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光】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常州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先向各位介绍今天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人员,他们是常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李青先生,常州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周晟先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先有李青先生介绍情况,然后是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有请李局长介绍情况。
【李 青】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将于7月16日-17日在常州举行,这是常州规划信息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市的规划信息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信息化年会是我国规划行业唯一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的专业工作交流会。这次年会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常州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共同承办。它集成果展示、学术报告、交流研讨于一体,是规划信息化工作最高水平的一次盛会。这次年会在常州召开,是全国同行对近年来我市规划信息化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将对我市的规划信息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信息化是城乡规划工作面对新形势、迈向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规划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规划信息化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支撑和创新发展手段,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全国城乡规划行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划部门大力推行“数字规划”,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抓好、抓实,规划信息化工作水平一直处于全国规划行业的领先行列,曾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部省级奖项和建设部颁发的“中国城市规划新技术运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经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常州市规划信息化发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从发展经历、主要成果、重要运用和未来展望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一下我市规划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常州市规划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常州是国内最早启动规划信息化工程的城市之一。我市的规划信息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历了引进技术、初步应用、快速提高、集成应用等发展阶段。经过二十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常州的规划信息化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地上到地下、从二维到三维、从单一到集成的质的飞跃。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规划信息化已经向更深层次的集成应用方向转变。常州的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走“着眼规划,服务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之路,按照“硬件先进、标准统一、数据集成、系统协调、网络互动”的原则,在坚持“三个强化”的基础上,即强化规划综合数据库的建设,强化系统的开发和集成,强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力度,规划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建成了以GIS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新一代城乡规划信息系统为核心,以数据集成库创建为保障,以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研发为拓展,覆盖规划编研、规划管理、规划执法全过程的常州市数字规划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规划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规划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规划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经逐步拓展到城市管理、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二、常州市规划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果
(一)完善基础数据库,夯实数字规划基础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血液。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以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为重点的高质量、广覆盖的数据资源体系。
1.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影像图数据以及三维数据等。
——基础地形图数据: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覆盖131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和覆盖1872平方公里的1:1000、1:5000地形图。并从2004年起建立了“123”长期的地形图更新机制,即1:500地形图一年更新一次,1:1000地形图二年更新一次,1:5000地形图三年更新一次,实现了“及时维护、周期更新、不断扩大”的长效工作机制。
——地下管线数据:1999年,常州领全国同行之先,开展了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积累了2600多公里的综合管线数据。近年来,我局进一步扩大地下管线普查范围,并持续动态更新,共积累了7800公里的综合管线数据。
——影像图数据:航空影像覆盖常州市区1872平方公里,影像分辨率均为0.2米,建立了高分辨率多时向动态影像数据库。卫星影像数据实现了常州全域4375平方公里全覆盖,影像分辨率为2.5米,中心城区影像分辨率为1米。真实记录了常州城市发展的历程和空间演变的轨迹。
——三维数据:利用Lidar(激光雷达)技术,在主城区建立了近200平方公里的基础三维模型,在城市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建立了80平方公里精细三维模型。
2.专题数据:专题数据包括历史文保数据、城市交通数据、主城区工业用地数据以及地下空间数据等。
——历史文保数据:整理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等紫线规划信息,建立了第一批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内容共八大类若干小类历史文保数据库。 ——城市交通数据:科学积累历年常州城市交通系统相关数据,建立城市交通数据库。综合分析与评价常州城市交通发展特点,全面总结常州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主城区工业用地数据:调查整理常州主城区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现状、企业效益现状、企业规模效益、行业效益等信息,建立主城区工业用地数据库。
——地下空间数据:采集常州市地下空间数据,调查其功能、权属等属性,建立常州市地下空间数据库。已完成火车站北广场、BRT2号线工程人行地道、中吴大道改扩建工程人行地道、怀德广场人防综合工程、青山桥地块改造工程防空地下室等一大批地下空间数据的采集、入库工作。
(二)强化系统开发应用,提高规划工作实效
以工作流技术为核心,集成地理信息系统、三维仿真等技术的系统开发与应用,有效提高了规划决策水平、规划编制水平和规划管理水平。
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采用GIS技术,建成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注重地理空间信息的共建和共享,是综合和分析相关信息的有效工具。以此为基础,我们还先后建立了综合交通数据分析系统、城市三维地下管线可视化系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信息系统等各类系统,这些成果广泛服务于控规、城市交通、历史文化保护等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
如在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过程中,我局研发了控规编制管理软件,为控规的设计、审查、入库到上网应用提供全程数字化支持,使控规全覆盖成果能快速、准确地转化为规划管理的依据。该项工作2010年5月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城乡规划信息系统
城乡规划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应用系统,通过对现有的规划业务和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初步实现全市规划“一张图”管理。该系统建立了贯穿规划条件拟订、“一书二证”核发、批后管理、竣工核实等规划业务全过程的模型,自动建立并管理完整的规划业务电子数据档案,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道路红线等六线控制规划和用地红线等各类规划管理信息叠加合成为“规划一张图”、“项目一张图”和“现状一张图”,实现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城乡规划“高效、规范、透明”提供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一张图”基础数据实现了1872平方公里全覆盖,收集整理了各类、各层次规划成果320多项,为规划管理提供了丰富资料和可靠依据。
3.标准化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覆盖规划管理全过程的标准化支持系统,制定了项目分类标准、窗口报建标准、经办流程标准,以及各个环节的审查标准、批后监管工作标准和电子数据技术标准,体现了目前常州规划管理的最前沿技术和规划服务水平。同时建立了规范的标准化手册,以标准化实现规划管理的规范、精细和高效。
4.城市三维仿真
城市三维仿真,为公众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三维可视化环境,是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规划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手段。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规划管理从单一项目审批到对城市空间形态统筹研究的转变,管理者可以在三维、交互、动态、虚拟城市环境中更加有效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维仿真系统为规划设计方案比选、空间景观分析、交通模拟分析、日照分析等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开辟了信息化建设的新领域。
5.数字常州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
数字常州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是有效整合城乡规划、建设、经济、人文等方面数据,创新空间基础信息共享模式,实现各类信息资源跨行业、跨地区共享使用的重要平台。该平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政府各部门空间基础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问题,有力支持常州城市管理、数字规划、应急指挥管理等各类应用工程。
三、常州市规划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信息技术成为规划科学决策的有力支撑。客观科学的前期研究、全面准确的规划评估都有赖于精确地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更强的处理能力、更多的表现手法,在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常州传媒中心等方案的竞选中,采用了三维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直观地反映各个竞选方案在现实环境中的优劣,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规划效能的重要抓手。规划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传统的工作方式已无法处理庞杂海量的基础信息数据,而信息技术以其快速、准确的优势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首选。如2009版常州市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成了含无纸化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一张图”系统、电子报批系统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全程网上办公,进一步提高了规划行政效能,保障了权力阳光化运行;研发的规划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流程、受理标准、办理审批标准的网络化、集成化、自动化,有助于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和约束自由裁量权。
第三,信息技术成为建设“数字常州”的牢固基石。城市高效运行、科学管理各类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是城市空间信息,因此数字规划所独具有的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将为建设数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如我局配合城管局完成了“数字城管”部件普查、数据入库等工作;为保障省运会顺利召开,研发了常州市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的应急指挥智能信息系统;菜市场改造规划、公厕改造规划等;都运用了空间基础信息成果。
第四,信息技术成为服务民众的有效途径。在服务政府管理层面之外,信息化技术与百姓生活也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化技术,让“数字规划”真正便民惠民利民,我局研发了网上电子地图,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提供衣、食、住、行等空间信息服务;研发了“寻找家园”、“城市望远镜”、“虚拟城市”等互动项目,通过在规划馆现场展示,让市民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快速地了解城市规划情况。
四、常州市规划信息化的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是新时期提升规划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实现“数字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在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平台上推进城乡规划工作,是我们未来开展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针对上述目标,未来一段时期,规划部门将重点构建五大体系:
一是构建现状数据生产与更新体系。在基础地理数据(地形图、管线图、影像图)的基础上,建立体系完备、可拓展的数据生产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供新鲜 “血液”,保证资源库内现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数字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构建符合“数字规划”的标准化体系。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数据格式标准化、项目报建标准化、审查内容标准化、规划审批流程标准化等方面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加快建立符合数字规划的标准化体系。
三是构建现代化的“数字规划”应用体系。“十二五”期间实施“1121工程”,即形成一个安全先进的基础支撑环境,建立一套完整、全覆盖的规划综合数据库体系,建立统一的、对内对外两个门户(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和常州规划网)以及一套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信息化的服务和支撑能力。
四是构建面向“数字城市”的辅助决策体系。在建设数字规划的同时,面向数字城市建设,实现与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挖掘各类应用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潜力,研发有助于决策的辅助应用系统,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五是构建为民便民的技术支撑体系。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民众、改善民生,让广大市民享受数字规划的便捷服务,仍是未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要通过数字规划实现规划成果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公开化、通俗化,让公众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地了解规划、监督规划、参与规划。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局将以承办全国规划信息化年会为契机,秉承立足规划、面向社会的宗旨,进一步实现数字规划的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常州规划信息化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用先进的信息化成果服务“数字规划”、服务“数字常州”、服务“市民生活”。
【卢晓光】各位记者朋友,刚才李局长把常州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20年回顾和展望作了简要的介绍,为了使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常州规划信息化的有关情况,下面给大家以PPT形式演示常州市综合交通模型、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城乡规划信息系统的三大信息系统。
请大家观看******
【卢晓光】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通过刚才李局长的介绍和观看三个部分的PPT演示,我相信各位媒体对规划信息化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在了解基础上也会萌发出更多的问题,下面就进入记者的提问环节。
【常州日报记者】你好,请问“数字规划”和“数字常州”有什么联系?未来的数字规划给市民展示的是什么样的情景?谢谢!
【周 晟】“数字规划”和“数字常州”的联系,可以用两句话概括:1、“数字规划”是“数字城市”的基石。2、“数字规划”是 “数字常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数字规划”中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和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是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前提。两个数据库涵盖的全市地形、道路、房屋、管线及附属设施等空间基础信息数据,为数字城管、数字房产、数字市政和数字环保等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在建设“数字常州”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数字规划”是服务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大工程,数字规划就是要把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城乡规划中,对城市化发展相关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升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切实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常州晚报记者】你好,这次规划信息化的成果丰富、技术先进、运用广泛,但感觉和老百姓的生活离得较远,请问,规划信息化成果与百姓联系紧密吗?老百姓在哪些方面可以受益?
【周 晟】规划信息化成果在服务城乡规划工作、服务“数字常州”建设的同时,与老百姓也是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方面:我局建立的常州城市交通出行数据库以及综合交通智能模型,已广泛运用在道路、交通、停车场等规划中,如新客运中心的交通组织设计、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环线高架规划等,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环境。
2、生活方面: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菜场、公厕、加油站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也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我局编制完成的菜市场和公厕改造规划、加油加气布点规划、特殊群体生活设施规划等,都采用了GIS分析方法进行选址优化。
3、环境方面:公园绿化、河道整治规划也是基于大量的规划空间信息和GIS手段辅助完成的,市民们可以切身感受常州的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绿了、城市变美了。
4、服务方面。我局开通了规划网站,方便百姓随时随刻掌握规划动态、进行规划咨询、查看规划公示;研发了网上电子地图,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提供衣、食、住、行等空间信息服务;研发了“寻找家园”、“城市望远镜”、“虚拟城市”等互动项目,通过在规划馆现场展示,让市民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快速地了解城市规划情况。
在今后的规划信息化工作计划中,我局把构建为民便民的技术支撑体系也列为了重点,相信广大市民会逐渐感受到规划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华日报记者】你好,据了解,规划部门正在拓展数字常州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成果应用,不知道进展如何,有何成效?
【周 晟】数字常州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旨在改善空间基础信息的供需矛盾,改革空间基础信息的共享模式,深化信息资源开发、推动数字常州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规范、一个共享资源库、一种在线服务的共享模式以及一个共享服务平台。我局已经与相关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实现初步的资源共建共享,并将平台建设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规划“一张图”、常州市电子地图,以及配合环保局、城管局开展的相关工作。
【中吴网记者】你好,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在常州举行,请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此次年会的情况。这次年会的召开对常州规划信息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李 青】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将于7月16日-17日在常州市环球恐龙城维景国际大酒店召开。该年会是我国规划行业唯一一个由中国规划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的专业工作交流会,在全国城市规划信息化领域具有权威性地位,先后在广州、成都等省会城市举办。去年,我市在多家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了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的主办权,这是全国地级城市首次获此殊荣。
本届年会以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研讨适合中小城市特点的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探讨适应政府体制改革的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模式;探索城乡统筹下的规划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年会邀请了部省级规划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专业技术单位、企业家代表,为各界人士搭建一个互动平台,促进城市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城市信息化领域的广泛交流和合作。成功举办这次年会,是对常州规划信息化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促进其继续保持领先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年会上,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历年来常州规划信息化成果,宣传常州数字规划建设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共同为提高城市规划信息化水平出谋划策。我们相信,借举办年会的有利契机,我市“数字规划”和“数字城市”建设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南京晨报记者】你好,我们知道规划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引进技术、初步应用、快速提高、集成应用等几个阶段,刚才规划局领导也介绍了一下未来规划信息化的发展远景,请问能否用关键词概括“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发展方向,并作出解释。
【李 青】刚才已对常州规划信息化的下阶段工作重点做了详细介绍,如果要用几个词概括未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努力方向,我会用“全覆盖、可视化、智能化”三个词语。
第一,全覆盖。通过信息数据的集成、共享和交换,建立覆盖广泛的基础数据体系。纵向覆盖城市各类空间数据,横向覆盖市区、全市甚至周边城市。
第二,可视化。增强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便捷性、高效性和互动性,便于市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城乡规划。
第三、智能化。研发智能化分析模拟体系和智能化辅助决策体系,加快实现规划编制精细化、规划管理标准化、权力运行阳光化,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水平。
【卢晓光】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就安排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会后可以与我们规划局和信息中心来联系并进一步沟通。再次感谢记者对常州市各项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