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武进区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坚持审批和服务双轮驱动、线上和线下协同发力,用心用情念好“快、减、优”“三字经”, 努力为企业开办提供流程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服务,擦亮“武A服务 进无止境”营商环境品牌。
一、着眼“快”字,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1、深化“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企业开办专区,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备案、发票领用等6个环节合并成企业开办1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流程链条,推动“企业开办”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累计工作日8小时内办结企业开办环节,今年1-11月,武进区新增企业8041户,总量达70966户,增量和总量均名列全市第一。为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实施意见》的改革要求,将企业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推出“药品销售一件事”“餐饮服务一件事”“便利店一件事”等多种主题服务模式,实行工作规范和服务指南“标准化”,明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9项内容,通过“一件事”主题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服务“一条龙”办理,最大限度地促进各服务环节的整合和优化,推动武进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深化“1+N”一站式注销改革。为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打通企业从准入到准营再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武进区出台《关于推进武进区企业注销“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强化科室之间、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高效联动,整合全链审批环节,实现“一个环节”办理。目前,注销“一件事”改革已实现营业执照与药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19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一次性注销,让经营主体 “进退自如”。
二、围绕“减”字,打破企业开办传统模式
1、减“成本”,集群注册登记改革让创业更便利。为了降低小微企业创办初期的运营成本,武进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集群注册登记改革,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开展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大力支持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发展,为缺少资金、没有办公场所的创业者提供登记注册便利,经营场所不再成为创业“门槛”,有效减轻创业压力,让创业更便利,起步更容易。常州龙城金谷南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家提供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服务的托管机构,收取的管理费远低于市场中的第三方中介收费,托管机构还为“托管”企业提供代办营业执照、银行开户、发票领取、社保登记、会计记账、会议安排等业务往来和商务活动等相关服务,为托管企业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服务。截至11月份,已有4家托管机构通过集群注册为71家企业提供托管服务,拉动创业就业人员600余人。
2、减“跑动”,分支机构实现全区通办。为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武进区出台了《企业分支机构“全区通办”工作方案》。在武进区登记的企业,可选择就近的区级、镇级(开发区)企业登记窗口办理企业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证照遗失补领业务。通过打破属地办理的限制,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审批效率,满足办事群众“就近、便利、高效”的办事需求,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突出“优”字,打出便利化服务组合拳
1、帮办代办精准助企。武进区探索建立全领域全过程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区政务帮办代办促办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将市场准入、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三大领域的高频事项纳入服务范畴。区镇村三级设立23个“帮吾办”服务点,并逐步扩展至水电气及银行、邮政等社会网点,各服务点按照“有标识、有人员、有清单、有网络”的“四有”标准进行统一建设。建立“1+3+X”模式的帮办代办队伍,即各服务点设1名以上专职人员,各镇(街道)成立市场准入、项目建设、公共服务领域3支帮办代办小分队,其他部门、村(社区)配合工作,将服务由“柜台式”向“入户式”转变。按照“自愿委托,无偿帮办”的原则,为申请人提供咨询指导及一门受理服务,及时移交文书资料,并由申请人进行满意度评价,形成服务闭环。
2、部门协同服务青年。为服务青年创业,武进区行政审批局牵头人社局、团区委等部门,打造“青武创客帮帮团”“武青柠”青年服务站,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加强与高校、企业、创业载体的协同联动,不定期开设“企业开办培训大讲堂”,打造青年创业服务链,为青年创业提供注册登记、银行开户、税务开户等全流程的指导服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将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吸纳进帮帮团,由企业开办逐步向开办后的纳税、年报等业务延伸,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帮助青年创业者实现“能创业”到“创成业”的蜕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