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热点回应 >> 正文

精巧·精准·精锐

——南京银行常州分行行长肖炎访谈录
发布日期:2013-12-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作为国内首家登陆上交所的城商行,南京银行近年来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我市等省内外城市设立了9家分行。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来常州刚满半年的南京银行逆势而上,迄今已完成存款30亿元,贷款20亿元,投行业务18亿元。
  “利率市场化并不可怕。”南京银行常州分行行长肖炎日前淡定地说,“金融市场依然很大,更多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我们正在踏着市场的节奏稳步前行。”
  扎根武进,独辟蹊径走市场
  记者:多数到常州开设分行或支行的银行,都把总部设在城区,你们却选址在武进,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肖炎:这正是我行紧贴市场的一个举措。
  来常州设立分行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知,常州的民营经济非常活跃,而武进是民营企业的集聚地。在武进设分行,首先是接地气,能够深入武进乡镇,熟悉小微企业的运作;其次,加快了我行建立支行的步伐,下一站就可以铺开到金坛、溧阳。
  记者:到武进之后,面对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客户,你们是怎样快速构建渠道,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的?
  肖炎:贴近市场。银行要找客户,客户也在找银行。常州分行一共60个人,仅仅依靠60双腿是跑不过来的,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与企业有效对接的渠道。首先,我们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有效平台,寻找银行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半年时间内,我们已与武进、新北、戚区、天宁、钟楼80%的乡镇对接,年内将实现100%对接。其次,我们通过《常州日报》等媒体在广大企业中的影响力,把自己推向市场。再者,通过服务过的企业口口相传,创品牌,树口碑。
  流程再造,文化建设是关键
  记者:除了物理网点建设、市场渠道构建之外,南京银行常州分行还有哪些接地气的举措?
  肖炎:人员的本地化。目前我行员工90%是本地人。贴近市场,首先人要与市场贴近。
  记者:据了解,常州分行现在的员工来自于我市十几家银行。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文化烙印统一融合到南京银行的文化体系中,进而融入常州本土文化呢?
  肖炎:文化建设很关键。在常州发展,必然要兼收并蓄常州文化与我行原有的文化,制订统一的制度、标准、流程。开张以来,我们每遇到一个案例,就开一次会,把各方意见记录下来,求同存异,梳理一次制度流程。每周三下午都会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逐渐形成一整套既切合本地实际、又体现南京银行特色的文化体系。
  效率优先,快速辨识优质客户
  记者: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业务,南京银行靠什么吸引客户呢?
  肖炎:如果说有什么能让我们在常州市场杀出一条血路,那就是效率优先。效率是抓住市场、维护市场的根本。效率并不是简单的短平快,客户来了就贷,而是依托完善的标准流程、专业的金融知识,快速判断企业风险和收益。一笔贷款拖几个月,而到最后一刻还是没做成,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的一线营销人员,既要能快速抓住客户,也要敢于放弃客户。
  记者:具体来说,如何辨识优质客户呢?
  肖炎:我们采取风险控制前移的做法,总结了观察、分析、判断企业的10大方面。比如,是否符合我行的信贷政策,像当前造船业我们是不碰的;法人代表、企业基本状况如何,包括法人代表的私生活、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指标;资产负债表等最基本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企业资产是否能与贷款相匹配,等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会搞小分队“突然袭击”,深入到潜在客户企业周遭逛一圈,观察其生产状况。通过这一招,已经避免了好几个不良案例。
  通过这10大方面的分析,一般两天左右我们就能判断这个客户做还是不做。最快一周左右给予答复,一个月左右放款。
  在我看来,虽然目前银行业有很多新生事物、新兴事物,如P2P借贷平台、互联网金融等,但存款和放款始终是银行的根本。创新立足于传统,只有把基本业务做实做透,才有资格谈创新。不然,所谓创新,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记者不由得感到,在一个个大行林立的金融市场上,南京银行却有着它的精巧、精准和精锐,有着它独特的过人之处。正是这种过人之处,才使它踏着市场的节奏稳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