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形势作出的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奋力实现“两手抓、两战赢”,是当前全市上下努力的目标。
自常州市疫情防控形势相对平稳缓和以来,全市人才企业在自身积极努力与各级组织部门、属地政府的助力之下,逐步实现复工复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坚定信心克服困难逐步回归正轨
清明节过后,已经停工停产半月有余的常州元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复工。
元晶电子是一家芯片企业,与位于上海的中科院上海分院、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由于上海疫情影响,研发工作推进缓慢;同时上海无法清关,由海外进口的原材料无法送到,加上80%的员工因为“3·13”突发关联疫情被封控或隔离,生产完全停摆。
总经理葛斌表示,为了缓解目前的困境,企业复工后临时转型,开发了麦克风芯片等相对简单的产品,让生产线先动起来,尽管产能受限,盈利情况也不理想,但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心”,也能为后续恢复正常研发生产打好基础。“市、区、街道相关负责人也对我们高度关心,多次上门倾听我们的困难和诉求,让我们感到非常暖心。”
位于武进区的“龙城英才计划”企业安普未来(常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核心原料生产商,对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作为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安普未来没有停工,但由于物流限制,企业也陷入困难。综合服务部负责人姚云友表示,目前生产原材料全部消耗已有库存,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也大都由企业自行协调车辆运往其他城市。她说,市区两级政府在调研走访后,正在帮助企业争取进入抗疫保供白名单,以便获取更多的物流等支持。
受到疫情影响,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面临复工人数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和加工件短缺等困难。随着复工复产逐步展开,企业积极调整心态,一手切实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加强企业内办公区域、室内公共活动区域的管控和清洁,一手加快调整发展策略,优化排班,整理内部库存,尽量降低成本。与此同时,辖区街道也尽力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做好物流信息填报,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物流难题。
董事长赵丹说:“目前,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更坚定了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
创新手段精准帮扶“最后一米”
在帮扶企业的最前沿阵地,为了能打通助企的“最后一米”,各辖市(区)和相关镇(街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帮扶手段,让人才企业在复工复产进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怀。
武进区通过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金融支持、完善人才发展生态等举措,让人才吃下“定心丸”,帮助人才企业平稳过渡。政策方面,通过“行业企业面对面”“科创人才连线”等,掌握人才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升级“武进英才计划”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机器人、集成电路、高技能、青年人才、海外人才等专项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引才举措更活;金融支持方面,提前向符合资金申领条件的人才企业兑付资助资金,助企纾困,累计达1710.5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全市首支政府直投科创人才基金作用,以1亿元撬动十倍资金直达科技创新,并精简优化“人才贷”“苏科贷”办事流程;服务方面,依托体系完备、基础牢固的网格工作体系,主动下沉,定期深入网格小组内1100余家人才企业宣传、巡查,确保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措施“双到位”。特别是面对人才企业反馈的“高层次人才紧缺”“疫情期间招聘渠道少”等问题,武进区向各大高校发布招聘需求,定向预约毕业生组团来武实习,同时充分利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契机,深挖“引才合伙人”资源。
天宁区突出关心关爱人才,涉及分批拨付的省“双创”等上级专项资金,符合条件的尽快或提前拨付,同时延长人才企业资金申请时间,简化拨付流程,符合条件的加快资金拨付进程,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境。此外,天宁区还联合高层次人才协会、人才顾问团、板块,全面走访摸排人才企业,积极对接银行、风创投、银政担等资金渠道,以暖心服务助力人才企业稳步复工。天宁区还提前启动摸排新一轮省“双创计划”申报准备情况,并对国家、省、市各类科技人才项目申报进行“点对点”业务辅导。
为助推人才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纾解企业物流运输难点,钟楼经开区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协调货车通行。同时,第一时间组建30人“跟车志愿服务队”,联合企业疫情防控负责人,安排专车从指定高速出口护送至厂区,中途不停留。返程时,再次护送至高速入口,全程落实好闭环管理。
钟楼区五星街道充分发挥“园区管家”的服务功能,由党政领导总牵头,“园区管家”发挥前哨作用,与园区密切对接,动态跟踪。街道每日召开“园区管家”会议,逐一听取各园区复工进度,专题研究堵点难点,讨论解决方案,第一时间反馈给人才企业,尤其是涉及到货运服务的人才企业,积极主动帮助其开展“龙城畅运”电子通行证申请工作。
以政策红利为复工复产添动力
面对企业遭遇的供应链瓶颈、物流运输不畅、生产经营受阻等问题,全市上下“戴牢口罩抓发展”,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人才企业制度,“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保障产业链运行。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季培东多次赴人才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急难愁盼”,为企业送信心、送政策。
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下,各地集中改造人才公寓5700余间,入住3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企业通勤员工闭环管理、定点隔离后顾之忧;大力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和青年人才居住生活“双资助”政策,一季度逆势而上,引进各类人才超2万人,同比增长近20%,助力全市近3000家人才企业立足技术优势,加大研发生产,为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常州市还打出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积极帮助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
市科技局推出《强化科技支撑助力疫情防控六大专项服务举措》,从开放共享科研资源、深化“零接触”科技服务、快速启动防疫攻关专项、鼓励企业科技战“疫”创新转型、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激励科技人才创新担当等六个方面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帮扶。
与此同时,市人社部门创新开展“六个一”助企用工留人专项行动,通过“专员服务”“全员招工”“直播带岗”,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招工稳岗。特别是,组建了一支人社系统干部职工组成的“百名”用工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服务企业,举办“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会”“春风行动直播招聘会”等共百余场,同时提供“点对点”直达送工服务。此外,人社部门还在企业社保、引才政策、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提供相应帮扶。特别是对“龙城英才计划”项目,畅通落户通道,允许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注册的创业类项目先网上申报、后备案发文、再注册落户,持续优化涉企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