二是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力度,同时引入专业团队或机构,提升管理水平和维护效率;要根据市民的多样文化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除了传统的图书阅览、咨询服务等外,还可增加信息化阅读、在线培训、文化体验等新型服务方式,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讲座等。同时,注重活动的创新性和吸引力,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是推动数字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建设步伐,优化设备的数字化标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多彩的数字化文化服务;鼓励市民使用数字文化应用等线上服务平台。
四是强化社会参与与共建共享。积极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领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文化建设格局;政府部门或者社会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创新活动、共享文化资源等方式,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城区间或跨区域间的文化合作交流,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未来,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应性,在阵地建设、文化内容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下功夫,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