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议案建议助力高质量发展——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回眸
发布日期: 2024-01-10   字号:〖

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紧紧围绕“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的奋斗目标,提出了257件议案建议,均在法定时限内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办成率达90.2%,满意率达100%,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发展和民生的实际问题。

加强组织保障,推动建议内容高质量。市人大常委会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五级“人大代表大讲堂”,组织“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月”和会前视察等活动,引导代表紧扣助力“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和“新能源之都”建设等方面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

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办理工作高质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办代表建议,常委会会议听取办理工作报告。市各承办单位普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议办理工作,制订总体办理方案,落实重点督办件“代表、局长面对面”,164件建议由承办单位领导参与沟通答复。

紧盯承诺事项,确保督办工作高质量。明确10件主任督办件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市政府领导领办;28件“重点关注件”由市人大常委会专工委专项督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48次专题督办活动,近350人次代表参与督办,136件建议由代表通过手机APP“背对背”签署反馈意见。

抓实回头促办,推动滚动办理高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对2022年代表建议进行“回头看”,建立2023年代表建议答复承诺解决事项台账,为持续跟踪督办提供数据和内容支撑。

这里将部分重点督办的代表议案建议的内容、成效予以公开。

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 打造城市新名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白云萍督办

建议内容:

杨红新等2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指出当前我市在新能源之都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上游原材料约束凸显、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缺乏、研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建议推广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应用、扩大发展优势、扩大人才引育,破解新能源之都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督办成效:

去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以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在常全国、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新能源之都建设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办理工作汇报和代表的意见建议。9月,召开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调研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办理情况报告。10月,常委会会议审议了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报告。

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处理意见办理工作,市长盛蕾专门作出批示,时任副市长徐华勤第一时间组织部署,明确由市工信局牵头落实议案处理意见办理工作。

市委、市政府成立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新能源之都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出台《常州市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工作方案》《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常州市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纳入全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532”发展战略年度重点项目(工作)清单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持续强化重大项目攻坚。去年1—11月,全市新能源产业已落户项目290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27家新能源领域企业入围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出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106亿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1.4%。推进充电设施应建尽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新增公共和专用充电场站436座、充电桩超4600个。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决定》,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从立法预备项目调整为正式项目,并确定将条例提交人代会审议。目前,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有序推进,将为解决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 用好房屋“养老钱”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韩九云督办

建议内容:

朱柏松、樊宇盛两位代表分别提出了加强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优化使用流程,加强使用监管,强化资金收缴,解决小区居民住房维修方面的“急难愁盼”事。

督办成效:

去年7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听取市住建等部门办理情况汇报,面对面听取部分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对深化建议办理,持续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副市长狄志强协调推进办理工作,市住建等部门全力落实推进,办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制定出台《常州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实施细则》,破解维修资金使用难题;多措并举,加强维修资金筹集和监督。规范市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住建部门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动,打通维修资金交存“提醒通道”,保障维修资金应归尽归。采用“分账到户”的方式将历年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全部分配到户,缓解续筹维修资金压力。公开招标确立维修资金专户银行,增强对维修资金的监督力度;创新建立维修资金使用后评价机制和巡检工作机制,开展维修资金专项审计和检查;强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拓展“阳光物业”平台功能,累计开通846个商品房项目维修资金余额网上查询服务功能。以党建引领提升维修资金为民服务效能,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中,探索发挥维修资金保障作用。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方国强督办

建议内容:

李承霞代表针对当前我市产业工人队伍交流渠道不够通畅、培养方式不够系统等问题,提出要采取更多有效方式,打通非公企业产业工人成长快车道;加大产业工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系统性;加强政治吸引,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党员。

督办成效:

去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代表进行现场督办,全面深入了解我市产改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市总工会等部门认真贯彻上级部署,积极探索我市企业产改工作。健全体制机制,凝聚产改合力。健全完善产改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企业主体作用发挥机制、产改推进督查考核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产改企业联系点制度和“双沟通双促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推进产改中的主体作用;优化试点体系,凸显改革成效。编印产改工作手册,推动形成“一企一策一特色”的产改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产改试点企业累计达1020家,涌现出一系列改革示范和标杆,《常州产改“六有”工作法》被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入工会创新工作法丛书;突出重点任务,推动工作落实。开展市级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拓展。举办首届“职工科技创新周”,形成一批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成立5家工匠学院和25家职工学堂,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岗位成才提供良好平台。持续开展“求学圆梦”行动,为3071名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供学历提升补助。加强维权关爱,新提升改造户外劳动者驿站80家,“工会大病互助保障”覆盖183592人,参加健康体检职工55916人,组织6594名一线职工开展疗休养。

促进共同富裕 助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许峥督办

建议内容:

徐雪春代表提出《关于激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认为我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各村之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投资能力参差不齐,发展传统相对单一、增收渠道相对较窄、部分村级收入依赖上级转移支付等问题突出,建议拓宽路径、补齐短板、培育动能、健全机制,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督办成效: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到天宁区郑陆镇武城村、钟楼区邹区镇安基村等地实地调研,并赴苏州、无锡考察学习,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深度研究。9月进行专题重点督办,听取承办单位汇报和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

副市长狄志强高度重视并指导该建议办理工作,市农业农村等部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集体资产监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政策推动激发活力。出台《全市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百”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和新增经营性收入500万元以上村100个。将2023年市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提高到2000万元,落实市级扶持项目34个,带动村集体投资总额2.6亿元。争取省级以上扶持资金1800多万元;二是通过农村改革激发动力。全市772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主体平台作用,全市累计成交项目3.5万个、成交金额114.4亿元;三是通过资产监管激发能力。全市1.6万个村组单位全面纳入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开展资产清核,严格执行村级财务预决算、非现金结算和财务公开制度。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违规出借出租问题专项治理,完成问题整改8244条,收回本息和欠缴租金1.8亿元,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推进多元共治 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管理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戴士福督办

建议内容:

吴小华代表提出关于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管理的建议,认为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面广量大、更替频繁,难以实现“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建议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工作,建立完善标准规范,成立食品安全自我管理服务机构,拓宽监督渠道,推动餐饮行业转型升级,擦亮“江南美食之都”城市名片。

督办成效:

去年8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实地调研天宁区金百国际网络餐饮街区、竹林南路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的网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制定地方性法规《常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推动我市网络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副市长夏思军积极领办督办,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认真调研,有序开展办理工作。一是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发挥示范作用。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和经营者依法建立和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强化自我管理。约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签订《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备忘录》,督促其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资质清理工作。围绕“清洁厨房”行动,建成3000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36条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二是强化“小切口”立法保障,创新治理方式。牵头起草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在全省率先建立外卖配送人员监督机制。制定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推动特色美食集聚区、优质餐饮品牌建设,推动社会共治,倒逼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长效治理。制定五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长效治理工作机制,针对连锁餐饮、网红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线上监测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10322家次,线下检查15367家次,取缔12家无证经营者,下线入网餐饮经营提供者187家,立案查处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110件。

推进多元共治 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管理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戴士福督办

建议内容:

吴小华代表提出关于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管理的建议,认为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面广量大、更替频繁,难以实现“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建议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工作,建立完善标准规范,成立食品安全自我管理服务机构,拓宽监督渠道,推动餐饮行业转型升级,擦亮“江南美食之都”城市名片。

督办成效:

去年8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实地调研天宁区金百国际网络餐饮街区、竹林南路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的网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制定地方性法规《常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推动我市网络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副市长夏思军积极领办督办,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认真调研,有序开展办理工作。一是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发挥示范作用。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和经营者依法建立和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强化自我管理。约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签订《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备忘录》,督促其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资质清理工作。围绕“清洁厨房”行动,建成3000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36条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二是强化“小切口”立法保障,创新治理方式。牵头起草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在全省率先建立外卖配送人员监督机制。制定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推动特色美食集聚区、优质餐饮品牌建设,推动社会共治,倒逼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长效治理。制定五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长效治理工作机制,针对连锁餐饮、网红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线上监测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10322家次,线下检查15367家次,取缔12家无证经营者,下线入网餐饮经营提供者187家,立案查处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110件。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徐新民督办

建议内容:

孙春伟等代表指出,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不容乐观,未成年人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建议要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督办成效: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委员、代表深入学校、社区调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9月在钟楼区开展重点督办,合力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落实。

副市长夏思军专题听取市民政局(市未保办)汇报,统一部署全市未保工作。市民政局牵头,部署市、区、乡、村四级未保体系,建成镇(街道)儿童“关爱之家”(未保工作站)64个,依托120位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041名村(居)儿童主任持续开展未成年人入户走访、排查等工作;全市检察机关与团委、民政、妇联等部门共同搭建“检察+”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加大未成年人矫治帮教、综合救助和犯罪预防工作力度,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身心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法律支持等多元综合救助。市妇联牵头制定《常州市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2023—2025)》,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进入正式立法程序。建立“2+2”帮扶团队,开展重点未成年人结对帮扶活动。建成全市首个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教育学校“武进区阳光教育培训中心”,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设心理疏导、劳动实践、职业教育等特色课程,辅以体育锻炼、红色教育、亲子活动等,帮助他们实现从多次违法犯罪到养成自律规范的蜕变。

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强化资源整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