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年1月21日上午8:3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11常州市为民办“十件实事”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 布 人:戴亚东 市人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 勇 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卫国 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曹龙华 市卫生局宣传处处长
冯子秋 市残联副理事长、新闻发言人
孙婉如 市房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陶亚仁 市农工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宫文飞 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忠华 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主 持 人:黄建德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发布会主席台
主持人 黄建德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黄建德:
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再过一天就到春节了,在此,我提前向各位拜个年,祝大家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顺心!
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富民救助、改善环境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确定为当年度的十件实事,并向全市人民承诺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件件实事见实效”。通过一年的努力,这些实事完成情况到底怎么样,就想通过这次发布会向大家作个汇报。为能够深入、全面的介绍十件实事的完成情况,本次发布会将分两场进行,第一场主要围绕富民帮困,第二场主要围绕城乡环境。出席第一场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是: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卫国、市人社局副局长戴亚东、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勇、市卫生局宣传处处长曹龙华、市残联副理事长冯子秋。
首先,请发改委副主任刘卫国向大家通报一下富民、救助、助老、助残、医疗等五件实事的完成情况。
刘卫国 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刘卫国:
2011年初,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富民、救助等十个方面确定为当年度十件实事,并向全市人民承诺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件件实事见实效”。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改善不动摇,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头等大事,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十件实事做实、做好。
上篇以人为本民生幸福上台阶(富民帮困)
本篇章共涉及富民、救助、医疗、助老、助残等五件实事,由市人社局、经信委、工商局、农工办、民政局、卫生局、残联等部门牵头实施。
关键词:富民
【政府承诺】加快推进富民进程,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完成情况】
(1)就业富民: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新增就业9.5万人,大学生就业3万人,职技校毕业生1.7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9000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
(2)创业富民。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206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76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600亿元。组织各类创业培训1.3万人次,扶持创业5300人,创业带动就业3.2万人,实训基地、孵化基地65个。
(3)保障富民。全年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分别净增参保7.05万人、9.68万人、8.57万人,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以上,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20元。
(4)改革富民。继续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55.7%;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1家、社员9.05万人;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48家、社员3万人;新增其他合作经济组织社员1.7万人。
(5)增收富民。出台调整市最低工资标准文件,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7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9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8元,增长17.4%。全市新增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村135个,85%以上行政村的村级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关键词:救助
【政府承诺】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切实保障
【完成情况】
(1)生活救助:市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435元;对市区低保对象增发一个月全额低保金390元,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户;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一次性生活补助从800元/户提高到1000元/户。物价补贴发放对象由省定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孤儿、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以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六类扩大到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特困职工家庭、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等九类。当月平均物价指数达到或超过3%,即对城乡低保等九类低收入群体,按当地低保标准的1/12发放物价补贴,当月度CPI超过5%时,在发放标准的基础上增发50%。全年共保障城乡居民30283户、56712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4亿元,保障人数占户籍总人口的1.6%。
(2)医疗救助。出台《常州市市区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实现救助对象增容扩面,惠及5万困难群众。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为基础,以惠民医疗和医疗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政府全额资助市区低保、三无、五保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原有对市区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开展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市区三无、五保、低保边缘困难、无固定收入重残对象、特困职工、单亲贫困母亲、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人群,实施医疗救助;2011年,全市一至四级革命残疾人员护理费标准增长11.2%。对城区低保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全额资助,对城区低保边缘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资助50%。
(3)慈善救助。“助困”、“助老”等慈善六助金额全年达1600多万元。其中,全年慈善大病救助1500人以上,资助困难大学生800人以上。
(4)帮困助学。全年共落实各类帮困助学金332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1%。对全市特困家庭幼儿及孤残幼儿每人每年免收保育教育费1000元,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中职教育。根据省统一部署,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作业本费877万元。按照中职1-2年级学生1500元/人/年标准,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2150万元。
关键词:医疗
【政府承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完成情况】
(1)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市一院、二院(阳湖医院)、三院院区改造项目、儿童医院病房楼等基础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一院综合病房楼完成地面四层,七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完成外装饰。
(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成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3个,乡镇卫生院62个、村卫生室472个。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急诊人数同比增长8.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均次费用同比下降14.57%;住院人数同比下降0.6%。
(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医保个人住院现金自付比例稳定在24.5%以内,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率100%,人均筹资达305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为52.84%,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为73.33%,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之内,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4)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和省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并严格执行省统一采购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网上采购基本药物4.38亿元,销售4.20亿元,让利幅度35%左右。各地新农合将基本药物目录全部纳入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做好医学检查同城互认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低于同期物价指数增幅。
关键词:助老
【政府承诺】实施爱老助老工程,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关爱
【完成情况】
(1)超额完成扩建工程任务。德安医院迁扩建工程于2011年12月8日全面开工。总建筑面积75834㎡,总投资4.39亿元。床位1800张,其中核定医疗床位500张,康复床位1300张。
(2)超额完成新增养老床位任务。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960张,超过目标任务160张。提高保障: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60元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从200元提高到220元。
(3)超额完成配餐服务任务。在已建民族鱼舫老年配餐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市区增建老年人助餐点23个,总数达53个以上。
(4)超额完成信息服务任务。做强做优“12349”便民为老信息服务平台,全年服务超过3.5万人次,超过目标任务2.5万人次。
(5)超额完成护理培训任务。依托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年内培训养老护理人员1000人次以上,超过目标任务400人次。
(6)全面完成居家养老任务:出台发放“尊老金”政策,按照“80-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300元”的标准发放,一人一卡、逐月发放到位,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全市10万余次老人领取尊老金4800余万元。新建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1个,全市总数达738个。
(7)全面完成老有所学任务。新北区老年大学和常州市老年大学戚墅堰分校分别于8月30日和10月18日挂牌成立并招生,实现了辖市(区)老年大学教育全覆盖。
关键词:助残
【政府承诺】推进残疾人帮扶工程,用爱心温暖残疾人
【完成情况】
(1)“三进家庭”超额完成。康复服务进家庭:已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3180人次,其中提供康复指导1047名,适配辅助器具1433名,提供康复知识10700名。居家安养服务进家庭:已为1815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服务或发放护理补贴,其中市区792名低保重度残疾人享受到居家安养服务,1023名乡镇残疾人领取了护理补贴。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已为33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装配了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或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2)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出台《常州市扶持残疾人“家门口创业,不出门就业”实施方案》,建成扶贫基地5个,帮扶1200余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开办“家门口创业、不出门就业”试点3个,开展电子配钥匙,高档皮具修理、服装修补、盲人按摩等培训项目18项,培训学员共485人,落实1000余名贫困残疾人参加。
黄建德:
刚才,刘卫国主任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五件实事,更为详细的数据在会议材料中均有介绍,大家可以查阅。接下来,各位媒体的朋友可以就上述的事实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对几位发言人进行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新社记者:
在十件实事的富民工程中保障富民是很重要的一项,请问戴局长,市人社局是如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戴亚东 市人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戴亚东:
谢谢记者的提问。
这了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人社局积极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职工医保、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全面启动实施。强力推进社保扩面,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参保缴费,鼓励参保人员多缴费、缴长费。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净增7.05万、9.68万、8.57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35%、322.7%、428.5%。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80元、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至220元。
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扬子晚报记者:
请问卫生局的领导,在过去的一年,卫生在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矛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曹龙华 市卫生局宣传处处长
曹龙华:
谢谢记者的提问。
2011年市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从基本医保、服务体系、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努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矛盾:
1.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让群众看得起病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在稳定覆盖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筹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受益范围。新农合参保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305元,比去年提高60元,列全省第四。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超过70%,实际住院补偿比超过50%。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2.健全基本医疗服务网络,让群众看得上病
制定《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同时,我们在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规定目录范围内的基本药品,并严格执行统一采购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年基本药物让利幅度35%左右。
3.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去年新招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4名,完成7个类别800余名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去年,我市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医学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2个。我市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实现零的突破。
4.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少得病
按人均25元标准落实专项资金,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
黄建德:
好,谢谢各位记者的提问,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休息5分钟,进行下一场新闻发布会。
黄建德: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我们现在进行2011年度“十件实事”完成情况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主要围绕城乡环境等方面进行,涉及居住、为农、畅通、安防、环境等五件实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是:市委农工办副主任陶亚仁、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卫国、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孙婉如、市公安局副局长宫文飞、市环保局副局长周忠华。首先,请发改委刘卫国主任向大家通报城乡环境方面的五件实事完成情况。
刘卫国:
下篇狠抓建设城乡面貌展新颜(城乡环境)
本篇章共涉及居住、为农、畅通、安防、环境等五件实事。由市委农工办、市房管局、交通局、建设局、公安局、综治办、环保局等部门牵头实施。
关键词:居住
【政府承诺】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完成情况】
(1)住房保障。将中心城区今后三年建设6500套、40万平方米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的任务在2011年全部开工,35万平方米续建项目正按计划进度顺利推进。廉租房和经适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年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家庭1650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26.9%。全年住房公积金扩面11.43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8.5亿元。
(2)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戚墅堰区8万平方米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试点工程已正式启动。
(3)老住宅区整治提升。全年共完成市区80平方米的老住宅区整治提升工程。
(4)住宅区停车设施建设。全年对市区住宅小区增设停车泊位3789个。
关键词:为农
【政府承诺】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建设幸福新农村
【完成情况】
(1)农村人才工程。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3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2.4万人、创业培训2818人。
(2)为农服务工程。全年新建三星级为农服务社30家,行政村覆盖率达92%以上;建设农村公路65.1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旧桥122座。
(3)农村文化工程。全年新建星级农家书屋50家,完成送戏601场,送电影12558场,超额完成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的目标任务;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开展幸福广场周周演、社区巡回演、阵地天天演、非遗演超过1000场。
(4)农村环境工程。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5513户;综合整治村庄河塘872个,疏浚县乡河道109条;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21处;全面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关键词:畅通
【政府承诺】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全面实施畅通工程
【完成情况】
(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累计新购空调车703辆,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率先实现运营公交车100%空调化。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已顺利封顶,正在进行外饰装潢,礼河公交综合枢纽建设正在申请土地指标。累计新辟公交线路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快速公交BRT一号线已延伸到京沪高铁站。
(2)科学组织道路交通。现已对棕榈路沿线5个路口信号灯安装调试到位,对白云路星园路路口、龙城大道潞横路路口等加强巡逻警力部署和巡逻管控,并密切关注白云路、大明路等道路建设改造情况,一旦建设改造到位,全方位进行道口渠化。排查整改涉及违法停车、闯红灯、行人跨护栏、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越线停车等交通问题276处。加大物联网科技运用,对白云路、机场路、黄河路等12条道路共计155个路口实施信号“绿波”控制,各相关主干道路通行能力提高25%以上。
(3)全面推进交通文明行动计划。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文明交通“十个不”,制定《关于深化“讲道德、树新风——争当文明出行人”宣传教育活动的方案》,全面实施争当文明出行人活动;对机关车辆每季度违章率和违章绝对数进行通报,全年对全市97个单位近2400辆车通报4次;开展“文明连着你我他,诚请市民来找差”活动,全年共接到找差反馈400余条;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对市区50条主要道路实行“路长负责制”,全年共出动志愿者52万余人次;发动沿街商铺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制,主动维护门前交通秩序。按照《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江苏文明交通行动计划(2010—2012)》的总体部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每月组织开展以“不闯红灯、规范停车、不酒后驾驶、文明礼让”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开设媒体专栏56个,组织媒体记者上路随警采访报道230余次,开展各类大型宣传活动310余场,举办各类宣传讲座380余场,上交通安全教育课630余堂,出动交通安全宣传车510辆次,制作各类公益广告50余条,发放各类交通安全宣传单97万余份,悬挂横幅3260余条,展出宣传展板8960余块,发送交通安全提示手机短信1020万余条,受教育群众达1300万余人次。在互联网设置城市“文明出行”民意互动平台,每月与公交、出租车驾驶员及网民代表面对面沟通。全年共评选金牌荣誉驾驶人20名、银牌荣誉驾驶人60名、铜牌荣誉驾驶人150名,营造了全市驾驶人队伍人人争荣、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4)切实解决交通堵点问题。针对广化街吊桥路路口、周线巷、丽华北路、怀德路劳动西路路口、关河路健身路路口、北大街等交通堵点,采取加强警力管理、优化信号配置、参与规划改造等多项措施,有效缓解路段交通压力,确保了交通秩序情况保持总体良好。另外,针对校园周边区域性、时段性拥堵突出的情况,通过加大警力部署,完善交通设施,实施错峰上下学等方式缓解交通压力。目前,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总体良好。
关键词:安防
【政府承诺】实施和谐安民提升工程,增强居民安全感
【完成情况】
(1)社会面治安防控。4个治安卡口办公用房已建成,人员、设备已基本到位;完成京沪高铁常州站、民航机场技防建设任务;完成185家宾馆饭店、25家典当行、50家废旧金属回收站视频监控向外延伸任务,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447辆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和500个公交站台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2)居民住宅区治安防范。156个老小区门岗设施已基本投入使用;80万平方米老小区提升工程防范设施补建到位,实现老小区保洁、保绿与保安一体化管理;城中村、次新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试点工作也已完成。新增2000个社会面视频监控建设完成摸底论证,发改委已审批立项。目前,技术方案已经确定,建设资金也基本到位,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年内共新增安装防盗门892扇,累计安装防盗门1万余扇,已完成商铺技防入户1.5万余户、城镇居民技防入户10万余户、农村居民技防入户25万余户,完成率均超100%;技防入户覆盖率达100%;已完成市区(含武进)83.5万辆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
(3)单位内部治安防控。300个银行自助服务机具安装智能防护舱或独立封闭操作间已全面完成。318个学校主要出入口的监控系统也已安装到位。
关键词:环境
【政府承诺】加大环保力度,营造宜居环境
【完成情况】
(1)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进苏南运河等8个小流域综合整治,三条入太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四类水标准,其中氨氮和总磷指标浓度分别下降7.2%和12.1%,主要湖泊水质同比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境内太湖蓝藻产生量大幅下降,自2007年以来首次消除大面积“湖泛”现象。完成生活污染源整治、工业污染源整治和清淤活水等3大类21项重点工程,以及4条河道的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完成市区外围40条黑臭河道整治和3大类144项重点工程,河道水质达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目标。
(2)提升市区空气质量。继续推进全市13个重点区域的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新建成“禁燃区”61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燃煤锅炉改造58台,拆除懒汉炉325台。加强滨江化工园区、东西高架、武进新城区等重点敏感区域巡查,完成废气重点源搬迁或停产7家、整治37家;完成滨江化工园区81家企业344项整改措施,新增废气治理设施135套,注销45只污染严重产品,已收储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10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占总天数的94%,与上年持平(上海337天、武汉306天、西安305天、深圳362天,北京2010年为286天)。据国家环保部现场调查,我市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1.5%(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为62.9%)。
黄建德:
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就上述五件实事的详细情况进行自动提问。
中吴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吴网记者:
刚才听了介绍,2011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很大,请问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婉如 市房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婉如:
谢谢中吴网记者的提问。
201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放宽住房保障申请条件,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全市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11户,新增公共租赁房保障家庭1131户,新增经济适用房保障家庭1376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5016户。
为了让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保障家庭早日入住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2011年,我局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加快实物房源筹集力度,加快房屋简装工作,全年新增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家庭1650户,实物配租安置量为常州历年最大规模,接近过去十年廉租房实物配租的总量,春节前将有近1000户(987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入住保障新居。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市区三年新建6500套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任务全部提前到今年开工,在高新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开工公共租赁房14013套(间),这将为6500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5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提供住房保障。
在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分配的同时,我局还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全年开展城市危旧房改造66万平方米,2619户家庭将通过城市改造来改善居住条件;按照“立面出新、楼道亮化、环境美化、安防设施完善、物业管理和谐”的要求,对浦北新村、西新桥三村等老小区开展整治提升工程,使1万余户家庭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今后几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大实物配租力度,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市区低收入无房家庭申请廉租房实物配租应保尽保,市区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经济适用房保障或公共租赁房保障应保尽保,力争到“十二五”末使中心城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以上,在城区范围内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南京晨报记者现场提问
南京晨报记者:
请问环保局的领导,刚才的通报中提到去年我市完成市区外围40条黑臭河道整治,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河道的水质看上去比较好,经常有市民在河边钓鱼,请问我市在河道整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忠华 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忠华:
水是龙城常州之魂,作为江南水乡,遍布常州的大小河道承载着龙城的文化和兴衰,水清、水活、水美才有龙城的十分灵动、蓬勃发展和非常魅力,才有全体市民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2006年以来,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清水工程每年均被列入全市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这项工作由环保部门统一负责牵头,建设、水利及辖市、区政府共同组织实施。2006~2010年,完成了市区60条河道综合整治。为持续推进市河水环境质量的提升。2011年,有针对性地对市区已完成整治的60条河道实施水质提升工程;同时扩大整治范围,对全市“环保找差”活动中发现的81条黑臭河道分两年完成整治,2011年先期完成40条黑臭河道整治,包括金坛市6条、溧阳市6条、武进区15条、新北区11条和天宁区2条。
2011年,我市编制并实施了《2011年常州市清水工程实施方案》,“一河一策”深入推进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共完成生活、工业污染源整治和清淤活水工程165项,包括涉及14条河道的21项市河水环境提升工程和40条黑臭河道144项重点整治工程,并进一步强化长效管理。经整治,在1~5月份我市降雨量偏少、上游来水水质恶化的不利条件下,2011年,市区60条河道中,59条水质较好(西市河因房地产开发筑坝断流水质一般),水质同比有了较大改善。40条黑臭河道水质明显好转,全面实现了“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的目标。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农村实事工程连续三年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请陶主任简单总结一下近年来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形成了哪些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另外,我们也发现,农村实事工程未被列入2012年的“十件实事”,请问我市将如何继续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陶亚仁 市农工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陶亚仁:
从2006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以来,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取得明显成果,农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农村教育实现了均等化发展、初步建立了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农民健康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整治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得到了较好提升。从2011年开始我市继续实施农村实事工程,目前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如农民健康工程根据《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在参保率巩固保持基础上,逐年提高筹资标准,并降低个人支付比例,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合理设置住院补偿起付线,已逐步建立起与农民收入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是完成对农村公路县道网、镇道网改造,开展镇通行政村公路的“断头路”和行政村至行政村之间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力争在2015年前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危旧桥梁1000座。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农村水利结合全市水利现代化目标,形成河道疏浚轮浚机制,逐步推开河道长效管护并提高标准,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水利配套,全面完成塘坝达标建设,消除圩堤的隐工除患;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是着力完善已建成的覆盖市(区)、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送科普(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作为常态性工作,确保每年每镇送书1万元,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的目标任务;农村环境工程方面,我市通过全面推进“三清一绿”和“五化三有”整治行动,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巨大改变,2011年开始着重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目前,我市以辖市(区)为单位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在出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每年落实辖市、区级补贴资金1600多万元;天宁、钟楼、戚区则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纳入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全市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轨道。 2012年农村实事工程主要任务是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创业培训2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等;推进全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5公里,桥梁80座;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继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全年新增“五化三有”达标村100个,全市60%的行政村达到“五化三有”环境整治目标,50%的村达到“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并创建50个“康居示范村”。
常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记者:
请黄主任谈一下对2011年度十件实事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对2012年度十件实事进行展望
黄建德: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常州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不平凡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几位发言人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度“十件实事”各项任务均已得到落实。不仅如此,还有许多项目还超额完成。
2012年是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继续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一年。但是,市委、市政府仍然坚持民生改善不动摇。范燕青书记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民本、民生、民富的发展理念,积极而为,民生优先,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四届五次人代会上,姚晓东市长明确提出要通过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并确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推进幼儿教育”等2012年度的十件实事。目前,这些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开始推进实施,在此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们能继续给予关注,让这些实事办得更好,更实。
黄建德:
刚才几位发言人分别就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基本医疗和残疾人“三进家庭”服务进行了全面介绍。可以看出,成效明显,许多实事老百姓都切实体验到了。有记者说,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祥和。河水变清了,看到市民在市区河里钓鱼了;更安全了,市民能体验到实实在在的祥和幸福了。住房困难家庭入住新居,农村道路村村通,农村教育均等化,农民健康有保障,农村面貌大改善,农村文化再繁荣。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