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19所沪上高校“与武共进” “学科地图”融入“产业地图”

发布日期:2024-04-14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近日,随着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启用、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合作共建协议签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资源集聚武进。“学科地图”融入“产业地图”,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快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新启用的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常州)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校地合作模式,发挥科技创新服务提供商的体系与驻点优势,促进上海高校科技成果在武进转移和转化。
  “‘十四五’时期,我们重点布局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五朵金花’,多个领域与武进产业发展方向匹配。”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高级工程师耿慧发出诚挚邀约。
  常州脑火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首批签约的7个科技项目之一。身兼上海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学院教授、脑火花医疗技术总监双重身份,闾坚强感触良多:“武进多部门给予的专业指导和帮扶,让我们10多年的科研成果能跨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则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重点技术领域,向具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创新联合体集体“喊话”。嘉轩智能副董事长王勇介绍,政府牵头成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可以让1家企业同时面对N所大学,降低了企业“寻找”科技成果的成本,“非常期待上海高校来揭榜”。
  打通象牙塔和城市、企业间的那堵高墙,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从0到1跃变。武进与上海高校的缘分由来已久。在“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上海交通大学(常州)科技园扎根10年,先后促成产学研合作30余项,合作经费规模累计突破3000万元;2022年成立的长三角(常州)创新中心,今年已组织开展校企对接近20次,签订产学研合同4个,向武进国家高新区推荐人才项目对接5个,帮助武进科创服务中心引入科技型企业9家。
  “发展离不开策源力,越靠近高校,也就越靠近科技创新的源头与引擎。”武进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卫星表示,启用上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相当于在有“凤”的地方筑“巢”。依托这一承接上海高校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招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窗口、加速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武进将加快激活高校资源、聚集高能级项目、推动原始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统筹做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篇文章”聚力赋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