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常州市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0-08-31   字号:〖

 各辖市、区文体广电和旅游(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发改(经发)委(局)、商务局、教育局、工信局,常州经开区经发局、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常州市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常州市商务局          常州市体育局

常州市教育局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坚持“大旅游”理念,实施“旅游+”战略,加强对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的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会展和体育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助推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旅游、会展、体育资源优势,全面深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与会展、体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旅游+会展”“旅游+体育”市场主体,构建全市会展旅游、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把旅游、会展和体育经济培育成常州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加快建设常州文旅休闲明星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激发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构建和完善旅游、会展、体育产业体系。

——消费引领,优化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体育消费需求为宗旨,培育壮大旅游、会展和体育企业主体,加快旅游、会展、体育供给侧改革,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服务水平。

——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旅游、会展、体育产品和项目,加大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打造优质品牌,扩大我市旅游、会展和体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强化监管,规范发展。加强旅游、会展、体育市场管理和监督,推进产业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扩大同长三角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市旅游、会展、体育产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市旅游、会展、体育三大经济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扩内需、调结构、促消费、保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成为全市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会展业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培育年收入过亿元的会展企业1-2家,各类会展活动超过150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5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旅游渗透整合优势,构建“旅游+”全产业融合的大格局,推进三大经济横向融合发展。加强中沙文旅月亮船、焦溪季子文旅综合开发、东方盐湖城青青源境等项目的服务保障。加快旅游集聚区会展场馆建设,重点推进曹山未来城国际会议中心、茅山国际会议中心、长荡湖国际会议交流中心等一批优质会展场馆建设。依托西太湖、太湖湾、茅山等湖泊、山地、森林资源,培育太湖湾帆船俱乐部、茅山飞行营地、茅山汽摩基地、自行车生态运动公园等一批复合型、特色化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基地;发挥文旅、会展与体育等业态融合叠加效应,推出一批产品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综合体项目。

(二)打响特色特有品牌。重点围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加快打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百年工商•智造名城”等品牌。扩大“文化100”“常州文化旅游节”“常走大运”等一批文旅活动的全国影响。加快培育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品牌活动。持续提升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等展会,培育新能源电动汽车博览会、互联网大会等一批新兴领域专业展会;加快引进足球、乒乓球等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广、国际影响力大的重大体育赛事,全力办好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常州赛区)、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全国女排联赛、女篮联赛等重大品牌赛事,提升西太湖、茅山山地等半程马拉松赛事品质。鼓励体育企业举办体育产业专业展会,探索创办常州运动休闲体验季、体育休闲博览会、体育产业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支持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展会落户常州。

(三)繁荣城市夜间经济。打造“龙城夜未央”品牌,加快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特色商业街和综合体推进景观亮化、环境美化工程,重点培育古运河两岸、青果巷、南大街、江南环球港、迪诺水镇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引导运河5号打造“常州最文艺夜生活”品牌。鼓励开展夜间节事活动,重点打造“龙城灯会”“激情之夏”“运河风情”三大夜间文化旅游节庆;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等夜间开放,推出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等夜间文旅消费打卡地。发展“剧场经济”,打造一场大型演艺、一批小剧场演出,策划一批名人故居夜间小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引导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旅游区等优化夜间产品。支持各类球馆、游泳馆、射箭馆等时尚体育场馆建设,延长夜间开放时间;鼓励开展夜跑、夜骑等潮流运动,积极引入和举办知名夜间体育赛事。扩大常州美食影响力,挖掘地方饮食文化特色,打造美食网红热点,推出一批老字号特色主题餐饮,打造可游、可逛、可体验的“八大美食夜市”。

(四)丰富产品服务业态。聚焦消费新热点、新趋势,布局、拓展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产品。鼓励发展与休闲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相适应的租赁式公寓、汽车租赁、景区直通车等服务,支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加快制定出台规范发展旅游民宿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民宿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依托体育场馆、会展场馆、主题公园、老城厢、乡村旅游区打造主题文化、乡村野奢住宿产品。深入挖掘传统特色商品,加大非遗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重点培育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大麻糕、萝卜干等成为城市首选“伴手礼”。打造“常州礼遇”服务品牌,体验有底蕴、有温度、有仪式感的待客之道。新改建一批城市灯光球场,发展社区健身房、无人健身房、24小时健身房等新业态。鼓励旅游企业设计开发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

(五)壮大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国有旅游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股,增强国有旅游企业活力;支持龙控、晋陵、天目湖等龙头企业,打造国内领先的专业文化旅游产业集团。鼓励本地会展企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形式实施集团化发展;支持会议酒店、度假酒店开拓会展市场,提升招展、策展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

(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布局,重点新建一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服务综合体;优化长三角快速旅游交通体系,建立覆盖广泛、标准统一、设计精美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进一步提升旅游厕所建设水平;实施现有大型展馆的改造提升,完善周边配套服务。依托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建设集对客服务、行业监管为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集会场管理、会务服务为一体的会展移动服务平台,集赛事发布、票务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七)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凝练城市宣传口号与形象标识,借助制造之都、宜居之城、常乐之州的城市名片,精心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打响“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宣传用语。加强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实施重点客源市场差异化营销,策划传播热点,基于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带动常州话题量和传播量,打造一批常州元素的网红打卡地。实施“北上京津冀、南下广深珠、西拓豫陕川、深耕长三角”战略,组织开展“常州文旅推广周”“长三角万人游常州”“环太湖联盟走进常州”等推广活动。加强会展行业整体形象塑造,实施会展业营销推广,对重点品牌会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宣传,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影响力。深度参与国际体育交流,积极申办品牌价值高、市场影响力大的重大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重大赛事落户常州。

五、保障机制

(一)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建立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发展推进的部门联系工作机制,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市文广旅局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体育局、工信局、教育局等为责任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争取资金支持,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健全市、辖市区工作网络,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旅游、会展和体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各级发改、自规、住建、农林、水利、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会展和体育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项目土地使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建立市级旅游、会展和体育项目库,完善行业统计和监测机制。

(三)重视市场综合监管。加大对旅游、会展和体育企业的服务指导,督促行业经营者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建立市场联动监管机制。推进旅游、会展和体育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规范有序、健康文明的市场环境。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防范、风险预警、紧急救援体系。

(四)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和培养新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旅游、会展和体育融合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建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支持在常高校开设旅游、会展、体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多渠道培养旅游、会展和体育复合型人才。

 

附件: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研究发展推进专班重点任务汇总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