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2017年卫生计生为民办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17-02-10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0日上午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 2017年卫生计生为民办实事项目

发布人员:王 莉 常州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

          虞国良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汪晓东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刘志洪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主 持 人:陈结平  常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

陈结平 常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陈结平】: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我市卫生计生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常州市卫计委主任王莉女士、副主任虞国良先生、副主任汪晓东先生、副主任刘志洪先生为我们作相关情况介绍。下面首先欢迎王莉主任介绍情况。

王 莉 常州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

【王莉】: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新闻媒体朋友们见面。首先感谢大家一路相伴,共同关心支持常州卫生计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共同见证促进改革发展成果的群众共享。

健康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便捷、服务更周到。近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市民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目标,每年持续推出卫生计生为民办实事项目,让群众享有卫生计生有温度的惠民服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惠民。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我市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居民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为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同时建立健康档案。五年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类22项扩大到12类45项,人均补助经费从45元提高到60元。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9%,有效控制甚至消除了多种传染病,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五年前下降了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妇女两癌筛查、儿童口腔干预、脑卒中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人群100多万,为公众科学防病提供了健康保障。特别是妇女两癌筛查,共发现乳腺癌171例,宫颈癌153例、癌前病变3166人,极大提高了早诊早治率。建设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系统,在全市55个社区设置275个监测点,一旦监测指标异常,系统能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息,更好地保障了饮用水卫生安全。

改善医疗服务设施惠民。我们围绕“一体两翼,调整中间,做强东部,均衡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思路,加快改善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城市东南西北中均有三级医院布局。市二院在城南新建的阳湖院区,市肿瘤医院在城北新建医院,市七院在城东原址新建的门急诊综合楼,市德安医院异地新建新院均投入使用。在城西异地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新建450张床位的病房大楼,市中医医院启动建设新的急诊病房综合楼,常州市康复医院迁建西太湖健康产业园。近五年来,医院重点建设项目8个,共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项目27个,60%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省级示范基层医疗机构。极大优化了我市医疗资源布局和医疗设施条件。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惠民。我们改革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我市实现了区域型医联体全覆盖,建成共建专科型医联体床位550张,影像、检验、病理、心电等集约化诊断中心21个,每年下派三级医院专家300人以上到基层服务,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全面实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配备自助挂号机、检验报告取单机、电子叫号排队系统,提供预约诊疗、诊间支付,方便群众就医。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日间手术,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努力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群众费用负担。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中心23个,相关专科专家集中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建设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300个,建成率达99%。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我市为省内首批全面创成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城市。

优化计生服务管理惠民。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出“掌上计生APP”,已有1138人通过手机办理生育登记服务,进一步简政便民。实行免费婚检,婚检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病毒筛查、早孕和妊娠跟踪等方面服务,5年来受益人群达8万余人。对5万名农村孕产妇给予50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为10万名妇女免费提供叶酸。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增加产儿科床位供给,全市产科床位近1300张,儿科床位近1000张,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二孩累计出生13880人。随着高龄孕产妇增加,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风险增大,分别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建立了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问题。建成春晖家园37家,生育关怀基地50家,为全市特别扶助对象购买提供住院护理服务综合保险。在企业、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建成康健驿站23家,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康和维权服务。

加快智慧健康建设惠民。建成了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辖市、区子平台、城区各级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已经全部接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面实现辖区内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公卫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的自助查询管理。建成的健康常州网站是面向居民的健康门户,通过即时短信身份认证,可以查询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提供专业健康教育、健康知识库及就医就诊指导。智能电视、健康网站与移动医疗APP一起,形成了“三屏融合”的智慧健康服务支撑体系,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多种方式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实现了综合管理、妇幼系统、双向转诊、移动监督等务实应用。中以远程心电医疗服务项目列为国家卫计委试点项目,我市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城市。

实施健康教育促进惠民。广泛传播健康知识,深入开展“天使”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建设,全市累计建成省健康镇(街道)3个、健康社区134个、健康促进医院25家、健康促进学校284家、健康单位52个、健康食堂(餐厅)192个;建成健康主题公园(广场)35个、健康步道71条、健康小屋121个。组建了6700余名的天使志愿者队伍,推出医院导医导诊、社区健康共筑、医德之星垄上行、健康大讲堂、春晖行动、医讯网络平台六大志愿服务,联动线上线下,24小时公益不间断,累计开展活动600余项,惠及群众百万人次。五年来,通过推送健康常州微信、郝大夫在线等,为市民提供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健康在线咨询2000余场次。

过去的五年,我们致力于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让全市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82.22岁,高于省人均期望寿命4.7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1/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2.5‰。

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民生的情怀、科学的方法、实干的韧劲,在“健康常州”建设征程中不断开拓创新,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健康福祉,努力实现“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常州日报记者

【常州日报记者】:

目前我市已经开展的日间手术有哪些?是否每家医院都能开展?开展日间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有保障吗?

汪晓东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汪晓东】:

日间手术是指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不包括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根据病情需要住院时间可延长至48小时内,实现短平快的模式。

江苏省卫计委现推荐日间手术病种共计20个病种,1个手术方式,具体病种如下:血栓性外痔、结直肠息肉、乳腺纤维腺瘤、老年性白内障、斜视、声带良性肿物、耳前瘘管、包茎包皮过长反复感染、膀胱及尿道结石、慢性尿滞留、输尿管结石、腹股沟疝、乳腺良性肿块、大隐静脉曲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体表肿块、输尿管开口囊肿、头皮肿块、膀胱结石、膀胱肿瘤。

目前,日间手术模式正在常州深入地推开,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能不同程度开展相关日间手术,手术病种囊括江苏省卫计委推荐的20个病种,并有部分医院根据自身实际增加了日间手术病种。应该说,日间手术的推开,极大地方便患者,对医院效能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保障了医院实施规范、安全诊治。管理中制定严格流程,制定细则,日间手术病人的转归(出院)有明确的出院标准,医院管理过程中予以规范和强化,医保结付的政策也有支持和保障。

中吴网记者

【中吴网记者】:1.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辞中说“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常州市这方面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虞国良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虞国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辞中说“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极大地鼓舞。常州是在2012年,由原市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主要在城市进行,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2014年,原市卫生局与财政局,物价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规范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省里把新北区作为省级试点地方。2016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深化签约服务内涵,大力推行个性化签约服。目前,全市共签约67万余名居民,个性化签约服务2.48万人。我们主要的重点人群是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等,聚焦的重点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病患等。同时,我们将通过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医保支付、价格调控、便民惠民等措施,鼓励城乡居民自愿与家庭医生签约。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中吴网记者】:2.二孩时代已经来临,儿产和产科病床数量,今年会增加多少数量,与之相应的专业医护人员将有怎样的增加?有没有持续增长的培训计划?

【虞国良】:根据妇幼年报统计,2016年二孩比例占整个新生儿的39.58%。为全面保障二孩政策实施,迎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到来,常州市卫计委通过各项措施,加大供给侧改革,多管齐下迎接二孩时代。市二院阳湖院区、肿瘤医院新北院区先后开设妇产科,近两年,市级医院新增产科床位204张、新生儿科60张。今年市一院将新开设产科床位21张,新生儿科10张;市二院将增加一个产科病区,床位40张左右;新建成的溧阳市人民医院也将增加产科、新生儿科和儿科病床;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项目预计2018年投入运行。根据全市十三五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产科、儿科床位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增长20%左右,产科床位达到1700张左右,儿科床位达到1200张左右。在人才培训方面:市一院经过1年多的筹备,产科医生、护理人员和助产士引进和培养已经全部到位。市卫计委将进一步增加对产科和儿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的转岗培训和培养;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为龙头,建设市危重孕产妇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促进全市产科和儿科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较好地满足妇女儿童就医需求。

江南时报记者

【江南时报记者】:1.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建有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建立的档案对居民平时就诊有什么帮助?

刘志洪 常州市卫计委副主任

【刘志洪】:

建立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各大医院实现互联互通,对公众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建立了一套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体检信息、医院诊疗信息、献血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这个平台,在各家医院实现了互联互通。

这个档案向公众开放,居民可登陆“健康常州”门户网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询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我市通过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每日可采集所有医院和部分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约2.3万条门诊病历、3.3万张处方、近2000条住院、400多次手术和5000项检验检查信息,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依个人身份证号统一归集,并可通过健康档案浏览器实现共享调阅,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对患者既往病史及诊疗信息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帮助提高诊断能力,也有助于公众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江南时报记者】:2.常州移动医疗App有哪些功能?如何使用?后续有何功能扩展?

【刘志洪】:常州移动医疗App是2015年由常州市卫计委和微医集团倾力打造的首家市级集约式移动医疗平台,采集了全市包括武进、金坛、溧阳等1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供包含医院简介、医院导航、预约挂号、健康自诊、体检查询、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六大功能。市民可到任一主流APP市场(或百度)搜索“常州移动医疗”进行下载,或微信公众号关注“常州市移动医疗平台”,实名注册后使用。这个平台不同于每一个医院的APP,把区域内大的医院信息整合起来。后续将不断延伸功能,扩展体检和检查检验信息查询范围,逐步增加支付缴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功能。

新华日报记者

【新华日报记者】: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人才与科教方面,今后5年,市卫计委有何部署?

【王莉】:

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确立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市党代会也进一步明确了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建设健康江苏、健康常州,卫计系统广大医务人员是支撑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主力军,医学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大力推进“科教兴卫、人才强卫”战略,进一步加大重点学科与人才引进培养,提高医学技术创新发展能力。

一方面,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5名以上全科医生。实施儿科、精神、老年医学、护理、急救、康复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另一方面,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实施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培育计划,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英国剑桥大学医院合作UKeMED项目以及在常共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等,同时与大院大所合作开展一些专科联盟的项目、实验基地地建设,通过合作,招引一批紧缺人才。到2020年,建成省重点学科、创新团队1-2个,省重点专科25个以上、市重点专科100个以上、卫生创新团队20个以上;引进和培养38名以上卫生领军人才、70名以上卫生拔尖人才、60名以上医学博士。通过医学人才和学科建设,更好地为群众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