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vi >> 常州新闻 >> 正文

常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要求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确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发布日期:2021-08-28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指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剩下的四个月时间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深刻吸取外地疫情教训,始终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补齐防控体系短板,严格做好相关地区来常返常人员的梳理排查、健康管理,扎实做好学校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新冠疫苗“应接尽接”。要及时总结疫情防控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成制度并长期坚持。要健全多点触发、高效灵敏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平战结合、需求匹配的资源调配体系,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快速响应、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要持续压实地方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个人防护责任,真正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
  一着不让推进产业升级。实体经济是常州的立身之本。要坚守实业,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能级。要合力攻坚重大项目。持续优化产业地图和招商目录,积极开展链式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大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要着力壮大产业集群。深化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七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整体跃升,培育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做强大企业,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头部企业。关心关爱小微企业成长,培育更多的“小巨人”企业。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落地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实施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集成制造、精密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两业融合”发展高地。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掘常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排定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
  全力以赴加速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产业创新优势、创新策源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要提升创新平台。高水平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一核两区多园”的市域创新布局。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移动能源、石墨烯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要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群、隐形冠军企业集群以及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着力打造梯次成长的企业森林。要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依托“人才地图”靶向引才,广泛集聚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不断提高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率,强化“双招双引”,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新机制。深入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规划建设,加快打造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人才公寓、创客空间等载体。要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政策集成,实现政策速兑,加快“龙城金谷”建设,做大做强基金产业。支持本土自主创新产品推广,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推动产业创新从“工程师时代”进入“科学家时代”。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突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主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提升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全市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着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外资项目招引,扎实开展外贸强基、外贸护航两大行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提高中欧班列运营水平,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要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推动全市各高新区、开发区争先进位。充分发挥中以、中德、中瑞等合作园区平台作用,吸引全球创新要素汇聚。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推动产业互补共促,推进生态联保共治,推进文旅互融共进,推进服务共建共享。
  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融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努力让城乡居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又能拥有诗意田园生活。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常泰铁路先导段、丹金高速公路、常州机场航站楼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高速、魏村枢纽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建成苏锡常南部高速、溧宁高速与溧高高速共线段,打造高速中环。依托大交通加快构建“1核心3枢纽8中心”物流布局,加快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要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高铁新城建设,对标世界标准、世界水平,以更大格局、更广视野抓紧谋划“两湖”创新区发展,高质量推进环滆湖片区一体化规划建设。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和8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任务,推进竹林北路等77条精品街道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5号线规划建设。要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现代农业新标杆。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
  持之以恒推动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创绿色发展优势。要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持续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能源绿色化。坚定做好“低效供给、低端产能”的减法,聚焦“高端产能、绿色产业”持续做加法,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要着力攻坚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长江大保护,持续抓好国省考重点断面治理,推进太湖、滆湖等重点水域治理,实现更高水平“两个确保”目标。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制措施。抓好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确保问题整改不回潮不反弹。要加快建设生态绿城。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环境监管“绿盾”行动,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实施沿江生态复绿等重点工程,积极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用情用力促进共同富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统筹好效率和公平、城乡和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做示范。要持续促进富民增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创业就业,城乡“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方式改革创新。要持续兜牢民生底线。深入推进“党建+社会救助”试点改革,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探索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的新机制,切实解决择校热、学区房问题,加快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围绕“一老一小”,落实好全面三孩政策,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立足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加强文化服务载体建设,抓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要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滚动实施好排定的重点民生项目。
  固本强基实现安全发展。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召开全市安全发展大会,动员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快实现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要高水平构建公共安全体系。落实落细市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1+29”规划,深入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全力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公共安全体系。要高标准推进“三年大灶”。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重要指示要求,压紧压实“五个责任”,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高质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提升智慧城市治理水平,积极争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度关注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扎实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工作。
  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按照“保持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方阵”的总体要求,快行动、快推进、快落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交出一份优异答卷。要加快对标对表,瞄准各项全年目标,挂图作战、挂图督战,力求最快速度推进、最好效果达成。要抓紧补缺补短,全力争先进位,努力创造更多“争第一、创唯一”的发展业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