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共创美好生活。12月2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医保局、总工会、团市委四部门聚焦“常有颐养”“常有众扶”两项民生工程,用一组组亮眼数据和一项项利民举措,见证暖暖的“民生温度”。
常有颐养: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幸福晚年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17家,机构床位2.5万余张,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72%,一级以上养老机构占比达58%,构建起了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评价体系。
全市今年新建改造10家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特色养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总数达32家,发挥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枢纽功能。
全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拓展机构养老的外延。今年,常州市为2500户困难老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已为超过1万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改造。
今年,全市新增6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助餐点总数达304个。常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在天宁区开展试点建设了家庭养老床位316张,缓解了护理型养老床位结构性矛盾。
自今年1月1日起,常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目前,参保人数438.03万人,筹资标准100元/人(分别是个人30元、财政30元、基金40元)。长护险制度实施后,全市共有207家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相继纳入定点。截至目前,累计23371名失能人员选择居家上门机构提供服务,1339名失能人员选择入住养老机构,979名失能人员选择入住医疗机构的专户病床,2666名失能人员选择租赁辅助器具。
常有众扶:分层分类保障,共享改革成果
近年来,常州市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针对不同类别的困难群体,实行分层分类保障,让全社会共享改革成果。
持续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站点建设,在去年主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已建成服务站点20个,实现大市全域覆盖,切实满足全市群众租赁辅具的需求。
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机构为支撑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打造“德康驿站”常州服务品牌。全市建成标准化服务站点20个,全年服务居家精神障碍患者从去年的3000人提升至今年的6000人以上。
今年,常州市积极推进“梦想小屋”建设,改善困境儿童学习生活空间,构建常态化关爱帮扶机制,帮助困境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项目计划全年建设“梦想小屋”400间,目前已建成421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在帮助受助困境青少年改善居住房间条件的基础上,常州市还为每位受助人提供价值5000元的关爱帮扶物品。
为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休息难、饮水难、充电难等问题,常州市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206家。常州市还积极推进户外劳动者意外伤害保障、职工健康体检、工会大病互助保障,其中“职工健康体检”已完成51097人,“工会大病互助保障”已完成152490人,“意外伤害互助保障”已完成121690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