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头条新闻 >> 正文

文明创建系列报道(四):主人

发布日期:2011-06-2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道德讲堂吸引众多市民                 志愿者走进敬老院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常州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解决群众所急、所难、所忧,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作为市民来说,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享受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以各自的方式,自发参与,当好主人,融入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来。
  道德讲堂:大大小小3000多个
  作为“季子故里、诚信之乡”,常州素有崇德尚善的传统。如今,智慧的常州人,在创造慈善基金常州模式后,又开创性地在全国首创了“道德讲堂”。
  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人人讲道德、学道德、行道德。这一举措,引起中央文明办的高度关注,“这种形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这个典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道德讲堂”建设已被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再次批示要求在面上宣传推介。
  起初,钟楼区居民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巷讲坛”,内容都为崇德尚善之事,进而发展成“道德讲堂”,很快受到全区普遍欢迎,参与者接踵而来,迅速覆盖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各个领域;机械一社区的“青松书场”、西林村“六老讲堂”、东头村社区“道德故事会”等一大批优秀讲堂脱颖而出。到2010年8月,该区已建成127所“道德讲堂”,开课2021场次,参加人数达91053人次,覆盖机关公务员、企业职工、未成年人、社区居民和新市民等几乎所有群体。东头村社区书记许巧珍说:“我们讲堂每次一开讲,会议室里都要挤得满满当当,都争着上来讲。我们社区自己评选的道德之星也有30多位。通过参加讲堂活动,大家的一些困难、矛盾也能得到沟通,有的还能得到解决。”
  此后,“道德讲堂”推广到了全市城乡。
  如今,“讲堂”按照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五个一”基本流程,已经形成24个精品示范点为龙头,72个标准示范点为骨干,3000多个基层讲堂为基础的平台体系,参与群众超过500万人次。同时,广播、网络、手机形式的“道德讲堂”也纷纷开通,广场式、楼道式、车间式的“道德讲堂”广泛设立,就连“常人尚德”新浪微博群,也已有粉丝近5万人,网民对“道德讲堂”高度认可,在本市重点网站发主题帖达4730条,百度搜索“道德讲堂”信息已超过258万条。
  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走进“道德讲堂”时,这种百姓讲、百姓听、百姓学、百姓受用的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形式,也成为常州市文明创建过程中的惠民利民创新之举,更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激发了常州民众的自豪感、自信心,燃起了干部群众“聚焦、聚力”参与常州文明城市建设的热情。目前,全市已发出“道德积分卡”10万余张,每一张上,都记录着社区居民的道德好事。勤业一社区在“道德积分卡”基础上,按积分高低自发组织建立“道德银行”,每季度评选前5位,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居民“争当好人、多做好事”。
  全市涌现出“身边好人”近5000人,其中,有闻名全国的“信义夫妻”,有捡到22万元巨款归还失主的打工女孩刘晓丽,有把工作心得留作遗嘱的环卫工人严志清,等等等等,一个个先进典型不断被发现、被推广。2月下旬,中央文明办组织12家中央媒体对常州“道德讲堂”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宣传。自去年12月以来,常州有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位居全省前列。省文明办在常召开现场推进会,向全省集中推广我市的经验做法。4月,常州两次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作专题交流发言。
  “道德讲堂”,这种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的链式传播,不断刷新了常州的“道德高度”、“文明高度”,为常州的发展累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能源”。
  各类志愿者: 30万人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
  每天清晨8点半,朱沙都会出现在局前街上的献血屋,直到下午4点半才“下班”。周六、周日,她的岗位又转至红星大剧院门口的移动献血车上,因为那里人多。一周7天,朱沙无休,更无任何报酬。不仅如此,18年了,朱沙累计献血86次,其中全血42次,血小板43次,总量达43000毫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献血“女状元”。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员朱沙,只是全市志愿者服务人员的一个缩影。如果说,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那么,30余万像朱沙一样的志愿者,活跃在常州的大街小巷,深入贫困、残障等需要帮助的家庭,为其注入股股暖流,迸发出来的力量,则足以温暖社会,铸就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目前,常州市志愿者总会已发展直属志愿者协会、分会和服务总队等团体会员41个,下辖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由2003年的630余支扩大到2300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也发展到30余万人。如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很多组织都是市民自发组织的。其中,成立至今12年的“一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它的创始人并不是任何官方组织,而是一位身患高位残疾、却依然力图帮助别人的市民王德林;成立于2003年的三堡街保护母亲河协会,是当地几位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2005年成立的兰陵街道丽宝第社区雷锋科技服务队,最初是由6名电脑技术爱好者组成。
  让常州这座城市“人人遇到困难有人帮”,这是常州30余万志愿者共同的心愿。为此,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真情倾注在贫困居民家中,把文明布满城市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全市24万中共党员联手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让50万老区农民同步享受小康生活;全体市民开展“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活动,已成功地让3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获新生……更令人难忘的是,2008年5月24日,一台爱心大戏在常州精彩上演,仅仅一台晚会,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达1.75亿元,相当于全国捐款总量的百分之一。
  近年来,我市还先后组织10000余名志愿者为省运会、经贸科技洽谈会、国际卡通动漫艺术周、红梅公园开园、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全市重大活动,提供近60万小时的高质量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者文明传递”、“和谐社区行”、“卫生医疗服务进社区”等专项活动,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实效性。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组织开展了“学礼仪、创文明”、“文明交通志愿者”等特别行动。由市领导带头,亲自走进社区、走进市民家中,或穿上“红马夹”上路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全市万名交通志愿者长年驻守3000多个交通路口、公交站台,让每一个路口、站点,都成为文明的窗口,引导市民在红绿灯下、斑马线前讲文明,以文明、和谐的举止,共创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文明创建:是我们全市百姓的事
  在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数万人云集常州奥体中心,而进出秩序井然,场内干净整洁,闭幕式上大雨滂沱,也无一人中途退场;
  在南大街商业步行街,节假日人流量近50万人次,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却有了一番新景象:地上很难再找到烟头和乱扔的瓜皮果壳,乱闯马路者更是越来越少;
  成都市民刘向东来常出差,在出租车上丢了价值千万元的机密专利文件和5000多元现金,得到两位好心“的哥”和常州运管中心的帮助,失物全部完璧归赵,事后他送来锦旗说:“常州真心真情感动异乡人!”
  ……
  “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大家的事。”每个人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的“小文明”,实实在在为常州的文明赢得了“大形象”。红梅街道锦东社区有2643户7639人,通过市区机关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自测社区知晓率已达100%。5月11日,刚听说要开展机关干部入社区活动,家住文亨花园70多岁的顾曼云就不顾腿脚不便,自告奋勇前往社区,表示要充当“向导”。荷花池社区肖建丽告诉记者:“我们社区的很多居民,填写文明创建调查问卷后,都主动交到社区。”
  拿起“放大镜”,常州市民与政府部门一起找差互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转化为更多常州人的主动行为。市城管局连续两年,和上万名市民一起找差;常州环保局的“百日行动”、“环保关系你我他 恳请市民来找差”等活动,都已深入人心。今年5月,又有一批市民代表和相关部门一起,分为市容和保洁管理、交通管理、环境污染整治、绿化管理、户外广告及文明行为等5个找差小组,采取分散、暗访等方式进行找差,并对查找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责任分解、落实,迅速整改了600多个问题。
  不仅是普通市民,常州企业家更是慷慨解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常州建设成为一座慈善之都。2005年,企业家们主动“扩建”常州慈善基金“蓄水池”,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企业留本冠名基金”的捐助方式,争当常州“爱心大使”,其中50多位企业家各自的捐款额都超过了1000万元,由此,使常州的慈善基金由原来的不足2000万元,一下飚升至目前的近16亿元,基金规模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名。常州每年用于资助困难家庭的资金,从不足20万元,一举提升到近亿元,每年救助人数达到2万人左右。
  3000年的历史,积淀了常州文明的厚重。如今的常州,以道德、文明铸就“精、气、神”,连续3次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称号,此次,正迈开坚定的脚步,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