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为历年最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大学生个人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事关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我市于5月29日召开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做好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有新的提高。
7月4日,常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常州市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促进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引领计划、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等6个方面共21点提出了工作要求,并在以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明确了多项新的政策措施。现将要点内容解读如下:
一、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一是开发更多就业岗位。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目标予以考虑。充分发挥公共投资和社会投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今年组织提供不少于5万个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是引导面向基层就业。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前培训补贴政策,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5年年底。四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同时带动2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当年新招用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如何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一是做好服务接续。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受户籍限制)提供实名制服务,力争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率和有就业服务需求毕业生接受服务率达到100%。二是推进就业见习。结合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使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够参加就业见习。落实见习期间生活补贴、带教老师补贴、留用奖励等各项补贴政策。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组织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鉴定,并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创新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四是强化就业帮扶。将零就业家庭、优抚对象家庭、农村贫困户、城乡低保家庭以及残疾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对毕业年度内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对毕业年度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
三、如何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一是加强创业引领。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高校学分管理,并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生和毕业五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开业指导和跟踪辅导等服务,确保2014年完成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10000人,创业培训2000人。二是降低准入门槛。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实行税费减免。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按规定实施税费减免及优惠政策。四是加大金融扶持。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市自主创业的,可申请10-5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五是设立创业引导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大学生创业培训、初次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大学生创业园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六是强化孵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创业场地、创业设施等硬件建设,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省级、市级大学生创业园。
四、如何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就业咨询指导。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就业岗位进校园、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大讲堂”,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和职业能力,引导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二是促进岗位供需对接。根据高校毕业生特点及求职需求,优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实现就业。三是维护公平就业权益。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不按时支付工资等违法行为。消除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简化有关手续。
五、如何进一步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从今年起各高校定期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情况监测制度,及时调减就业率持续偏低专业的招生计划。二是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