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 正文

《常州市辖区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综合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17-12-2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为引导和激励辖区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消除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市财政局与市教育局于2017年12月28日制定了《关于印发<常州市辖区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综合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常财规〔2017〕9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通知》解读如下:

一、《通知》起草背景

为引导和激励辖区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消除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市财政局与市教育局整合相关资金,设立“常州市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主体责任综合奖补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市辖区改善办学条件、弥补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

二、《通知》的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常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常政规〔2011〕11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苏发〔2016〕17号)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苏政发〔2016〕52号),制定本办法。文件要求,结合常州市实际,出台这项政策。

三、《通知》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管理职责

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教育部门共同管理。

市财政部门主要职责:会同市教育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和市级预算执行;参与辖区申报材料考评工作;根据分配方案,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程及时拨付专项资金;组织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配合市教育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其他管理职责。

市教育部门主要职责:参与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负责设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按规定进行绩效评价;会同市财政部门对辖区申报材料进行考评,形成分配方案;负责专项资金涉及的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参与监督检查;其他管理职责。

(二)明确使用范围

《通知》规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各辖区改善办学条件、弥补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不得抵充辖区财政需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或生均拨款,不得用于人员经费,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本息,不得用于对外投资,不得用于教育以外的其他支出。

(三)明确分配方法与考核指标

1.专项资金分配采用因素分配法和直接补助法。因素分配法以各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全部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之和的比例为基础,结合指标考核得分进行分配。主要考核辖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和教育重点工作努力程度及成效等四个方面的指标。直接补助法根据各辖区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人数进行直接分配。

2.因素分配法重点考核指标。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建立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四)明确资金申报与管理

1.各辖区财政、教育部门于当年6月底前,根据考核要求报送辖区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主体责任考核材料。各辖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尽快将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学校和项目,及早拨付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各辖区须在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市财政、教育部门备案。

2.各辖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树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意识,科学、合理使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应当按照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四、明确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

1.市教育部门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完成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分配、年度预算调整的重要依据。

2.市财政、教育部门将采取不定期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专项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和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各辖区财政、教育部门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相关数据要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一致。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教育部门适时实地核查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或有其他违法违规情况的,一经查实将相应扣减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下年申报资格。

4.对违反财经纪律,截留、挤占、挪用、套取专项资金等情况,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