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1月15日下午14: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向市民汇报2018年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人员:胡 鹏 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杨 铁 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洪兵 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魏继斌 常州市体育局副局长
主 持 人:陈结平 中共常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
陈结平 常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陈结平】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为了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在全市两会召开前,向市民报告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正式启动。2018年,围绕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这一主题,政府各部门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和富民惠民工程,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质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卫生健康工作,推动全民运动健身,加大生态绿城建设力度,提高食品药品安心安全,提高园林绿化工作水平,深化就业和医疗精准扶贫,完善社会治安治理防控体系,提高惠民便民品质以及改善居住条件和扩大住房保障等12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和肯定。为了全面展示取得的成绩,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分三场发布会,通过媒体报告2018年民生实事开展情况。首场发布会汇报的是教育、民政、卫计和体育方面的内容,我们邀请到市教育局副局长胡鹏先生、市民政局副局长杨铁先生、市卫计委副主任张洪兵先生、市体育局副局长魏继斌先生,分别向大家介绍成果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下面请市教育局副局长胡鹏先生介绍情况。
市教育局副局长 胡鹏
【胡鹏】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
2018年以来,常州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公平与优质两大主题,着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基础教育满意度位列服务行业首位,教育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下面我就教育为民办实事的总体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回应百姓关切,增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有学上,上好学,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面对因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和二胎政策的实施所造成的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面对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求,常州教育在扩大资源增量上下功夫、在提升质量上动脑筋、在促进均衡上出实招。一是资源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年实施教育重点项目68个,建成投入使用学校20所,新增学位15860个,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普通高中入学比例,2018年追加普高招生计划2156人。积极应对今后几年学龄人口变化,超前谋划,提前布局,充分调研,出台了2020年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报告及资源短缺解决方案,为未来教育发展夯实基础。二是优质均衡迈上新台阶。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34所、市新优质学校15所,优质学校比例达86%以上,在优质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达91%以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义务教育集团化覆盖面超50%,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放大。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入学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活动,建立市县两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20个,培育乡村骨干教师600余名。高考成绩再攀新高,本一达线率56%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师资队伍再上新水平。大力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启动高校访学、“博导工作站”项目,实施青年教师英才培育计划,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全市新增省特级教师17名、正高级教师10名,省职教领军人才7名,市特级、高级、骨干班主任170名,市级特级、高级、骨干校长81名。教师各类比赛竞风采,获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大赛一等奖共47个,获奖成绩居全省第一方阵。幼儿教师在全国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常州教育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机制,积极开展学科育人价值开发研究,注重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坚持把素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准则,努力打造品行高尚、身心健康的优秀学子。一是素质教育谱写新篇章。开展品格提升工程创建活动,新创省、市级项目14个;开展学生参政议政活动,省常中代表队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进入全国参赛队八强行列。组织各项科技创新大赛共30余次,获国家级和国际奖项100多个。在19届省运会青少年篮球赛中,常州一中、常州市实验中学分获男子甲组、男子乙组冠军;湖塘桥实验小学揽获男子丙组、丁组冠军。艺术教育成果丰硕,获江苏省艺术展演活动特等奖2个、一等奖10个。二是身心护航亮出新实招。加强学生用眼视觉环境建设,完善学生近视防控措施。强化学生体质监测干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位居全省首位。持续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创成全市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3所。推进“阳光餐饮”工程,护航学生餐饮安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展一对一公益心理辅导1120余人次;举办心理健康文化节,开展活动45场,受众超10000人次;建设心理成长工作室,开展培训活动26场。三是职业教育再攀新高峰。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创建活动领跑全省,新增省现代化示范性和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各1所,总数达5所,占比全省第一。教学科研成果全国领先,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一等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列全国城市排名第二。技能和创新大赛传捷报,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70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6个,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11个,获奖成绩居全省前列。
三、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2018年,常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获得感明显增强。一是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启动第五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推进学校主动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15项。基础教育3个教改项目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9项课改成果亮相中国教博会。推进中小学课程公共资源集约化建设,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集中高效实施19门劳动和通用技术课程,惠及学生达3万人次。深入推进教育国际交流,接待境外来访47批次,赴境外学习交流近40批次。二是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频推新举措。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建立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教育、工商等23个部门组成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教育局和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整治办公室,抽调专人驻点办公,实现多部门联动执法。按照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明察暗访、综合执法、专项督查、滚动公布黑白名单等治理行动。全市共摸排5453个培训机构,治理整顿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836个,全市已分四批公布145家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三是社会教育再跃新能级。常州“青果在线学校”上升为国家数字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年新增访问量800万人次。持续实施常州公开课、义务导学、青苗义教、营地教育等公益项目,直接受益学生和家长超过40万人次。利用开放大学等教育机构举办免费惠民培训项目35个,开发课程100门,送教近1500次,实现城区“送教进社区”全覆盖。已建成省教育服务“三农”基地10个,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达3万人次。四是社会支持实现新突破。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各界支持教育更加有力。全市实施各类免学费和助学金资助总额逾2.4亿元。其中,免除中小学生学费逾2.1亿元,惠及学生46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逾3100万元,惠及学生近3.4万人次。发起设立“龙城教育英才奖助基金”,全年筹集金额达550万元,用于对全市教师奖优助困。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校外各类劳动实践教育基地457个。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长期以来,各位记者朋友宣传教育好政策、传播教育好声音、为唱响常州教育主旋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常州市教育局对各位记者朋友们的辛劳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常州教育的发展、支持教育的各项改革,用手中的“妙笔”书写出常州教育的“大文章”,同时真诚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陈结平】
下面有请市民政局副局长杨铁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铁
【杨铁】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民政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特别是为民办实事工程,交出了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供给优质均衡。深入实施幸福康养工程,聚资源、强保障、提品质,推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1、强化政策创制。将养老服务放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中,打好政策“组合拳”,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并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等系列文件,对养老服务提出了纲领性要求。
2、优化设施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常州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落地为引领,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设施体系。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09家,25914张养老床位,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51.37张;其中,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比达到67.98%;建有15家护理院,护理型床位数14848张,占比57.29%。以市政协主席会议集体督办提案的办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1个,全市共有32个,建成嵌入式“健康小屋”23个。
3、狠抓服务提升。全面开展养老院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全市消防大检查、液化气整治“明厨亮灶”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养老机构设施改造和设备添置类指标合格率达到80%以上,115条基础性指标的合格率达到100%。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建设,组织规范化培训、等级培训、护理员培训等3198人次。全市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69.3%和41.9%,培育了悦心养老等3家品牌性连锁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服务实体化运行。福彩公益金投入500万,采用公开集中招标分标段实施的方式,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困难老人购买涵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养老服务包”,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老人数5000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占比达11.6%,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4、彰显常州特色。创新推进全省唯一的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综合试点,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承办了民政部改革试点工作培训班,启用了全省首家常州健康养老产品展示中心,创建了常州康养学院、实训基地。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康养+”产业推介会,为资本、人才、项目、企业的有效对接打造平台。为900户老年人家庭和1个社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河海街道、钱璟康复2家单位获评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以 “全要素”网格化工作为依托,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改善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完成了3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其中有20个列入省级项目。积极推广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建设,在天宁试点的基础上,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市学习推广,目前全市已有50%的乡镇街道完成了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对智慧社区APP进行了修改完善,与网格化治理APP深度融合、互通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农村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96.5%、91.5%。
2、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完成村居网改版,与市农工办和市纪委监委三网合一;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村、社区政务、村(居)务和服务信息网上公开的通知》,对部分村进行了五务公开检查。与市综治办联合开展“减负增效”回头看工作,梳理汇总落到社区的各类台账和信息系统,为归并集成调整提供依据。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三届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常州市第十一届社区邻里节、诚信物业、美丽家园、文明交通进社区等活动。
3、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导新北区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工作,制定三年行动方案,邀民政部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推荐钟楼区申报全国社区治理与创新实验区。推荐上报省厅“三社联动”典型单位和观察点,6个单位被确定为“三社联动”典型单位;总结了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南大街吊桥路社区工作法获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三是兜底社会保障彰显温度。牢牢把握社会救助的兜底属性,按照“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求,以补齐民生短板的实际举措,恪守好民生底线的职责使命。
1、深化医保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和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范围,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保障病种由4种增加到30种,医保范围内住院自付部分赔付比例达100%,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费用负担。
2、抬升兜底保障刻度。城乡低保标准由760元/人·月提至800元/人·月,低保边缘家庭一次生活补贴主城区拟提高到1800元/户,特困老人、残疾人和孤儿养育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分别比上年同比提高8%、5%和8%。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系统地将支出型贫困对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养护康”一体化服务项目,首期共有来自城区的10名病残儿童参加,由市儿童福利院免费提供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养育和专业化康复训练。
3、提升社会救助精度。有效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核对系统、救助管理与“阳光扶贫”三大平台联动运行,12月全市低保户数、人数分别同比减少30.2%、35.3%,低保边缘家庭实施按月动态管理,既应保尽保、又应退尽退。由市民政局和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共同起草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服务规范》被江苏省标委会确立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并正式发布实施;核对中心获评全省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
4、构建“8+1”大救助格局。建立了“四级联动”的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健全了民政与卫计、教育、房管、人社、总工会、慈善、红十字会等单位的联席工作机制,通过“主动发现—智能研判—分类派单—全程办理—信息入库”的闭环操作模式,初步实现了社会救助的“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智能识别、精准救助、阳光运行”。
感谢并真诚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民政工作。谢谢大家!
【陈结平】
下面有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洪兵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洪兵
【张洪兵】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健康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推进健康常州建设,加快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模式,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健康养分。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稳步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列入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更全面。我市2018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提高到72元,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健康全过程、全周期。全市89个预防接种门诊免费为0-6岁儿童提供免疫规划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启用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平台,实施计划免疫蓝天工程,将流动儿童纳入我市免费预防接种范围。实施儿童口腔筛查、窝沟封闭,有效预防儿童口腔疾病和龋齿发生。通过实施妇女“两癌”筛查,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全市55个社区设置275个饮用水在线监测点,保障了饮用水卫生安全。
二是健康生活更普及。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行动及中医养生系列活动。推进中医馆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有中医科。利用《健康周刊》栏目、“健康常州”微信,“郝大夫在线”网络论坛等服务平台,深化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向市民提供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健康咨询等1056场次,健康素养网上评估学习覆盖38万余人次,发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手册》10万余册。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建设,建成江苏省健康镇(街道)8个、健康村(社区)62个、健康单位58个,持续创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环境。
三是医疗服务更周到。改善医疗服务环境设施,市妇幼保健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和武进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投入使用,市中医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建设逐步推进,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35家,新创成省示范卫生院、村卫生室24个。建立市区两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等五大综合救治中心,为病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120急救车与医院保持实时同步对接抢救,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各大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服务,对肿瘤、疑难杂症疾病等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诊疗服务。开展日间手术,扩大病种范围,设置日间病房,大大提高了诊疗速度。
四是分级诊疗更顺畅。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出台《常州市紧密型、专科共建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考核标准(试行)》,制定《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双向转诊指征、信息化转诊程序、转诊台账等内容,医保支付向医联体倾斜。全市建成10个区域型、85个专科共建型、12个紧密型医联体。继续发挥“常医专科联盟”作用,有效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去年,下沉医疗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等各类人才500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工程。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3类服务包,坚持量质并举,签而有约,全市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35%、75%以上,为城乡居民中的“三无”“五保”“低保”“重点优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七类特殊人群实施免费签约,覆盖9.1万余人。
五是计生关爱更贴心。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保障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各项政策。2018年全市发放计划生育奖扶特扶金共计1.7亿元,惠及人群达14.56万人;发放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金1.9亿元,惠及人群达5.36万人;发放独生子女费647.7万元,惠及人群达33.9万人。推进中国计生协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新建“春晖家园”8家、生育关怀帮扶基地10家,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问题。开展流动人口“把健康带回家”主题宣传年活动,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康和维权服务。免费避孕药具进医院和进校园实现全覆盖。
六是智慧医疗更便捷。出台《常州市“互联网+”智慧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实名制就诊,委属8家医院全部实现“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已发行居民健康卡31.8万、开户123.8万,实名就诊率达80%左右,提供自助挂号、缴费、诊间支付等服务,获得“2018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建设信息化支撑的区域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集约化诊断中心20余个,实现“同城同质同认”。全面推广“掌上计生”APP应用,网上办理生育证6000余人。推进“一中心多园区”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建设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存储、展示、研究和产业孵化四大中心,已吸引一批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签约入驻。
民生牵着民心,健康助力小康。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从群众关心的细微之处抓起,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健康福祉。
【陈结平】
下面有请市体育局副局长魏继斌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体育局副局长 魏继斌
【魏继斌】
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并向市民报告2018年体育为民办实事工作情况。
体育即民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连续7年把“体育惠民工程”纳入民生幸福十件实事。2018年,市政府确定的体育为民办实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开工建设钟楼区西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30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新建和更新300个村(社区)健身路径。”二是“办好常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设置50项以上群众性赛事活动。”这是市体育局向市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一年来,市体育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办好民生实事作为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运动健康城市建设和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实施,抓好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努力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截至目前,西林全民健身中心已开工建设,罗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封顶。全年新建金坛区金城镇南社村灯光篮球场等32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新建和更新新北区奔牛镇奔牛村等302个村(社区)健身路径,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此外,我们还联合市园林局和钟楼区人民政府,探索以钟楼区青枫公园为试点,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活力主题公园,目前已建成智能健身步道,初步完成二代健身路径和活力园区主体建设。
二是创新办好常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常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体育局、市委农工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承办,遵照“节俭、热烈、紧凑、创新”宗旨,2018年4月22日举行开幕式,10月14日闭幕,共举办青少年部、社会部等7个部56项群众性赛事活动,新增马拉松、5人制足球、冰雪运动等一批近年来发展较快、深受市民欢迎的新兴体育项目,赛事项目创历史新高。此外,第十五届市运会开幕式与大型城市定向赛、体育嘉年华相结合,简化开幕式流程,吸引近2万市民参与,市运会全部赛事共吸引62913名运动员参加,市运会成为了“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同时,为激励和促进市民健身,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出台《常州市业余运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推行业余运动等级评定制度,第一批纳入评定的有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6个项目,引导和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截至目前,共向5000余名群众颁发业余运动等级证书。
媒体朋友们,体育事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民生事业,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事业,诚挚希望媒体界的各位朋友更多地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宣传体育,为我们高质量推进体育惠民工作贡献实招良策,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民,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陈结平】
下面请媒体朋友们提问。
中新社记者
【中新社】
胡副局长,您好!我们知道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做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请问,我们常州教育局在综合防控学生近视方面有哪些实际举措?
【胡鹏】
这位记者朋友问的问题非常好。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2018年初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常州市教育局专门部署了“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工程,以强健体魄行动、保护视力行动、健康校园行动、健康食堂行动、健康心理行动和监测护航行动六大行动为重点举措,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围绕保护视力行动,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五大计划:
1.建立常态防控机制
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学生视力保护领导小组,落实岗位职责,制定科学的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2.普及视力健康知识
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制定科学规范的近视防控指南,加强最新的近视防控知识学习,告知家长在校外时间履行对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
3.改善教学卫生条件
积极改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立和完善相关招标、使用、管理、检查制度,从人均面积、课桌椅高度、黑板、教室采光、照明等指标入手,加强监测,科学评估、推进学校用眼环境卫生规范化建设。
4.强化用眼习惯养成
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控制好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教育和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
5.落实督导检查制度
定期对中小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设施以及近视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设施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扬子晚报记者
【扬子晚报】
想请问下常州市民政局杨铁副局长,众所周知,养老服务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学历水平较低,且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请问我们常州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
【杨铁】
为稳定养老服务队伍、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提升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和荣誉感,来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设培训基地。为强化养老服务人才支撑,常州建成了“1+2”(即1个国家级、2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实施免费培训工程,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92%,全省领先。在2018常州“康养+”产业推介会上,常州市民政局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达成协议,共同打造政校企三方聚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康养培训示范基地,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是定期组织培训。自2010年起,采取政府出资、高校(机构)培训的办法,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已培训养老护理员及养老机构负责人超10000名。2018年,我们邀请友城芬兰萨塔昆塔科技应用大学专家为全市养老护理人员举办为期一周的失智照护专题培训班;还依托市福利院组织举办了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社会工作专题培训班;天宁、武进等地也积极开展了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技能比赛。
三是实行激励机制。常州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和毕业生入职奖补政策。我们落实激励政策,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中级、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补贴;对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
常州网记者
【常州网】
请问市体育局魏继斌副局长,刚才您提到以钟楼区青枫公园为试点,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活力主题公园,能具体介绍一下情况吗?
【魏继斌】
青枫公园是常州城西地区最大的免费敞开式公园,建成距今已满10年,人流量大,健身群众多。去年,市体育局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结合运动健康城市建设和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联合市园林局和钟楼区政府,探索以青枫公园为试点,推动体育与科技、健康、园林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活力主题公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设智慧健身步道。建设一条2.4公里的智能健身步道,配套云平台、智能工作站等模块,市民在这条步道上运动时,仅需扫码下载APP,可实现运动数据实时监测传输,让运动健身变得更加科学、贴心。二是打造科学活力园区。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站,配置专业体测设备,建立永久个人健康档案,为个性化健身指导提供准确依据。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师工作室”,打造科学健身指导团队,引导、带动市民科学健身。三是引入二代室外健身器材。市民在器材上运动时,器材会自动记录并显示相应的运动数据,实时产生运动反馈,引导使用者科学锻炼、合理健身,更好地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陈结平】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