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 正文

解读《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2-07-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根据《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市政府关于全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以及省经信委关于各地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二五”期间指导全市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将《信息化规划》作为市重点专项规划,成立了由相关部门、行业专家、研究机构联合组成的规划课题组。课题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信息化若干重点领域就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前期调研工作,客观的分析了 “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围绕全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战略方向、主要目标、重要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展开了专题研究。

  在《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座谈、书面反馈等方式连续多次征求了全市主要政务部门、通信运营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注重上下衔接,认真衔接国家和省级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密切联系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努力使编制过程成为集聚众智、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

  主要特点

  《信息化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市信息化建设基础和发展环境,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规律,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新要求,着力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信息化规划》既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又充分体现了改善民生、信息惠民的公众意愿。二是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的关系。注重“面”与“点”的衔接,在明确经济、政务、社会等各方面信息化发展的发展目标,同时充分分析分解主要任务,落实关系全局、影响长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三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立足于我市信息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和产业优势的同时,努力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农业现代化、民生幸福工程等发展的新需要,丰富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四是产业支撑和技术应用的关系。努力发挥常州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优势资源,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龙头,鼓励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产用互动的双赢局面。

  主要内容

  《信息化规划》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全市“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对我市“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全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部分对全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进行了明确;第四部分对一批重大建设工程进行了规划;第五部分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由“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两部分组成。“十一五”期末,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为0.757,超过省平均水平,列全省第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绩和问题”从“国民经济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信息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电子政务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以集约化为特色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7个方面来总结。“‘十二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从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常州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既是国家和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人民群众对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客观需求。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化规划》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纲领,明确了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以及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步伐;加强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电力等领域智能化建设,为我市逐步建成“智慧城市”奠定基础的总体思路。

  根据总体思路并立足于常州信息化发展实际,《信息化规划》确定了“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效益优先,共享协同;开拓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共建,安全可控”四个原则,作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综合考虑信息化的支撑要素和应用领域,《信息化规划》提出,“到‘十二五’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超过0.85,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两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和工业要素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对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关键作用;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新进展,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跃上新台阶;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民信息素质普遍提高;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运营系统充分整合,‘智慧城市’初步建成,催生一批新应用和新业态,保障民生幸福、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快速发展。”并据此提出了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6个方面具体发展目标。为增强目标的可实施、可评价性。《信息化规划》集成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已形成共识的24个可量化指标,创制了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十二五”时期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三)重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围绕主要目标,《信息化规划》提出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六大重要任务、十项重大工程,明确了各项重要任务的主要内容、路径和措施。

  一是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信息化规划》主要明确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加快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等内容。提出了农村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全面推进3项工程。

  二是以技术创新和集约化发展为目标,做优做强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我市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据此,《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坚持以高端化、高新化、高智化为导向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坚持以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内容。提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四大”国家级基地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物联网产业培育与智能应用示范3项工程。

  三是以共享协同、政务公开为重点,深化政务信息化应用。政务公开、资源整合、业务协同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任务。《信息化规划》明确了集约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核心业务深度融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利用和业务协同开发等内容,提出了电子政务深化推进工程。

  四是以服务民生为导向,推动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发展。《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贴近民生、惠及全名的社会信息化发展,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构建食品和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实现城乡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以城市市容、市政、交通、环保、应急处置等领域管理和服务为重点,强化城市智能化管理等内容。提出了智慧生活的网上社区、数字健康、数字教育、市民卡、智慧旅游5大工程。

  五是以升级融合和集成利用为宗旨,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载体。《信息化规划》明确了推动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宽带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三网融合发展为契机的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基础网络提速升级;大力促进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基于光纤宽带、3G网络、WLAN、云计算中心、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电子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等内容,提出了基础设施集成升级工程。

  六是以维护政务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宗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化规划》明确了进一步完善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全市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加强自主信息安全产品推广应用等内容,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为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建设统筹指导,《信息化规划》采用规划带重大建设项目的方式,确定了14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需要政府引导推动的市级信息化重点工程。

  (四)政策措施

    为推动各项重要任务落到实处,明确从“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重视新形势下信息化研究工作、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完善信息化投资机制”五个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障机制和推进措施,并对做好《信息化规划》的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