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图片新闻 >> 正文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来常做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5-09-13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9月12日下午,常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专程来常作《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价值》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和市民一起聆听了报告会。
  樊锦诗,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一直工作至今。她长期从事石窟保护与管理、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编、著多部与敦煌有关的专著,是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目前,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

  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年近八旬的樊锦诗向常州市民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在1700多米长的断崖上,迄今保存着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5万多件文献和艺术品……去莫高窟看什么?樊锦诗认为,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洞窟建筑因功能不同而采用多种形制,彩塑是莫高窟艺术的主体,壁画则布满全窟各壁,三者互相呼应、交相辉映。
  樊锦诗表示,藏经洞汇聚多种中外宗教典籍和文献,并有各种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通俗文学作品也十分引人瞩目,壁画中还有不少反映古代经济生活和民情风俗的场景,其历史价值十分重要。
  而从艺术价值上来说,敦煌壁画代表4世纪-14世纪中国美 术史的重要成就。
  此外,从敦煌壁画中还能发现不少古代农业、天文学、医药学、印刷术等方面的史料。
  在报告会中,樊锦诗还讲述了不少生动的细节:
  不少游客去卢浮宫就为了看3件艺术品,其中之一是《蒙娜丽莎》,但早在1000多年前,莫高窟就诞生了一座微笑的趺坐禅定佛像;
  莫高窟第323窟的壁画,讲述了吴淞江石佛浮江的故事,而这是西晋年间的壁画,这也许可以说明,早在西晋年间,佛教就在江南地区传播开来;
  而在榆林第3窟的普贤变壁画中,还画有玄奘和猴行者(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双手合十,后面跟着一匹白马,马背驼着装满佛教的包袱,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玄奘取经图;
  莫高窟第156窟有一幅壁画,画中人推着一辆小车,形状颇似今天的手推婴儿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