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让城市更向往 常州武进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8个

发布日期:2020-12-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12月23日,武进区雪堰镇新康村,冬日和煦的阳光下,稻田、茶园、古井、河塘、立面改造后的传统民居,以及刚建成的渔家乐农场,一一扑入眼帘。这里既有“稻渔混养”国家级生态试验项目,也有太湖特色美食文化,“味稻小镇”植根本土又充满现代文创思维,构成原始而清新的乡野新画风。
  在时代变迁中留住沉淀的美丽、赋予更多的内容,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乡村。新康村的探索,是武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协调田园景观、乡村建筑、自然风光,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在苏南留住世外桃源式的乡村。”副市长、武进区委书记李林表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集成,包括生态、产业、文化、配套设施、乡风建设等。干则一流,出则精品,武进区将乘势而上,持续掀起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
  打造升级版 “颜值”再提升
  美丽乡村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实模样的直观窗口,也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还是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武进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8个,其中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9个。同时,建成区级“美丽型”村庄37个、“康居型”村庄288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80%,位居常州第一、全省前列。
  富而思洁,洁而思美。湟里镇葛庄村木勺塘曾是群众“绕路走”的臭水沟,在整治中,1.06公里的河道全面清淤、活水,设置了滨水步道、亲水平台、人行便桥等,两岸种植乔灌草及两栖植物,沿岸增设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成为一条“网红”生态河道。村民无偿提供自留地,自发成立治河护河队伍,无偿参与日常保洁管护工作。位于武进港支流北侧的洛阳镇罗家头村,党员干部带头,村民鼎力支持,绘就了“河畅、水清、岸美”的生态画卷,村民们专门取了个吉祥的名字——“如意滩”。
  生态美好才有生活美好。武进区2018年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公厕全部参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设计,今年完成新建、改造60座,超额完成任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扩面,累计新建分类亭2100座,行政村分类设施覆盖率达85.2%,其中雪堰镇、洛阳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100%,涉及138个涉农行政村;建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综合利用率达96.9%。
  日前,在全市组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暗访中,武进从原来“差等生”跻身全市前列。
  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今年起,武进区启动为期三年的精品美丽乡村建设,共有23个村申报。目前,12个村形成规划方案,5个村已经启动建设。雪堰镇新康村被新纳入市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洛阳镇圻庄村、礼嘉镇华渡村等5个村被纳入市美丽乡村建设培育项目。
  告别同质化 有形更有“神”
  嘉泽镇跃进村曾是有名的“穷村”。近两年,乡村振兴实践馆、花海e站、懒人园艺物流基地等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先后落地,电商创业也快速发展,解决了村民“种什么”和“怎么销”的问题,让村民从“跟风种”向“跟着客观数据种”转变。近期,跃进村的小院里,村民们搬沙运泥、种植花苗、垒墙砌砖……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造园行动,“美丽庭院”成为家家户户的新风尚。“以前农村人都往城里搬,现在门前屋后都是风景,城里人要花钱到乡下来看风景。”村党总支书记张建荣高兴地说。
  既嫁接现代文明,又守住传统文化之根。湟里镇西墅村不大拆、不乱建,把破落房屋稍加修整、房屋外立面稍加清理,房前屋后扩种一些榉树、青檀和乡土柿子树;更多功夫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如完善地下给排水和污水处理、无线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挖掘孝道文化,打造乡贤文化,增设文化礼堂和戏台等。
  展示个性、各美其美。武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环境、特色文化,努力让每个村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产业上,更多为农业注入生态、科技、文化、创意、旅游、互联网等内涵,留住乡村的“根”;生态上,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筑、田园景观的改造,留住乡村的“形”;文化形态上,梳理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组建本土专家团队,留住乡村的“魂”。
  乡村归根到底是村民的乡村,必须构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牛塘镇塘口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强说,滆湖水产网围整体拆迁,700多名渔民彻底告别了“渔舟唱晚”,村委引导、村民小组长牵头成立了渔民活动中心,积极对接有产品外包需求的企业,实实在在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开展“评选新乡贤”活动,把更多讲公道、有能力、愿奉献的人发动起来,在乡情乡愁的联结下,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等形式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划定“路线图” 联建高质量
  美丽乡村建设,可组织发动农民、强化基层党建、培育新乡贤、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重塑乡村吸引力。随着武进区近年来“半城半乡”格局逐步破冰,“伴城伴乡”已可触摸。
  早在2008年初,武进区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共有2000多家企业与全区70%的行政村“喜结良缘”,结对实施项目1058个,资助资金2.6亿元。今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区符合条件的136个行政村,已全部与企业结对挂钩,年内确保建成20个左右的典型项目,实现“一镇一品”。
  “用足用好政策,增项目、增影响、增感情。”武进区委副书记丁一表示,已梳理形成《武进区“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政策汇编》,包括财政税收支持、用地政策支持、行政审批支持、改革政策支持、组织人才支持等5方面共45条政策,以政府的“干货”投入,让村企合作吃下“定心丸”。
  村企结对联建项目,包括党建引导、人才培育、基础建设、生态环境,也包括产业兴旺、富民增收。各村对资产、资金、资源进行摸底,列出“有什么”“缺什么”清单;引导企业对经营情况进行评估,理清楚“能给什么”“需要什么”清单,确保做到村企精准结对、项目精细实施。
  以西墅村为例,建成市级美丽乡村后,村里考虑如何尽量保留村庄的“原汁土味”。拥有2000多亩地、5000多名员工的东方润安集团,也在思索如何解决员工菜篮子问题,村党总支和企业党委一拍即合。25亩的“精美菜园”项目,由村委统一流转村民的承包地而来,每年可为企业提供40余种、10万余斤蔬菜,以及4万多斤禽蛋鱼类。烂菜叶喂鸡、养鱼,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变成有机肥。项目还引进以色列节能灌溉技术,用水量仅为常规菜园的三分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