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最新发布 | 发布实录
正文  
2020年常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0-11-11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形势,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和“六稳”“六保”总体部署,全力聚焦科教创新明星城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取得进一步提升。
  1.突出企业主体,大力培育创新主力军。坚持把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全方位支持各类主体创新。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支持一批孵化器、加速器内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招引中高端人才团队,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制度,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以来,出台《常州市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若干政策》,加大奖励力度、扩大支持范围,激发更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向高企迈进。二是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落实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意见,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科技服务、科技平台向企业集成,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企业量质并举。三是加强(潜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育。重点支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引育全球高端人才团队、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等举措,建设一批高水平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谋划实施一批国家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常州品牌,加快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潜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2.突出产业方向,打造创新策源地。围绕重点产业,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源、新空间、新体制。一是建设高能级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市政府制订出台《常州市关于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聚焦集成电路、5G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先导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智慧能源等主导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公益化、开放化、能力强的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二是实施高水平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结合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的总体布局,全年协同推进111个重大科技项目,其中包括25个新实施的投资超5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已完成新增投入2.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77亿元,纳税0.69亿元,获得利润1.68亿元,新申请专利75件,获专利授权29件。三是引育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坚持打造产业高地与人才高地相融合的人才工作方向,积极推广“离岸创新”“柔性引才”等创新模式,吸引集聚一批“金字塔”顶尖人才团队、前沿技术精英和掌握关键技术人才来常州创业,催生一批高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亮点。前三季度,组织申报“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育项目62个,立项45个;新增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新增省创新类双创人才24名。
  3.突出创业引领,培育创新增长极。不断创新提升“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选技术、融资本、促合作”的“科技新长征”品牌,为常州的明天播下创新技术的“金种子”、融入创业资本的“新血液”、优选创业企业的“好苗子”。一是开放引进技术项目。传承和发扬14年“科技长征”的精神,制定实施“科技新长征”活动工作指引,开启“科技新长征”产学研新征程。面对疫情,架设空中热线等开展灵活、务实的产学研对接20多场,前三季度,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815项,合同金额1.87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71项。以今年“工博会”筹备召开为契机,组织落实“一核两区”3场主题论坛,筹划23场系列专题活动方案,邀请近60位重要嘉宾,落实60项签约项目。二是深度融合创业资本。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苏科贷”,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项目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发挥各创新板块的作用,以引进人才团队、科技项目、技术成果为重点,开展创新资本对接路演活动,为中小企业和风创投机构搭建对接合作平台。三是优选孵育创业企业。以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专业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持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探索双创大赛嵌入市科技计划体系的新形式,提高科技项目的透明度、“以赛选项”的精准性和“以赛引团队”支持创业的引导力。2020年第五届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有效报名参赛达416项,决出团队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组、十百千创新型企业组一、二、三等奖153项;获省双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对市创新创业大赛中两类企业组获一、二、三等奖的123个项目,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予以支持526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