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储能作为助力可再生能源开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正成为市场竞逐的“新赛道”。
乘风而上,动力(储能)电池产业迈向千亿级
作为驱动溧阳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动力(储能)电池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正朝着“全国最强产业地标”阔步前行。今年1—8月,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实现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78.5%,预计2024年产业产值可达1200亿元。
围绕动力(储能)电池领军企业加码布局,溧阳串起了一条产业腾飞的“链”。现已形成以江苏时代、上汽集团为龙头,集聚了璞泰来、北星新材料、科达利、紫宸等国内知名动力(储能)电池全产业链项目6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
随着一个个创新平台纷至沓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集聚,一批批新兴企业加速崛起,并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行业。天目先导首创国际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技术、中科海钠首次实现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上的示范应用。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全固态电池核心专利与技术的电池企业,其自主研发的360Wh/kg固态动力电池处于行业顶级水平,并即将量产、装车……
通过培强动力电池产业、引育先进储能产业、深耕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电动溧阳”等方式,溧阳市实现了从发电侧、电网侧到用户侧的储能全场景应用快速发展,为竞逐“新赛道”提供了优渥的环境。
风起云聚,创新要素聚集形成发展“强磁场”
有了新思路,更要探索新“门路”。
2017年,溧阳重点从生产端向创新端发力,与中科院物理所展开了深入合作,搭建了国内首个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方向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现已发展成为布局全面,面向市场,集测试分析、失效分析、资质认证、技术开发、工程放大、智能制造、高价值信息服务、高端培训为一体的研发型企业。
多年来,研究院建设了针对电池研发的完备分析仪器平台,从材料到电芯和系统的工程化平台,同步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与联合实验室,支持初创公司孵化,推动产业基金落地,推行“一站式”专业服务体系等多项措施,吸引国内外在先进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方面的优秀研发团队共同在研究院合作开发,加速助推我国先进储能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孵化科技型企业14家,服务客户群体覆盖电池材料、电池产品、终端车企、终端储能、高校院所及其他测试机构等全产业链领军单位超400家。
作为一个县级市,迄今为止,溧阳已建立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13家,为推动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风生水起,栽下营商“梧桐树” 引得凤凰竞飞来
近年来,溧阳市以打造全国“储能技术”引领地为目标,不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在体制机制、科技政策、产业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出台了数十个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政策文件,为我省乃至长三角、全国的创新型县市建设、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借鉴。2021年,溧阳市因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突出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为提高企业投资便利化程度,溧阳市深化“免证园区”建设和“区域评估”改革,探索“独立审查官”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流程及时间;持续推进奖补工作落实进度,今年兑现高企奖励资金2335万元、高企培育资金560万元,合计2895万元;2019年到2021年间,溧阳市科技减免税从2.62亿元增长到9.2亿元(其中高企减免所得税5.65亿元、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减免所得税3.56亿元),年均增长87%,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3个月后,溧阳将迎来由40多个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此评选并发布对储能产业未来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和代表中国工业水平的标杆产品。立足于储能产业发展的全国视角,溧阳愈发憧憬有更多储能产业发展的“溧阳方案”随之落地,期待这场大赛为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的溧阳带来更多的支撑和驱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