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1月15日下午4: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新闻发布厅(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1年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情况
发布人员:梁一波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史政达 市政协副主席、市住建局局长
杭永宝 市教育局局长
王 莉 市民政局局长
朱柏松 市卫健委主任
主持人:孙洁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孙洁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孙洁茹】
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每年集中力量办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是常州市政府坚持多年的重要制度安排。为了让民生实事更加顺应民意,在刚刚结束的常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经过全体代表的投票,选定了2021年度常州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现在,召开“聚焦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情况”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介绍今年常州市的民生工作安排。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梁一波先生;市政协副主席、市住建局局长 史政达先生;市教育局局长 杭永宝先生;市民政局局长 王莉女士;市卫健委主任 朱柏松先生;我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孙洁茹。
今天应邀出席的新闻媒体有:中新社、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广电总台、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商报、江苏工人报、江苏法制报以及本市的媒体。对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梁市长作新闻发布,大家欢迎!
梁一波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梁一波】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广大媒体朋友围绕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提升常州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深入一线采访报道,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抗疫情、战洪涝、稳增长、促发展的常州故事,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传播事实、稳定民心、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州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常州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票选出了10件民生实事项目。去年,我们又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大代表票决制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各级各部门克服疫情对项目推进的影响,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实现所有项目当年办结、取得实效,有力提升了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着重介绍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票决出来的2021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有关情况,下面,我向各位通报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有3个分项目: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主要是: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儿童医院迁建、市七院二期病房大楼、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中心。新增1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二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13家三级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建设常州市“一站式”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统一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电子健康卡、健康档案调阅等服务。三是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水平。建成投运标准化“德康驿站”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13个,服务精神障碍患者3000人。
(二)教育惠民工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57个,竣工24个,其中幼儿园12个、小学6个、初中4个、高中2个;增加学位16500个,其中幼儿园6030个、小学7020个、初中2250个、高中1200个。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造提升6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为全市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创建省健康促进学校60所。
(三)优化养老服务。重点放在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上。常州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我们将为12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对2220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为3000人提供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提升改造33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四)交通畅行提升工程。有3个分项目:一是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通行效率。重点是深化中心城区学校、医院等堵点治理,在14条主、次干道实施“路长制”。“学生专车”乘坐率提升15%。中心城区信号灯路口联网控制率达95%,50个主要路口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40%主干道“绿波”控制。二是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8万个。在4个商业区、9个住宅小区周边道路增设夜间限时停车泊位780个。公共停车泊位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总数达10万个。三是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农路50公里,改造农危桥14座。
(五)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将全力以赴保就业、稳就业、促创业。全市将采集、开发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新增参保大学生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支持大学生创业2000人,开展职业技能补贴培训12万人次。
(六)生态绿城建设。这是常州多年打造的民生品牌。今年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继续实施生态绿城建设“六大工程”。推进沿长江生态复绿、延陵东路两侧绿地、龙游河生态绿道等一批生态项目,实现增核2000亩、扩绿1000亩、连网20公里。二是建设“五好河道”、“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重点建设“五好河道”15条,“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20个。完成200个问题小微水体整治,2000个小微水体纳入长效管护体系。
(七)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棚户区改造。今年我们将实施81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内容包括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筑物外墙及停车设施、适老设施等。同时,继续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新开工17000套,基本建成10300套。另外,去年启动实施的中心城区28.2万平方米“大板房”整治项目,今年要实现异地置换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八)轨道交通2号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今年要完成轨道交通2号线15个站点周边地区和部分站点间道路沿线的综合整治,使沿线面貌焕然一新。整治内容包括:站点周边道路、市政管线、景观照明等基础设施提升,口袋公园、绿化景观改造升级,临街建(构)筑物外立面出新等。另外,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同步优化公交线网,确保沿线各站点300米内公交线路、公共自行车衔接率达100%。
(九)文旅惠民工程。主要有3个分项目:一是老城厢文旅提升。完成“常州三杰”纪念馆整体提升工程并对外开放。完成意园修复工程。完成常州盛宣怀故居(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对外开放。二是新建15家“秋白书苑”。三是举办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包括举办精品文博艺术展览50场次,组织专业文艺院团惠民演出60场,到农村地区送戏1000场、送电影8000场、送书50000册,等等。
(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今年我们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扩建公厕185座。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实施治理的规划发展村达到95%以上,设施运行率达95%以上。实施“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组全覆盖。深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530个,省级“五有”标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6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疏浚农村河道160万立方米。
二、关于民生实事项目遴选的有关情况
去年10月初,市政府启动了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的编排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广泛征集、深入调研、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形成12个候选项目、包括28个分项。关于候选项目的谋划编排,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广泛征集、深入调研,扎实开展项目编排。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全媒体征集民意。我们坚持开门办实事,通过全市各大新闻媒体以及市政府官方网站、“常州政企通”、“我的常州”APP等平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对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共收到涉及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城市建设管理、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意见建议417条。我们评选出“金点子奖”10名、鼓励奖30名,并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全部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部门申报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参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市民的意见建议,形成实事项目申报方案。陈金虎市长高度重视民意征集工作,认真阅读了每一条建议,要求有关部门充分吸纳。陈金虎市长还主持召开3场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对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二是重实效深入调研。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力求找准民生实事的方向和重点,科学制定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比如,市教育局深入调研了全市中小学学位需求,排出了今年的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市公安局就交通畅行提升工程专门听取各界意见并进行实证研究,这些都增强了民生实事项目的针对性。三是多轮次修改完善。在广泛征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对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初排。之后,召集各板块和市相关部门对初排项目进行了多轮论证会商,优化整合为12个候选项目,然后逐项细化完善,明确项目内容、资金来源、投资额度、完成时限等。随后,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候选项目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市人代会票决。
(二)聚焦重点、回应关切,精心谋划民生项目。主要体现了“五个聚焦”:一是聚焦“八个更”要求。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排出了8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20亿元。这是常州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更”要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明确的具体民生任务清单。我们把项目清单中今年实施的项目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的重点内容。二是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尽管常州在群众的口碑中素有“民生幸福城市”等美称,但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年我们在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教育惠民工程、优化养老服务、生态绿城建设、交通畅行提升工程等项目中,突出了“补短板、强弱项”,希望通过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逐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是聚焦省高质量考核指标和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凡是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中我市相对落后的民生方面的补短板项目,全部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编排范围。同时,将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尽可能纳入我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中,难以纳入的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编入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四是聚焦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我们紧抓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机遇,下大决心,啃下老旧小区改造这块“硬骨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计划全年改造提升81个老旧小区,新开工危旧房改造17000套,28.2万平方米大板房异地置换房项目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五是聚焦打造特色民生品牌。常州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打造了不少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地位的民生工作品牌。因此,我们在谋划今年民生实事项目时,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并举,持续提升一批特色民生品牌。譬如围绕打造养老服务“三项融合”品牌,我们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13个标准化“德康驿站”,进一步做好常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全国精防一枝花”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在完成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之后,又分两期实施2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确保2号线通车之时城市面貌有新提升,擦亮常州文明城市品牌。
三、关于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推进
选好民生实事很重要,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更关键。今年我们将在总结和发扬以往好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规范流程、积极保障、强化督查,确保把每一件实事项目办实、办好、办出精品。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去年,我们成立了陈金虎市长亲自挂帅的民生实事项目落实专班。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专班推进机制,会后将立即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工作,每个项目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主管市领导,责任到人、限时完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推进,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所有民生实事项目落实了资金,工程项目实行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惠民工程、优化养老服务、交通畅行提升工程等项目都有社会资本参与。三是强化考核监督。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继续由市政府督查室列入年度督查工作重点,实行“按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观摩”制度,加强跟踪问效和督查问责,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完不成进度和质量要求的约谈提醒,推动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市政府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同时,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立足自身平台媒介,加大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实事项目的社会知晓面和群众参与度,积极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我主要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梁副市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中新社记者提问现场
【中新社】
教育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近年来,常州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增加,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中计划增加学位16500个。请问杭永宝局长,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外,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教育局将采取哪些措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杭永宝 市教育局局长
【杭永宝】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常州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实施新优质学校创建,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教育现代化水平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在“三个化”上聚焦聚力,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聚焦聚力现代化,提升保障水平。2021年,我们将投入31.2亿元,实施57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项目,进一步缓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力争天宁、钟楼等辖市区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投入1.5亿元,推进学校实验室、教室智慧照明、校园信息化提档升级工程,确保88%以上的中小学装备水平达到省一类标准。
二是聚焦聚力均衡化,提升育人水平。让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通过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新优质学校创建等方式,使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学校比例达90%以上。让更多的群体得到实惠,通过实施蓝天计划,确保90%以上的流动就业创业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让更多的区域均衡发展,通过实施常武一体化、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推进区域、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聚焦聚力专业化,提升师资水平。2021年,我市将重点围绕“招、轮、育”三个关键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招”,就是完善城乡统一的教师招录机制,拿出“优才计划”的45%用于招聘乡村教师,让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任教。“轮”,就是推进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交流轮岗教师数达2100人以上,超过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5%以上;“育”,就是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城乡优秀教师牵手行动等平台的作用,加快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市级以上“五级阶梯”优秀教师比例达18%以上。
近年来,我市在全省首创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市教育局将通过“四个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一是严格审批程序。依法依规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受理和审批程序,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机构不得以家教、托管、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等培训业务,严格把住入门关。
二是严格监督管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完善长效管理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随机抽查调研,重点查处无证无照、有照无证等违规办学行为。
三是严格年检制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年检工作,建立白名单制度,年检合格的继续办学,并在官方媒体上公布其名单;年检基本合格的限期整改到位后可继续办学;整改期限结束未达到办学条件或年检不合格的终止其办学资格。
四是严格督导考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规范校外培训发展情况纳入对辖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考核体系,督促辖市区加大查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校外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发展。
新华日报记者提问现场
【新华日报】
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占户籍人口24%以上,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常州去年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请问王莉局长,今年将采取哪些改革创新举措,来大力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增强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王 莉 市民政局局长
【王莉】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对常州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是最符合我国国情、最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一种养老模式。我们将从“四个一批”入手,切实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完善一批法规政策,推进试点改革更加深入。配合推进《常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调研,从立法层面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我们还将开展加快编制出台《常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0-2035)》,进一步优化设施布局,构筑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抓好居家养老援助服务、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以及养老护理员岗位补助激励等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实落地,完善政策体系支撑。
二是探索一批创新模式,助力养老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庭养老护理床位”试点,打通政策壁垒,由养老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规范的照护服务。同时试点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建立“时间银行”服务标准体系,发布志愿项目、招募志愿者,并加强跟踪督导。
三是落地一批实事项目,让“幸福养老”更加触手可及。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33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站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强化评估和监管,为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洁、精神慰藉等6大类18项优质上门服务。按照 “一户一案”为22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重点开展室内无障碍改造提升和如厕洗澡安全改造等项目。为7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开展辅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并给予政府补贴。线上养老地图和线下养老咨询相结合,将养老服务政策、组织机构、服务指南等信息通过“我的常州”APP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方便老年人作个性化选择。
四是培育一批专业人才,促进养老服务水平再提升。依托常州康养学院和实训基地,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届时,除了专职的养老护理员,包括照护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员等也可报名免费参加培训。组织养老机构负责人、为老社会工作者、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等行业重点人才进行素质提升培训,培养引进一批养老行业高端人才。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系列评比活动,增强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现代快报记者提问现场
【现代快报】
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问史政达局长,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今年将重点实施哪些项目?有哪些亮点工程值得市民和游客期待?
史政达 市政协副主席、市住建局局长
【史政达】
谢谢您的提问。
自去年7月份以来,老城厢复兴发展围绕“一环三轴十片区”滚动实施一批项目,高标准推进“常州三杰”纪念馆、青果巷二期、盛宣怀故居、大成殿、文庙等历史文化修缮项目;高质量推进老城厢范围内老旧小区全覆盖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杨柳巷、茭蒲巷、五角场东村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高水平焕新片区通道,推进罗汉路、红梅路、椿桂坊、麻巷、铁市巷等道路提升改造,其中,改造完工的“百年学府路”罗汉路和“最美林荫路”红梅路,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受到市民点赞。
今年,老城厢复兴发展将继续遵循“精准定位、精心规划、精美设计、精致打造、精明运营”原则,重点推进“塔寺园”片区一体化和文化宫片区、大庙弄片区及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等相关项目。主要亮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文旅+”为老城厢赋能,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修缮项目。修缮提升盛宣怀故居,延伸连接青果巷二期,打造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乡愁记忆的青果巷街区展示窗口;恢复文庙,与前后北岸、意园等形成完整的文庙历史文化片区;挖掘红色经典,升级“常州三杰”纪念馆,打造秋白书苑,打响“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是坚持“夜复兴”点靓“塔寺园”片区,打响“龙城夜未央”夜间经济品牌。推进以天宁宝塔、天宁寺、红梅公园为核心的“塔寺园”一体化夜景照明,提升宝塔基础照明,焕新“东南第一丛林”,创新应用雾森系统和激光技术营造沉浸式光影互动体验,力争农历新年为全市人民展现一场震撼心灵的宝塔光影视听盛宴。实施红梅公园全景式照明提升工程,围绕“阁、园、塔、寺”设计了红梅夜赏、文笔风韵、四季塔影、龙城象教四条主题夜游线路,与天宁宝塔光影秀形成场景联动,全面构建龙城夜游地标景观。
三是坚持以“绣花”功夫打造文化宫片区,成为推介城市形象、承办重大群众活动和商业路演的“城市主客厅”。实施工人文化宫大会堂及广场景观优化,塑造城市地标性建筑;实施购物中心改造提升、前后北岸和万博广场业态重塑等工程,连接市二院及周边改造区域,整体打造购物中心商圈;对周围重要建筑及广场自身构筑物进行亮化提升,推出文化宫广场灯光秀,打造夜秀、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宿一站式消费新体验。
常州电视台记者提问现场
【常州电视台】
常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疫情控制最好的地区之一。我们注意到,市委、市政府在组织抗疫的同时,也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请问朱柏松主任,常州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朱柏松 市卫健委主任
【朱柏松】
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的关心关注。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格外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建言献策。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的《常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即将定稿。市卫健委专门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快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在全市原有28家发热门诊基础上,新建8家发热门诊,总计可提供260间留观病房,发热门诊区域布局的均衡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明确了3批次市级定点收治医院(市三院、西太湖医院、市四院),总床位数达1673张、重症监护床位设置数达178张,达到两个10%的要求(即新冠救治床位数占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总床位数的10%,重症床位数占新冠救治床位数的10%)。各医疗机构按照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提前配足配齐医疗物资储备。
二是加快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机构能力建设方面,推进市、区两级疾控机构办公用房、人员编制、实验室、仪器设备4个指标达标建设,市本级的4个指标在全省排在前位。去年底,天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投用。近期,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新北区公共卫生康复中心已陆续开工建设。在疾病监测方面,市一院、市三院、武进人民医院等5家综合性医院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市一院、武进人民医院开展流感和住院肺炎监测,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26家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检测能力达每日4万以上样本。
三是完善工作预案和开展培训演练。组织开展区域聚集性疫情暴发远程推演、新冠肺炎小规模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实战演练。全市630名流调人员全部培训合格,随时待命。
四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民生领域突出短板问题,当前和下一步,我们重点推进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三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已开工的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七院二期、市儿童医院迁建项目,同步推进9家医院的感染楼建设项目。组织13家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为群众提供便捷就医渠道。
【孙洁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