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工商联不断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创新探索工作,引导全市工商联各级商会组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指导服务质量,保持定力、凝聚合力、提增动力、精准发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培育一批中国特色一流商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商会组织284家,其中市直属商会55家。33家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95家商会获评全省“四好”商会,常州市安徽商会等25家商会组织荣获“全省工商联商会组织先进集体”称号。
强化党建引领 把准商会建设政治方向
持续推进“两个全覆盖”,统筹指导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组织应建尽建,目前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组织数达206个。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活动,先后到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嘉兴南湖、安徽金寨等多地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50余场次,引导广大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实施商会党建书记项目,组织商会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开展“两优一先”评比,选树商会党建示范点,培育商会党建特色品牌。深入实施“1+4+N”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商会党建与会建深度融合。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先后与医院、银行、学校等机构党支部累计开展共建活动150余场次,推动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服务发展大局 推进商会组织扩面提质
围绕“万亿之城再出发”,聚焦全市“532”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结合全市“1028”产业体系和商会组织发展现状,加快组建新型商会,扩大商会组织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覆盖面。成立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商会、钟楼区数字经济商会等新兴产业商会,推动新材料产业链创新、升级、重构,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立市艺术投资业商会和市民营连锁服务业商会等行业商会,助推我市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强北京、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异地常州商会的资源发掘力度和筹备组建速度,扩大常州乡贤朋友圈。积极邀请异地常州商会参加常州重大科技、经贸、文化等活动,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促进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常州加快集聚。
聚焦赋能增效 激发商会发展内生动力
按照“四好”商会建设标准,坚持有内容、有特色、有影响、有经验“四有”商会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举办“扬帆新能源 产学研精英会”和“走进舜山小镇 助力乡村建设”等常商沙龙,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联合开展“常商在行动 安全零距离”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构建“政府部门+商会+企业”的安全生产共建共治长效机制,引导会员企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商事调解,目前已成立45家商会人民调解组织,聘任174名调解员。引导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支持各商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东西部协作,促进共同富裕、履行社会责任上彰显商会担当。与市外经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并缔结友好单位,推介越南、泰国园区,深化与泰国泰中国际企业家联合总会的交流合作,助力商会和民营企业阔步“走出去”。
完善制度规范 推动商会建设强基固本
召开全市商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常州市工商联促进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商会领导班子、打造职业化秘书处工作队伍、建立系统化商会人才培养体系,破解建设发展之困,探索创新发展之道。构建多层次规范化常态化商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建设高质量商会领导决策人才和服务管理人才。选优配强商会领导班子,完善商会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商会的凝聚力、执行力、影响力。坚持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聘、用、管、建”一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维敏捷、业务精通、工作高效、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商会服务管理团队。研究编写《商会基本工作规范》,努力实现会议活动、人员配备等要求标准化,人事安排、财务管理等流程规范化,分工轮值、决策实施等规矩制度化。按照“一会一品”建设要求,围绕政治引导、经济服务、诚信自律、社会治理等方面设计工作品牌,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持续推动商会工作出新出彩。选树一批政治引领强、队伍建设强、服务发展强、自律规范好的商会作为培育对象,努力打造一批可观、可感、可学、可复制的中国特色一流商会组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