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9日下午3: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2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顾 锋 市公安局副局长
周旭栋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主 持 人: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志新】
继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常州市“交通畅行”工程的相关情况,今天很高兴请来了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先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旭栋先生,下面请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顾 锋 市公安局副局长
【顾 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交通出行,事关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2022年,市公安局会同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坚持民意导向,扎实推进交通畅行工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安全、更顺畅。常州市文明交通守法率、机动车礼让率、电动自行车戴盔率等指标居全省前列,“平均通勤时耗”全国主要城市中最少,排位第一;“交通健康指数”保持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一、综合施策,优化交通组织。一是科学交通规划。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市长挂帅的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健全政府主导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制。积极参与编制《常州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常州两湖创新区综合交通规划》,推动科学规划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布局,尽可能减少人为制造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先后完成恐龙园二期、妇幼保健中心公卫大楼等9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增加配建车位等12条建议,推动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进一步协调发展。二是精准治理堵点。创新采取“潮汐车道”“借BRT车道左转”“智能网联路况发布屏”等方式,“一点一策”对龙城大道通江路口、第二人民医院、香槟湖小学等10处堵点开展“微改造”,通行效率提升明显,其中,长江路(南湖路至飞龙路段)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27.7%,龙城大道通江路口早高峰时间缩短15分钟,单位时间通行量提升8.5%。三是保障公交优先。根据公交运营线网和城市道路交通实际,设置全时段公交专用车道113.6公里,限时公交专用车道190公里,占城区道路网长度的15%,其中示范道路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达31.7%。在城区83个路口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系统156组,路口公交优先通行措施设置率达26.4%。新建改扩建城市主干路统一设置港湾式公交站点,示范道路港湾式站点设置率达59%,为常州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验收提供有力支撑。
二、多管齐下,攻坚停车难题。一是增加停车供给。坚持“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多途径、多形式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3万个。结合老城厢改造,综合停车需求、交通状况等因素,采取“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完成广润大厦外围道板等22处退红线区域改造,规范设置停车泊位2854个。落实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全文明交通十项措施,施划出租车、网约车上下客、如厕临时停车区9处。二是提升停车效率。积极推进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常州停车”APP建设应用,将116家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单位,2.44万个停车泊位信息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全市接入平台公共停车场518家、停车泊位总数达13.3万个,基本实现停车设施管理和诱导信息化,方便市民群众在线查询和预约停车泊位、便利支付、共享停车。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达130家。新增无感停车场11家,其中无感停车泊位3111个,全市无感停车泊位总数达8268个。依托“我的常州”APP,整合现有分散式出行服务信息系统,解决老百姓多载体多入口办事的“烦恼”,实现公交、地铁、停车、公共自行车等基本公共出行体系全覆盖。针对学校及其周边停车难,一方面推动新建成5所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全市建成总数达18家,家长接送用时缩短至3-5分钟;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区22所沿街学校开通“学生专车”服务,开辟和优化线路43条,最大限度减少私家车接送停车需求,有效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三是严管停车秩序。发布《关于加强市区道路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的公告》,协调街道、社区落实“一中队一拖车”,全面加强全市44条主次干道、5条商业大停车秩序管理。通过短信提醒、违停贴单、监控抓拍、强制拖移、现场查处等措施“多管齐下”,查处违法停车49.7万起,拖移违停机动车1.1万辆,形成高压严管严处态势。创新“城管取证、交警处罚”道板违停执法模式,联合查处违停3.1万起,收效明显,机动车道板停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三、强化宣教,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强化教育为先。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创新“两拍两核”累进式执法模式,通过首违不罚,教育劝导,首次交通违法被警告后未再次违法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达86%以上;首创安全头盔社区借用、学校存放、企业发放等“金点子”,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校园“戴盔率”达标竞赛活动,常态监测、定期通报在校师生乘坐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佩戴率,每季度发布“戴盔率”排行榜,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牵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提升全社会安全文明出行意识,该项工作入选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优秀案例。二是深化文明共建。开展拒绝“两不一乱”安全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开展“一盔一带”“一老一小”“零酒驾创建”等主题“三进”活动970余场,发动26.8万市民参与倡议。建好安全文明交通志愿者、交警社区微信群、道路交通安全市民观察员“三支队伍”,发挥行业协会、公共机构、车辆销售企业、车友会等社会组织作用,落实志愿者车管服务快办窗口、交通违法随手拍有奖、交通违法记分减免、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等激励措施,统一组织9.9万名新学驾驶人参与安全文明交通协勤活动,受理办结各类意见建议217条,帮助解决交通出行问题237件,合力营造安全、文明、顺畅、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三是做优出行服务。推行小客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等9项便民利企新措施,建设启用C6(轻型牵引挂车)考场,对货运车辆业务审核实行“一窗办理、集成服务”,群众办理货运车辆车驾管业务时间由原来的1天缩减到3小时。建强网办中心,线上办理车驾管业务168.9万起;开通网络学习和公益活动2个“学法减分”渠道,成功办理业务14.3万人次;研发应用常州市道路交通事故“龙e处”平台,实现交通事故“掌上办”“容易处”,让市民群众在体验交通品质中感受便捷的交通管理服务。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王志新】
谢谢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的介绍,现在请媒体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
公共交通也是交通畅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市交通局副局长周旭栋,今年市交通部门围绕公共交通都有哪些举措?
周旭栋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周旭栋】
感谢你的提问。今年,市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一宗旨,着力打造便捷顺畅、人人享有的出行服务示范,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慢行系统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圆满完成国家公交都市和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工作,成功创建“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一是打好“服务牌”,公交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购纯电动公交车360辆,全部到位后,常州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将超过80%;新建公交候车亭93个,其中新式特色候车亭21个,持续优化市民候车环境。全面落实公交路权优先,新建95公里高峰公交专用道,专用道设置比例达15%,早晚高峰公交车辆运营速度明显提升,乘车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有序推进交通适老化服务,积极打造常州206路等4条敬老爱老示范线,新建、改建50个便民服务样板公交站台,老年人公共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二是画好“同心圆”,常金同城出行取得突破。为更好服务“两湖”创新区发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常金两地群众公交高质量出行需求,在市政府主要领导关心下,我局牵头金坛区政府、公交集团、常运集团等单位和部门统筹推进常金公交线路开通工作,于5月28日开通首条普惠制常金公交专线88路。票价制定和优惠方面,原“常金巴士”采用2—14元的阶梯票价,不享受刷卡、扫码优惠政策;88路采取一票制,单程4元,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免费乘车,普通市民刷卡、扫码乘车均执行常州公交乘车优惠政策,市民出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开通至今,88路日均客流近1200人,日均营收超2500元,百公里客流和营收均超市区线路平均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超预期。
三是用好“组合拳”,绿色出行体系更加完善。强化规划引领,我局牵头公安、资源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编制新一轮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为后期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深入推进“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发展,围绕地铁建设和“两湖”创新区等板块建设,组织实施片区线网优化,年内新辟、优化线路共27条,陆续填补了武进区中梁百悦汇、新北区顺园九村、天宁区未来智慧城、钟楼区白云南路等区域的线网空白。开通社区微循环公交10条,包括全市首条健康巴士555路(潞城公交中心站——第七人民医院)。增加公共自行车点位41个,地铁沿线300米内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衔接率达100%。响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开通溧阳—广德全市首条跨省毗邻公交,毗邻公交总数达16条,常州市与周边毗邻区(县)基本实现公交衔接互通。
数据显示,常州市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绿色出行占比超过72%,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排名全省第二,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高居全省第一。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
小区停车问题多年来都是社会关注焦点,不少群众反映,希望在小区周边增加路内夜间停车泊位,请问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常州市对此有无相关工作计划?
【顾 锋】
近年来,市公安局秉承“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理念,配合住建部门多途径、多形式增加停车供给。其中,结合96个老旧小区改造,在小区内部挖潜增加停车泊位1万个;结合花园新村、清潭新村、龙船浜等大板房拆迁,利用临时空地设置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会同属地街道、社区,在市区57个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5088个。
路内夜间停车泊位在一定程度缓解停车供需矛盾的同时,必然会对非机动车路权造成影响,导致机非混行,降低通行效率,乃至带来事故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将按照“科学、合理、按需”的原则,有序增设路内夜间限时停车泊位,对于城市主干道周边小区及停车资源较为充足的小区,控制调整路内停车泊位数量。同时,积极会同资规、住建等部门,通过挖掘退红线区域停车资源、差别化停车收费、智慧停车管理、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挖掘停车资源潜力,在确保安全和畅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缓解小区停车难题,为群众停车提供便利。
【王志新】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