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溧阳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30日上午09:00
  发布地点:溧阳市皇庭大酒店二楼吉祥如意厅
  发布主题:溧阳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翟胜丞 溧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扈军华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钱军雷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主持人员:钱军雷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钱军雷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由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并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溧阳顺利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治理水平,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我们邀请到溧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翟胜丞,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扈军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市民政局、司法局等牵头部门具体工作负责人,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钱军雷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等。
  下面先请溧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翟胜丞介绍溧阳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有关情况。

翟胜丞 溧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翟胜丞】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首先,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溧阳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背景及推进情况。
  近年来,溧阳聚焦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成功入选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试点,“百姓议事堂”入选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水平,探索形成多种模式的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去年12月,溧阳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试点期至2021年12月底。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试点要求,市委市政府以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前提,将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为根本目标,以网格化为抓手的乡村善治“溧阳路径”。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向心力
  建立了系统高效的协同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一线指挥。农业农村局和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多方联动、协同运行、强化合力。9个牵头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稳步推进乡村治理试点工作。
  二、注重顶层设计,推动治理规范化
  (一)发挥党建“统”的作用。坚持把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 “第一抓手”和 “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1. 推动组织堡垒全覆盖。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溧阳市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打造“1+5+X”立体化党建规范制度体系,持续深化“1号公路”全域党建,把党的组织力凝聚成乡村治理的厚实力量。按照“一个网格一个党组织”的要求,形成“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网络党建体系,以网格党组织的科学覆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 淬炼干部队伍“主力军”。坚持选育管用并重,打造善谋全局、能打硬仗、勇于担当的农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治理增强引力。强化标杆示范,每3年评选“为民务实清廉十佳村书记”“耕耘奉献奖”等一批先进典型,近3年共评定5A村书记101人次。建立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体系,拓宽“源头”、提升待遇,破解村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问题。坚持分级培养、分层比选、分类管理,实现村书记轮训全覆盖,推行优秀村干部跟班锻炼机制,加大“定制村官”招录力度,有力提升农村干部队伍水平。
  3. 亮明党员“主身份”。积极推行党员中心户,从致富能手、村组干部、基层代表、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选定党员家庭为“党员中心户”,悬挂牌匾亮明身份,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推行党员服务代理机制,成立村级党员服务代理站,梳理出10大类74项便民服务事项,让党员代替群众跑。创建“红管家”党建工作品牌,挑选年轻党员担任村党组织的“红管家”,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战斗力。
  (二)夯实乡村治理“治”的基础。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以 “百姓议事堂”、村规民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三大阵地,抓好体系机制建设,深入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形成良性循环,切实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1. 深化“百姓议事堂”,优化治理载体。坚持依法治理,构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提升“百姓议事堂”效率。将“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与溧阳“百姓议事堂”对接融合。选派100名员额法官及助理,挂钩镇街219个村居,每1-3个村居设定1名联系干警,共同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打造智慧百议堂微信小程序,提高“百姓议事堂”知晓率、利用率,实现多元解纷“有支撑”、诉调对接“无缝隙”、先行调解“全覆盖”。
  2. 提升村规民约,拓展治理内容。将村规民约作为乡村自治的有效表现,明确了新一轮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组织结构、制定程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民法价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法治和德治要求融入自治内容。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权与遵守村规民约挂钩,强化刚性约束,不断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3. 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植治理潜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道德精神。通过健康服务站、爱心工作站、小城故事、如意小食堂等阵地建设,着眼成风化俗,凝聚民智民力,提升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形成焕发溧阳之治的精神力量。
  三、注重因地制宜,提高治理精准度
  1.改良“村改居”治理模式。有序推进溧城镇北水西村、昆仑街道胥泊村“撤村建居”试点工作。两村稳步开展集体经济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成员股权量化,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围绕“建居”工作,溧城镇出台了《溧城镇撤村建居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和工作流程,加强摸排调研、优化区域设置,探索“四融四美”治理路径。昆仑街道试点工作方案也已基本完成,为下一步全面推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改进“智+人”网格管理。以切实服务群众为宗旨,切实下足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一是推进智慧防控。整合数字化城管平台和“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同步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治理基础数据、服务项目信息共享,打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工作格局,推动乡村治理的全面有序开展。二是完善联防联控。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建立巩固“楼长制”,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网格、楼栋五级主体体系。全市4035人参与4071栋楼宇的“楼长制”工作。升级“我爱我家”APP,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共治潜能,强化网格服务功能,推动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
  3. 改善“路+景”农村生态。以生态创新理念为依托,打通乡村“1号公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和特色乡村风光。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产等“沉睡资源”,以“党员+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动打造“创业走廊”,培育乡土专家实现技术传承,公路沿线形成了以绿色茶厂、健康食品、休闲农庄为核心的生态农旅产业集群,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推动了乡村社会繁荣发展,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生态提供了有效探索。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第二项议程。请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扈军华介绍一下溧阳乡村治理的工作重点。

扈军华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扈军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参加溧阳市农业农村局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市乡村治理的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治理水平,我市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工作实施意见》,对乡村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一、工作目标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三治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为根本目标,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文化铸魂,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努力打造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溧阳样本”。
  二、工作内容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基石。一是着力健全“党建网格”体系。依托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划分和布局,通过织密“党建网格”体系,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二是大力实施“头雁矩阵”计划。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乡共管”,实施“头雁矩阵”计划,按照“充盈源头活水、常态素质提升、全程跟踪培养”方式,健全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和培养体系。三是全面落实“人才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人才回乡、青年回村、乡贤回归”,重点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才、职业农民核心群体,乡土文化专业人才和回乡创业的新生群体。
  (二)创新自治模式,激发乡村内在活力。一是优化“村改居”治理模式。研究拆迁安置村的社区治理模式,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治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完善多元共治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现代社区治理模式,发挥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激发基层内生自治原动力、新活力,促进“三治”有机融合。三是健全村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促进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显著增强。四是塑造乡村治理品牌。进一步拓展农村服务内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实效明显、村民满意”的特色品牌,提升农村治理和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精细化水平。
  (三)推进法治建设,保障乡村法制秩序。一是强化法治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和市级部门以及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法治乡村建设资源集聚、力量配强和社会协同。二是优化法治平台载体。深化百姓议事堂等法治平台建设,探索“溧阳之治”的路径,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三是提升法治服务能力。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突出法治乡村建设的社会性、群众性、普惠性。四是深化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
  (四)加强德治引导,塑造乡村文明风尚。一是深入推进核心价值培育。通过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程,着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挖掘提升优秀文化内涵。着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三是大力弘扬时代文明风尚。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养农村群众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五)推行网格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推进指挥调度一中心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将涉及社会治理的各类信息平台同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整合对接,推进基层治理指挥调度一中心建设,坚持实战化运作,延伸社会治理触角、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工作格局。二是实施基层治理一网格工程。依托乡村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管理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平安稳定、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及时掌握各类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高质高效处置。推进基层自治、德治、法治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镇两级组织领导机构,加强部门多方联动、协作配合,扎实开展试点,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资金筹措等工作。
  (二)严格督查考核。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三)强化政策支持。市、镇级财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健全激励政策,对试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褒扬,对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大力选树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问答环节。由台上发布人员和各位记者进行互动交流,欢迎记者朋友提问,请各位在提问前作自我介绍。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问在乡村治理试点中,我市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

组织部

  【组织部】
  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为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部门主要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组织引领。支部强起来。依托网红“溧阳1号公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在重大项目一线成立攻坚党支部,在城乡融合中打造特色支部品牌,分领域、分阶段打造全域党建精品线、示范片,努力实现从“一点红”到“整片红”到“全面红”。群众富起来。从“双挂双促”到“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再到今年的“万企联万村”活动,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列出“党建联建清单”,选派37名“第一书记”,让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环境美起来。在全域环境整治中,充分发挥农村网格化党建功能,把组织建在网格上,在全市554个农村网格中同步建立党支部(党小组),把党员志愿服务队培养在网格里,以“红色网格”唤醒“绿色资源”。
  二是干部率领。为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市委坚持重视领导干部一样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他们撑腰鼓劲,保驾护航。在今年的“七一”大会上,市委书记徐华勤讲话通篇围绕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指出他们是推动发展的基础力量、核心力量、冲锋力量。今年我们实施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基层干部基础工资大幅提升,村书记总体收入将达到事业单位中层正职水平。下一步还将为村社区书记缴纳企业年金,大幅提高离任保障水平。持续深化省委“百千万”和常州“5A”村书记评选,开展有溧阳传统特色的“十佳村书记”“耕耘奉献奖”等评选。打通村干部“政治通道”,近年来先后提拔7名村书记和12名大学生村官到副科职领导岗位。市委通过这些手段就是聚焦基层干部“所忧所盼”,真正理解、支持、包容他们,让基层干部队伍“悬着的心”有处安放,全力投入到基层事业中。
  三是党员带领。基层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和单元,也是服务基层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实施党员楼长制度,全市3087名党员干部“楼长”沉到基层一线,深入推进综合治理,推行“微信+电话+入户”三步工作法,架起基层党委政府与一线群众沟通的新桥梁,为基层治理提供新模式。在网格化党建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党员中心户”,在党员和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宽先锋“朋友圈”,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扩大党建在基层影响力。推行党员服务代理机制,成立村级党员服务代理站,梳理出10大类74项便民服务事项,让党员代替群众跑,累计实施有效代理9100多次,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最后一厘米”。

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扬子晚报】
  现在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一些农村的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问题有所蔓延,成为农民的一大烦心事,请问如何遏制这些不良现象,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改观?谢谢。

宣传部

  【宣传部
  大家好,我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徐星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2016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专门召开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3到5年的努力,促使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年来,溧阳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宣传部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践行核心价值,培育文明乡风”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溧阳市“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全市农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每年年初制定移风易俗工作重点,其中2020年重点推进“开展各类公约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实施公筷公勺行动、加强殡葬管理改革、移风易俗宣传”等五项重点工程,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宣传部、文明办、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妇联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职责分工,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深化文明城市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价值认同。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事迹,倡导文明、健康、节俭新风。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村委宣传栏、各村出入口、闲置墙体等载体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等主题公益广告,依托各镇乡风文明志愿岗累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20余万份。依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欢歌笑语除旧岁、新风文明暖万家”“文明祭扫、平安清明”“鲜花换纸钱”“情满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等系列活动,倡导节日新风,推动移风易俗。
  三、加强村民自治,强化制度约束。一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要求各行政村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最美村规民约”等评比活动,形成群众易于掌握、乐于遵守的公共文明守则。二是完善红白理事会。将红白理事会纳入全市175个“百姓议事堂”(全国十大基层治理创新项目),用一套班子一套流程,采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方式,重点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三是开展试点村建设。今年,我们在埭头镇余家坝村和溧城街道八字桥村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工作,与村民签订《文明婚丧承诺书》,制定“红白事”操办制度和标准,明确红事20桌以内,白事10桌以内,红事标准1000元(含烟酒)以下,白事标准800元(含烟酒)以下,白事取消抬重、沿路撒纸钱、军乐等陋习,红事限制婚庆车辆、婚庆等排场,得到广大村民的广泛认同。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移风易俗,改变的不仅仅是表层的行为习惯,更是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下一步,溧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坚持靶向施策、立破并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促进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

常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
  我注意到,我市乡村治理试点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多元治理,请问目前社会组织是如何参与乡村治理的,政府是否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

民政局

  【民政局】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和服务方式、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调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出台了《关于推进“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实施意见》,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壮大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参与服务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诚信社会组织认领服务等措施,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文化、社区、救助、养老等领域服务。
  今年以来,为加强农村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我局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常州市众柴公益研究中心和溧阳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共同开展了乡村治理品牌建设活动,结合我市“五堂一站”(百姓议事堂、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幼童小学堂、道德讲堂、心愿树爱心工作站)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拓展农村服务内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实效明显、居民欢迎”的乡村治理品牌。
  目前,溧城镇八字桥村以“礼和说事”工程,进一步拓展“百议堂”工作内涵,引导八字桥村村民有序参与邻里纠纷、经济发展、院落改造、公共服务、养老助困、产业提升、移风易俗等公共议题,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民主参与度、集体关注度,实现村民对村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南渡镇庆丰村以“一网情深”工程,深化网格化治理内涵。以服务村民、矛盾调解、移风易俗为重点,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等人员作为“十户长”,发挥其“三熟”(政策熟、地方熟、人头熟)的特点,积极帮助村民代办事务、代言诉求,带头弘扬时代新风。

常州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电视台】
  随着农民法治观念的提升,农民和乡村对法治的需求日渐增加,法治是乡村治理之本,请问,我市将如何通过乡村治理试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增加乡村法治供给?

  【司法局】
  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方面,溧阳坚持法治溧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生态创新地、城乡融合体”作为发展战略,突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重点,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生根发芽。
  法治乡村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乡村法治建设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建立法治乡村建设清单。健全完善涉农规范性文件出台,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全面深化农村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权力赋权下沉,规范涉农行政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百名法官进百村”等工作,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依法治理同推进。依托“百议堂”建设平台,深入探索实践“援法议事”,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理始终,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和治理架构,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坚持村容村貌改善与法治基础建设同推进。今年以来新建、更新普法小广场、宣传长廊、宣传墙面和橱窗专栏、电子屏等法治文化阵地设施56个,结合各地文化特色,美化村庄环境。坚持文明道德树立与普法宣传同推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紧抓村规民约修订和合法性审查。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人学法、人人用法、人人护法的浓厚氛围。
  自“七五”普法建设以来,以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提升法治乡村建设质效:一是深度培育市、镇、村和线上、线下普法品牌,加大普法产品研发力度,改版升级“法治溧阳”微信公众号,打造新媒体普法矩阵。二是升级打造建设镇村法治文化阵地,探索开展“人民调解+百议堂+驻村法官+网格+律师”组团式化解,推进“百姓议事堂”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三是多策助推“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实际,扩建普法志愿者,促进队伍培育向纵深推进,延伸普法工作触角。四是成立常州辖市区第一个律师行业党委,会同阳光法律服务中心等公益社会组织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入乡村和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常州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常州网】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以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前提。请问,我市将如何通过乡村治理试点,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政法委】
  我市结合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资源融合发展。将“12345”政府公共服务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整合并入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现“三中心合一”。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951个,其中,村(社区)综合网格743个,学校、医院、企业、园区、景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专属网格208个。全市市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站)于2018年全部正式投入运行。
  在此基础上,我市着力在工作实效方面求发展、求突破,擎画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发展蓝图。一是深化分析研判能力建设。密切关注“12345”市民来电和网络舆情监管的热点问题,部署网格巡查重点,定期对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并形成专题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实时掌握社会治理态势、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推进“一心两智”试点建设,本着数据赋能、研判反哺、滴灌服务和基层减负的宗旨,为进一步加强平台整合度,将数字城管平台、12345平台、网格化平台融合成一体化平台,“多席变一席”进行派单流转,集多个手机端为一体,“多通变一通”处置流转,实现基层减负。把分立的数据库进行相联,对数据进行透视性的探测,根据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创建报表,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后台构建多维的数据立方体,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从不同维度、不同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全面、动态的分析结果,为网格员巡查走访工作提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二是深化合成联动能力建设。网格化治理有效整合了政府行政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前端延伸,变部门的“单打一”为联动的“组合拳”,为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集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网格化中心先后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净水器推销乱象、液化气违规充装储存、预付费(卡)行业乱象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深化平安维稳能力建设。把网格化治理工作与平安建设深度结合,切实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特殊人群和重点人员排查管控、铁路护路联防、校园及周边综合整治、系列平安建设等工作融入网格之中,随时掌握源头信息,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严密落实防范措施,为平安溧阳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出台《关于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警格和网格“双格融合”、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检察职能进网格、法院事务进网格。四是深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平时开展服务管理,战时参与应急处置。疫情防控的“集结令”下,溧阳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用公共服务热线为市民架起了“连心桥”,用网格化管理为疫情排查织密了“防控网”。为汇聚一系列下沉至网格的部门队伍资源,拉动村级网格工作站的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形成“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格局,出台了《关于建立溧阳市村(社区)网格化工作联动站的实施意见》和《溧阳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相关规定》,切实提升网格化工作联动站的实战效能。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继续提问,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和我们农业农村局多加联系。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