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结果反馈 >> 正文

常州“专精特新”企业情况调查问卷的结果反馈

发布日期:2021-12-0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为更好的培育、服务与激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于2021年11月08日至2021年12月08日开展常州“专精特新”企业情况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
  1.贵企业所有制性质:
  国有企业(0%)
  集体企业(0%)
  民营企业(80%)
  外资企业(20%)
  混合所有制企业(0%)
  2.贵企业经营规模属于:
  年纳税销售300万元以下(20%)
  年纳税销售300-2000万元(20%)
  年纳税销售2000-40000万元(40%)
  年纳税销售40000万元以上(20%)
  3.贵企业行业类型:
  电子(0%)
  纺织服装(0%)
  化工新材料(20%)
  机械(40%)
  建材(0%)
  生物医药(0%)
  冶金(20%)
  服务业(0%)
  其他(20%)
  4.贵企业对专精特新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完全不了解(60%)
  部分了解(40%)
  非常了解(0%)
  5.近3年来贵企业研发投入:
  逐年增长(80%)
  基本不变(20%)
  逐年减少(0%)
  6.贵企业主要的研发机制是:
  企业独立运作的专门机构(40%)
  与高校及/或科研院所等合作的专门机构(0%)
  与上下游合作的专门机构(20%)
  有专职研发团队但无专门机构(20%)
  其他(20%)
  7.近年来,贵企业每年获专利数量情况:
  逐年减少(0%)
  基本不变(40%)
  逐年增加(60%)
  8.您对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情况满意度:
  满意(60%)
  一般(20%)
  不满意(0%)
  不好评价(20%)
  9.贵企业的专精特新产品和同类产品相比,特色主要体现在:
  工艺、技术不同(60%)
  针对特殊的消费群体(0%)
  品牌优势明显(0%)
  特殊的原材料(0%)
  其他(40%)
  10.企业“专精特新”技术或产品取得的路径是:
  独立研发(60%)
  和大企业合作研发(0%)
  和其他中小企业合作研发(0%)
  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20%)
  与高等院校合作研发(0%)
  购买其他企业、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20%)
  11.贵企业对产品生产遵循何标准
  国际标准(80%)
  国家标准(20%)
  行业标准(0%)
  企业标准(0%)
  没有标准(0%)
  12.目前企业有无卡脖子技术难题:
  有(60%)
  无(40%)
  13.为解决卡脖子难题,企业的策略是:
  独立攻关(20%)
  联合攻关(20%)
  购买专利(0%)
  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60%)
  14.贵企业的盈利能力: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0%)
  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20%)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
  不清楚(0%)
  15.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是:
  研发成本(60%)
  融资成本(0%)
  纳税负担(20%)
  人力成本(20%)
  16.您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贵企业发展的满意度:
  满意(20%)
  一般(40%)
  不满意(40%)
  不清楚(0%)
  17.贵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和联合攻关:
  非常常见(0%)
  比较常见(20%)
  比较少(20%)
  很少(40%)
  从未有过(20%)
  18.在和产品配套的大型企业合作中,是否接受过大企业的技术指导:
  是(60%)
  否(40%)
  19.是否和大企业进行过技术合作:
  是(80%)
  否(20%)
  20.贵企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缺能工巧匠(0%)
  缺高端人才(40%)
  融资困难(0%)
  用地难(0%)
  创新不足(40%)
  其他(20%)
  21.着眼创新,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研发力量不足(20%)
  研发投入不足(40%)
  研发氛围不浓(0%)
  政策支撑不足(20%)
  专利保护不力(0%)
  其他(20%)
  22.贵企业专利被侵犯的情况:
  非常严重(40%)
  比较严重(0%)
  不太严重(40%)
  从未出现(20%)
  23.企业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多选):
  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浓(40%)
  专利保护专门人才不足(60%)
  企业专利保护成本高昂(40%)
  企业无专利保护机构(40%)
  法律不健全(20%)
  政府专利保护不能有效匹配企业需求(20%)
  其他(20%)
  24.关于创新的外部支撑,您认为(多选):
  应进一步强化上下游协同和联合攻关(40%)
  应进一步引导校企合作、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40%)
  应实施更积极的柔性人才政策(20%)
  应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信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作用(0%)
  应注重打造专精特新创新联合体(40%)
  其他(40%)
  二、总结分析
  企业基本情况分析:本次参与调查的企业,从企业性质来看,80%为民营企业,20%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占主导性地位;从企业行业上看,20%化工新材料,40%机械,机械行业比重较大;从企业规模来看,40%的企业年纳税销售2000-40000万元,20%的企业年纳税销售300-2000万元,20%的企业年纳税销售300万元以下,全市小微企业占据较大比例。
  企业研发创新方面:近3年来贵企业研发投入,80%的企业逐年增长,20%的企业基本不变,表明企业的研发意识比较强;研发机制方面,企业独立运作的专门机构占比40%,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合作的专门机构占比20%;对于创新成果转化情况60%的企业比较满意,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
  专精特新发展方面:企业“专精特新”技术或产品取得的路径60%的企业属于独立研发;20%的企业是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60%的企业表示专精特新产品和同类产品相比体现在工艺、技术不同。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技术攻关存在难点。一方面,着眼创新,60%的企业表示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60%的企业对于卡脖子问题找不到策略;另一方面,高端技术人才缺乏。40%的企业表示企业转型发展缺乏高端人才团队。
  二是各项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60%的企业表示研发成本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同时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20%的企业提出人力成本逐年上升,还面临纳税、融资等其他因素。
  四、下一步举措
  1.扩大人员招聘途径。强化人才政策,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研发人员,建议人力资源等部门加大对企业多形式招工的宣传,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企业与高职类院校在校学生实习合作,进一步吸引人才来常就业。
  2.加大政策倾斜。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立扶持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差别化发展。对于获得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在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和适当倾斜。
  3.引导企业创新。一方面鼓励全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指导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化平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和市场开发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