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壮大,一个区域的腾飞,都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两个加快”创新推进中,金坛区对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猛增,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是破题之策,更是融入全区发展大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举。
校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近年来,金坛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登记备案校企技术合同金额近5亿元,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校地科技合作平台、校企合作等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金坛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一批协议,共建了一批研发平台、聘请了一批专家,引进或合作开发了一批项目。特别是金坛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17年来先后吸引了171名清华学生来到金坛,助力132项课题研究,探索构建了“一个基地、一众人才、一批成果”的合作模式,有效帮助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柔性引入科研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加快人才引进。近年来,金坛区校企合作不仅注重解决方案,更注重人才的引进,既帮助企业搭建了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华罗庚高新区构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集聚了以信维通信、中航锂电为首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为园区企业吸纳了东南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的人才团队,同时一些企业还走进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实行“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培养了真正的实用技术型人才。作为金坛校企合作的先行者,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成立研究中心、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智能制造学院等。通过多年发展,走过了实习就业、订单培养等阶段,逐渐拓展到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科研合作等方面,合作模式进一步多元化。
政企合力,破解融合困境。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实践性强、直接面向产业的工科类专业,高校科研人员的产业化视角不够,导致研究方向偏离市场实际需求。同时,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保持观望态度。为此,金坛区将产教融合从高职类提升到本科及研究生类,每年和企业征集一部分科研岗位发布到高校,对感兴趣的课题高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对接,既让高校能够有目的地去研究课题,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出台《关于印发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企业接纳学校学生实习。学徒培训达到中级工水平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达到高级工水平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达到技师水平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达到高级技师水平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补贴标准根据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逐步提高。
为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下一步金坛区将围绕“三新一特”产业,不断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全面合作的产教融合特色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