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原始青瓷簋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我国东南地区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城池遗址,并以独特的三城三河布局著称于世。而在淹城遗址的出土遗物中,原始瓷占了一半以上,且从造型来看,不仅有大量的生活用具,还有一些祭祀礼器,可见原始瓷在淹城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原始瓷是以瓷土为原料的施釉器物,它是在选料和制陶技术有长足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陶器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和提高;与后代制作成熟的瓷器相比,这一时期的瓷器在胎、釉的烧造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原始性,因此被学界称为“原始瓷”。原始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青铜时代,早在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就已发现了原始瓷的瓷片标本;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尤以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和皖南出土最多,并且发现了晚商或商周之际的瓷窑;东周时期的原始瓷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以南的吴越境内,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的烧造规模渐次扩大,制作质量明显提高。
这件常州博物馆馆藏的原始青瓷簋就是淹城遗址出土原始瓷的经典之作。瓷簋通高12,口径20.5,腹径27,底径20厘米。器形为撇口,束颈,圆鼓浅腹,圈足,平底。肩部贴附泥条索状桥形耳一对,两耳侧贴有S形的堆纹装饰,并不规则贴塑雏鸟七只,雏鸟作栖息状,其中两鸟与两耳对称间距,与腹部的两条凸棱相连。腹部采用剔刺法制成密密匝匝的锥刺纹,横向排列为八个层次。其简化的小鸟的造型,显得轻松稚拙,为深沉古朴的原始瓷增添一份活跃。其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令人观而叹之。整体器形均匀规整,胎质细腻,制作精良,胎釉烧结紧密,釉面薄而匀净,扣之有清脆之音,同时装饰手法多样,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瓷簋的造型仿青铜礼器,显得肃穆质朴,古意盎然。商周时期随葬铜鼎、铜簋等礼器数量是宗法等级关系的体现,即所谓的“列鼎制”——“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从春秋中晚期始,越礼现象频繁出现,用鼎制度遭到了破坏,如诸侯陪葬九鼎、大夫用七鼎的比比皆是,而用不起铜鼎铜簋的,往往用原始瓷鼎、原始瓷簋替代。这件原始瓷簋就是淹城先民所用的礼器,它在装饰技法上运用了盛行于青铜器上的浮雕堆贴而散发着青铜时代的艺术风韵,表现出当时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
瓷器“始于土,成于火”,是火与土的终极艺术。瓷器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作为瓷器发展早期和初级阶段的原始青瓷器,在今人的审美来看,显得简朴素淡又粗糙,但是从瓷器发展的历史、甚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原始瓷的诞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直接催化了青瓷的诞生和发展,为制瓷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储备,可以说是后世纷繁复杂、千华万彩的各类瓷器之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