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头条新闻 >> 正文

问政:减轻百姓的“菜篮子”

发布日期:2012-06-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建议提案追踪
  
李永达 市政协委员
  提案《坚持搞好平价菜市场,逐步消除“择场购菜”》摘要:
  就学有“择校”现象,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现在不少群众买菜也讲究“择场”,因为那里的菜品种又多价格又便宜。去年,在菜价高位时,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平抑菜价,效果良好,许多群众不用早上去挤公交车上远处的菜市场买菜了。就近买菜,既方便群众,也有利于缓解早高峰的交通。为此建议:
  一、坚持继续推进平价菜市场建设。即使在菜价低迷时,有关部门也要坚持既定方针,坚决将我市平价菜市场建设“进行到底”——在保持好原有平价菜市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继续推进平价菜市场的建设。
  二、进一步搞好菜市场合理布局。要改变局部地区群众买菜不便的局面,在推进平价菜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平价菜市场的服务半径,完善新建楼盘的菜市场配套,切实消除符合群众消费需求的菜市场的供应“盲点”。
  三、争取平价直销进社区。在暂无条件开设平价菜市场的一些新村小区,可以学习上海等地的经验,创造条件,在农超对接的基础上,让品牌产品的平价直销进社区,比如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在居民小区摆摊,向社区百姓提供低价、新鲜的蔬菜。
  核心提示 近日,鸡蛋价格连日飙升,变身为“火箭蛋”;“蒜你狠”又卷土重来……近年来,老百姓似乎总是围绕在一片“涨”声中,“菜篮子”也越拎越吃力。如何让“菜篮子”拎得好拎得轻?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对菜价、菜场,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诸多建议提案,这些建议提案现在办得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家住清潭的薛阿姨隔三差五就会往花园菜场跑,拎一大篮子菜回来,因为“花园的菜便宜,一大家子人,能省不少呢”。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像薛阿姨这样的“择场购菜”族,为数不少,每天早晨,他们会像上班族一样挤公交,奔向他们心目中的便宜菜场去买菜。市政协委员李永达也关注到了“择场购菜”现象,在今年初的两会上,他提交了一份题为《坚持搞好平价菜市场,逐步消除“择场购菜”》的提案,希望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能越拎越轻、越拎越好。
  提案人心声:
  身边的平价菜场让百姓毋需“择场买菜”
  “最近几年,因为物价持续上涨,我一直比较关注百姓的菜篮子问题。”6月6日,提案人——民盟常州市委副主委李永达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去年,我就提了一份《关于推动菜场回归公益,平抑菜价的建议》,希望各级政府加强对菜市场经营者的管理,让菜场回归公益。提案交办后,商务局、物价局等部门都很重视,采取了增加‘农超对接’、‘自产自销’摊位,建设‘平价菜市场’等措施,来平抑菜价。”
  对于今年这份《坚持搞好平价菜市场,逐步消除“择场购菜”》的初衷,李永达说,他经常听到群众反映,这个菜场的菜便宜,那个菜场的菜太贵了,而且,他周围“择场买菜”的现象也很常见,很多同事朋友,尤其是老年人会不辞劳苦,舍近求远去买菜。这不仅挤占了公交资源,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菜篮子工程是涉及公共利益,事关民生的大事,如果老百姓都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平价的好菜,谁又喜欢赶来赶去地“择场买菜”呢。因此,政府必须出手,加以引导,适当干预。
  李永达认为,首先,菜市场建造、改造工程的硬件、软件都要尽快落实,特别是要在一定区域内配置不同规模的菜市场、大型卖场和超市,合理的布局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不仅能平抑菜价,也切实方便了居民就近买菜。在他看来,步行500米内有菜场是合理的服务半径。
  其次,要继续推进平价菜场的建设。平价菜场是在物价系统的政策扶持下开设的,菜价确实比一般菜场便宜,但至今开的仍不多。李永达希望能够多开设些类似的平价菜场,即使一时硬件够不上,也可开设“平价摊点”,如在规定时间内,在居民小区摆摊,向社区百姓提供低价、新鲜的蔬菜。同时,要坚持“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超市菜价低了,也可抑制菜场菜价,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商务局、物价局要充分发挥优势,建造幸福菜篮子工程。李永达认为,菜篮子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商务、物价、工商、财政等多个部门协作配合才能搞好。现在,不管省内,还是各个条线,都有关于建设平价菜场的政策、财政扶持,必须整合好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市场经济势必会导致菜价的高低起伏,民以食为天,菜价是涉及民生的大事,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之手,把平抑菜价作为公共事业来做,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李永达说。
  记者调查: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因素导致择场买菜
  择场买菜,平价菜场……老百姓有何看法?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菜场和超市。
  6月12日早晨8点半,记者赶到清潭路信特超市时,蔬菜生鲜区的称重处仍排着一米多长的队伍,当记者觉得人多,露出惊讶之色时,信特超市副总陈玉育颇有些不以为然:“这还叫人多啊?早晨6点多钟开市时才叫人多,长长的两排队伍。”她的话在市民杨阿姨处得到了证实。杨阿姨当天早上已经是第二趟来超市了,“我每天都要烧8个人的饭,所以要赶早来这抢新鲜菜,晚来了抢不到啊。7点前,我已经买了第一批菜回家。送完小孙女去幼儿园,再来买第二批。附近卖菜的地方我都比较过了,还是超市最便宜。”家住怀德苑附近的王爷爷则是特意起早赶来信特超市买菜的,“我们家附近只有一个会馆浜菜场,那里的菜相对要贵一点,所以我宁愿骑电动车赶远点来买菜,这边比较便宜。”
  陈玉育告诉记者,目前,信特超市的40多家直营店都在经营平价蔬菜,清潭店每天的销售额约七八千元,规模大点的飞龙店能达一万多元。他们超市的蔬菜便宜,是因为采用了农超对接的方式,和常州地区的5家蔬菜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直接配送本地菜,对于一些外地客菜,则由超市直接到凌家塘批发市场采购后统一配送。“我们还定期搞一些促销,菜品价格会比市场上低很多。其实,超市卖菜几乎是不赚钱的,最主要是响应政府号召,采取平价的方式,优惠方便市民。”陈玉育说。
  龙潭湖农业生态园就是与信特超市合作的基地之一。公司刘总经理表示,整个生态园占地2000多亩,其中一半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全年种植品种达一百多个,日产量达一万三到一万五千斤。“除了向工厂食堂和生态园自己的6个直营门店供货外,剩余的七八千斤菜全部直供信特超市。这样,超市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他们也能减少运输成本,降低了菜价,是件多方赢利的事。”刘总这样看待农超对接。
  上午9点,记者来到了花园菜场。该菜场一直是我市菜场提升改造的范本之一,不论从环境、管理还是服务上,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而且因为其菜价便宜,菜品多而新鲜,很多市民都“不远万里”赶来这买菜。花园菜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菜场内共有360个摊位和店面,其中自产自销摊位达123个,比其他菜场更多些。因为减少了流通环节,自产自销的菜比一般摊位的要便宜。为了鼓励这些自产自销的摊主,菜场管理方也给出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摊位费每月仅需250元。
  元龙园蔬菜专业合作社2010年入驻花园菜场,是典型的“菜地+菜场”直销模式。合作社负责人薛京是常州五星人,在泰兴元竹镇承包了300多亩地种蔬菜。种了菜往哪销?他想卖给家乡人,于是,他找到了五星街道,街道帮他联系了花园菜场。得知薛京的情况后,菜场管理方很爽快地租给他一个摊位,让他试着看看销路。两年来,薛京在花园菜场的摊位已扩大到3个,每天销量2000斤左右,来买菜的都是熟客。同时,他又在勤业、广化、中山门等6个菜场开辟了20个自产自销摊位,每天的总销售量可达8000斤左右。“合作社现在种植的菜品有50多种,产量也在慢慢增加。2010年,农业部认证我们合作社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这可是苏中地区唯一一家。所以,我们卖的菜虽然外表不那么美观,但是绝对保证质量,价格当然也比一般的便宜。”
  6月13日下午5点,兰陵菜场。相比花园菜场,作为过渡菜场的兰陵菜场环境显得简陋,市场内的卫生状况也没有其他室内菜场那么干净整洁。但是,来这买菜的市民还是很多。记者在菜场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都表示,这里的菜价比较便宜,而且菜的品种也比较多。“我家住在清潭,单位在光华路,下班顺路来这买些菜带回家。这里的菜没有清潭那边干净,但价格比清潭便宜。”李女士说。家住清凉新村的杨阿姨则是特意和老伴前来买菜的。“虽然光华路菜场就在我家附近,但那里的菜贵,品种也没这边多,所以我宁愿跑远点来这边买。”记者比较了一下兰陵菜场和光华路菜场的价格,同是毛豆,兰陵菜场卖2元,有的甚至只要卖1.8元,光华路菜场则要卖3元;番茄,兰陵菜场卖2-3元,光华路菜场卖2.5元-3元,相比较,光华路菜场的菜价确实略高。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菜场的菜价确实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使得“择场买菜”现象现实存在。这一现象,不仅与菜场经营者的理念、摊主的经营方式有关,甚至与市民的买菜习惯、常州的惠民公交等都有一定关系。
  商务局回应:
  合理布局菜场、超市,多种供应模式让老百姓吃上平价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让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轻、越拎越好呢?日前,提案办理部门——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要实现就近买菜,必须大力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凌燕红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加大农产品流通设施投入,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以解决城市居民买菜贵、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在批发市场方面,凌家塘市场实施了搬迁,目前已形成“蔬菜、果品等五大交易区和一条配套商业服务街”的经营格局,并通过南菜北运、北菜南调、东西互补等方式,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成为我市菜篮子供应的蓄水池。在零售市场方面,从2007年开始,我市共投资8.8亿元,对市内所有室内菜场、大棚菜场和马路菜场进行整合,共提升改造菜市场103个,经营面积达31.5万平方米,经营摊位达1.5万个。与此同时,为在市场供应中充分发挥国有集体菜市场规范管理、平抑物价、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在菜市场的提升改造中,不断提高国有集体菜市场的比重,目前,国有菜市场比重达70%。此外,我市还在菜市场和超市的合理配置方面下功夫。常州市菜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越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大型菜市场为依托、中型菜市场为骨干、小型菜市场(生鲜超市)为补充的经营格局。王越说:“一般我们遵循大型市场买个全,中型市场买个便,小型市场家门口的原则,合理配置菜市场布局,同时在两个菜市场之间的空白点适当配置大卖场、连锁超市等,形成适度竞争。”市政府还专门出台文件,规定在菜市场周边不得设置与菜市场经营同类商品的门店;环保部门则规定新建菜市场周围50米内无住宅等,这些举措,不仅防止了菜市场价格垄断,平抑物价,保障供应,确保食品安全,还弥补了部分地区菜市场布点不足,方便居民就近购买。
  为降低流通成本,平抑菜价,商务局还推出了农超对接、设立自产自销区、“菜地+菜场”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市有23家大卖场、286家本地连锁超市门店经营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量占全市蔬菜销售量的15%。为推行农超对接,商务局积极为这些超市与全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46家本地蔬菜生产基地搭建了对接平台,使他们相互成为合作伙伴,产销对接。2011年上半年,商务局得知常州菜根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牛心包菜出现滞销情况后,迅速组织我市沃尔玛等4家大型超市以0.12元/斤的价格集中采购了近13吨包菜,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让市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在菜市场提升改造初期就规定了自产自销区的比例不得少于蔬菜摊位的20%,并且针对近年来蔬菜、肉类出现阶段性上涨的情况,商务局要求全市菜市场不得擅自调高摊位费底标数,给经营户增加负担,并鼓励菜市场主办单位提高自产自销区蔬菜的覆盖率,对自产自销经营户摊位费用予以优惠等,从而达到让利惠民目的。“菜地+菜场”的直销模式,也是商务局近年来积极鼓励的,特别是在蔬菜瓜果大量上市等的特定阶段,要求菜市场开辟专门的销售区域,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进城直销生鲜农产品。如今,在我市菜场常年设摊的蔬菜种植基地已达20余家,实现了菜市场、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
  凌燕红告诉记者,接下来,商务局还将从四方面推进蔬菜平价、稳定、持续、安全的供应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改造升级凌家塘批发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和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其中,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凌家塘市场加工配送中心即将投入运营,将主动吸纳连锁企业入驻,建立采购、整理、分拣、包装、存储、配货为一体的加工分销配送中心,形成灵敏、安全、规范、高效、可追溯的菜篮子物流和信息平台。二是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建设,建立完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支撑的农产品大流通网络和以“农企+批发市场+超市”、“菜场+农户”为纽带的城乡农产品高效流通网络。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或订单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缝对接等形式,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打造以农企和产地为起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为零售终端的农产品流通链,从而建立起纵横交错、高效便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体系。三是加强菜市场品牌建设,推进蔬菜点对点的直供经营方式,积极引入质优价廉的品牌食用农产品进市场,增加品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比重;鼓励农场对接、农批对接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拓展农户直销绿色通道,支持大型种植基地进入菜市场设立直供直销专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力争5年内全市菜市场新辟菜场自产自销摊位2500个,引进大型种植基地直供连锁企业超100家。四是抓住乡镇规划改造的有利契机,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主动参与到乡镇规划编制中,把乡镇商贸中心与农贸市场改造相结合,通过改造,逐步让马路市场变为室内经营,方便农村居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