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11月30日下午,市委书记陈金虎专题调研常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好用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汇聚海内外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的智慧、创新的力量在龙城大地充分涌流。
陈金虎一行首先来到常州乐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0年如一日,专注于外周血管和消化道领域介入植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功获评2021年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目前累计研发项目40余项,获证产品20余个,其中5款产品全球首创。陈金虎对企业以极大的定力和毅力深耕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表示赞赏,希望乐奥医疗充分发挥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加快攻坚突破,坚定不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专精特新”之路,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奋力抢占产业和市场的制高点,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市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创新主体,在人才、产业、科研、上市等方面给予及时的政策保障,以园丁、城市合伙人的角色定位,与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共成长。
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高性能光学高分子新材料,目前已建年产1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和高清显示器封装胶膜的生产线15条,可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人民币。在生产现场,陈金虎与企业负责人、科研团队深入交流,关切询问科研、工作、生活情况,并听取工作建议,勉励企业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抢抓能源结构调整“风口”,不断将企业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常州产业基础好、转化能力强的优势结合起来,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取得更大突破。
常州大学自然与合成有机化学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9月,是常州大学重要的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致力于自然和谐、新型有特色的有机化学体系研究。研究院院长史一安是常州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为973项目“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的首席科学家。陈金虎认真听取了该研究院以及常州大学有关科研情况汇报后指出,面对当前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常高校院所及广大科研人员要胸怀“国之大者”,集中力量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校是人才的“蓄水池”,要积极探索更灵活、更高效、更有吸引力的引才机制,真正成为人才引进的沃土、人才培养的源泉。要更大力度对接“532”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平台作用,助力常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及工业与能源互联网“两张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提供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全力构筑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是常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细胞治疗共性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细胞治疗系统技术与人才平台凝集效应。研究院首批已引进重大项目5个,下一步,还将强化人才引进,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陈金虎指出,研究院所处的“两湖”创新区承载着常州的未来和希望,当前正在以“科产城人”融合,举全市之力专班推进,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细胞产业是当今全球生物医药、生命科技前沿探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希望研究院在细胞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加快抢占创新赛道和行业高地,带动更多的行业资源汇聚常州,推动更多的前沿成果在常转化,努力成为“两湖”创新区的一大品牌。
陈金虎还来到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等处调研。他强调,科技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532”发展战略,着力营造高效能创新生态,全力建设“两湖”创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在智能装备、动力电池、石墨烯、碳纤维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要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计划”,发挥200多家隐形冠军的产业优势,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科技企业。要加快提升在常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书架”搬上“货架”,促进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要集成提供创新创业、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特色服务,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全力营造与上海、杭州、深圳“无差别”的宜居宜业环境,让常州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市领导季培东、蒋锋、杭勇、乔俊杰、陈志良参加调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