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2019年常州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一)实录
发布日期:2019-12-26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5日下午2: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19年常州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一)

发布人员:胡   鹏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顾   锋   市公安局副局长

                 于巧锡   市民政局副局长

                 周忠华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袁茂新   市住建局副局长

主  持 人: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志新】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我市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今天很高兴请来了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鹏先生、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先生、市民政局副局长于巧锡女士、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忠华先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袁茂新先生,下面先请胡鹏胡书记介绍相关情况。

胡鹏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胡鹏】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今年以来,常州教育坚决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在教育惠民中砥砺奋进,在提升质量中努力拼搏,在改革创新中逐浪前行,瞄准民生实事精准发力,聚焦人民期盼奋勇争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在今年常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和“中小学课后服务”列入2019年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的总体完成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首先,给大家通报一下学位资源供给情况

市教育局始终将增加学位资源供给作为今年的重大任务,精心部署、层层落实,组织专人摸排市、辖市区两级教育现状,精准测算未来几年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二孩政策实施、普通高中招生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各学段教育资源缺口数据,科学编制《常州市2019-2025年教育资源短缺解决方案》,筹措建设资金,制定开工期限,倒排施工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借这个机会,向各位记者朋友通报一下今年工作的成效:2019年,全市新建、改扩建教育重点项目50个,截止当前,已经竣工27个项目,在建21个项目,2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市本级已竣工项目1个,在建项目6个;溧阳已竣工项目6个,在建项目1个;金坛已竣工项目7个,在建项目3个;武进已竣工项目4个,在建项目3个;新北已竣工项目5个;天宁已竣工项目2个,在建项目3个,3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钟楼已竣工项目2个,在建项目4个。

全市已竣工项目共增加学位18900个,其中溧阳2130个(幼儿园1170个,小学960个);金坛5490个(幼儿园1260,小学2880个,初中1350个);武进3720个(幼儿园1800个,小学1920);新北4800个(幼儿园1530个,小学1920个,初中1350个);天宁1500个(幼儿园420个,小学1080个)钟楼1260个(幼儿园1260个),有效地缓解了学位紧张的问题。

下面,为大家通报一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情况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人大代表高票票决通过的民生实事项目。市教育局积极回应百姓关切,本着“服务优先、挖掘潜力、及时反馈”的理念,努力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经过统计,今年春季学期,全市有324所中小学正式实施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中占比96.4%,有超过15.4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39.2%;秋季学期,全市有321所中小学实施课后服务,占比93.5%,有超过14.6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35.2%,赢得广大家长的广泛好评。为了把中小学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实事做实做好,我们在三方面下了功夫。一是研判出台相关政策。先后制定《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暂行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通知》,明确了课后服务范围和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安排、收费原则、参与服务人员合理取酬、考评与奖惩要求,确保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二是及时反馈推进。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现场推进会和观摩会,探索推进课后服务中所形成的主要做法、经验及取得的初步成效。并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资源、服务内容、师资队伍创设了“常州样本”。三是加强督促指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后多次检查调研各辖市、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察看课后服务专用教室,实地了解课后延时服务管理制度、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各地各校不断增强课后服务能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的具体范围和对象、内容、时间安排、收费原则等相关信息因时间原因,我不再赘述,大家可以通过常州教育官方宣传渠道获取。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党政期望值大、人民关注度高。常州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会形成一些好经验、好典型、好办法,希望记者朋友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教育、用更多的笔墨点缀教育、用更强的声音宣传教育。

以上就是今年教育局民生实事项目向各位记者朋友通报的情况。如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请提问。

【王志新】谢谢胡副书记的介绍,下面请顾锋副局长介绍情况。

顾锋  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顾锋】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市政府《2019年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表》部署要求,牵头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在市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管、教育、交通运输、城建集团等部门和各辖市区的协同配合下,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今年三季度全国“交通健康指数”发布,我市为71.15%,高于全国平均值10.7个百分点,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第3。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增泊位1万个。会同市住建局和各辖市区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年内新增停车泊位10100个;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和各辖市区编制《常州市停车专项规划(2018—2035年)》;会同市司法局推动《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政府立法,已完成《办法》送审稿,现正在征求意见中;会同市教育、住建、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制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配套建设地下接送中心专项规划,19所学校启动地下接送中心建设,年内建成启用青龙二实小、西林幼儿园2个地下接送中心,其他17个正在建设中。

(二)“智慧停车平台”接入公共停车泊位3.6万个。会同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城建集团,推动成立常州智慧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建成“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及“常州停车”APP,年内“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接入公共停车泊位3.99万个,新增停车泊位地磁感应装置1400个,依托“常州停车”APP为用户提供泊位查询、停车预约、电子支付等功能,提升了停车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三)为15个老小区设置限时停车泊位450个。会同市住建局开展中心城区重点住宅小区“乱停车”治理工作,建立住宅小区停车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交警、物管、城管、社区和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六方共治共管”机制。年内,在15个老小区周边施划限时停车泊位482个,其中光华公寓周边46个、坛园周边12个、西新桥二村周边59个、红星新村周边43个、龙船浜新村周边85个、星鑫家园周边32个、机械新村周边58个、枫丹花园周边51个、星港花苑周边36个、玉带公寓9个、民丰窑18个、新庆花园12个、东方花园15个、清凉新村6个、北环新村由市交通运输局利用闲置空地设置停车场,供小区车辆停放,不再施划限时停车泊位。

(四)持续开展“乱停车”综合治理。以实施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为契机,开展南大街街区停车建设与管理试点,年内施划黄色禁停标漆160公里、“禁停路”标识228组,设置“禁停提醒标志”633块,安装阻车护栏16.9公里、阻车石柱2671根,新增违停抓拍设备189套、车载移动抓拍设备4套,调整违停抓拍设备204套,其中迁移设备25套,179套设备由抓拍路内违停转向抓拍道板违停,扩大了严管区域。从8月1日起,在全市部署开展机动车违停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违停贴单、监控抓拍、记分处罚、强制拖移、现场查处等措施多管齐下,年内查处违法停车116.6万起,同比增加16.9%,违停强制拖移9832辆,实施差别化收费管理,路内停车泊位日均周转率提高33.3%。省公安厅实地测评,今年三季度我市示范道路违停车数0.82辆/公里(小于2辆/公里),位列全省第4。

(五)推广定制公交+专业校车“学生专车”,缓解沿街学校拥堵问题。会同市教育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和天宁、钟楼区政府,依托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学校、企业“一车五方”联席会议制度,排摸底数、调查需求、加强对接、形成合力。今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开学以来,新辟局前街小学和中山路校区、博爱小学专业校车线路3条,开通专业校车线路16条、定制公交专线6条,沿线设置停靠站点448个,“学生专车”累计接送学生27.43万人次,减少学生接送车辆21.3万。6所学校周边8条主要道路平均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4.5%,学生家长对“学生专车”满意率达92.5%,其中“专业校车”满意率100%。10月24日,全国21家都市报总编辑来常集中采访报道,专门乘坐体验定制公交+专业校车“学生专车”,对我市创新开通“学生专车”、积极破解学校“门前堵”做法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11月6日,深圳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考察团专门来常考察我市“学生专车”运行情况。

(六)调整载货汽车限制通行区域,扩大高污染车辆禁限行区域、路段,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按照市委市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2018年12月25日,市公安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部分区域车辆限制通行的通告》,2019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政策,发送告知短信13.8万条,印发《致广大货车驾驶员的一封信》10万份,走访限行区域内物流、工业、商贸企业383家,帮助企业合理调整货运计划。同步启用“网上线路单办理系统”,“不见面”审批21.4万件,审批通过率82.9%。在外围控制区31个路口、中心控制区23个路口设置电子警察32套,日均抓拍“闯禁区”违法数由限行初期的2998辆,减少至目前1221辆,减少59.3%。

【王志新】谢谢顾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于巧锡副局长介绍情况。

于巧锡  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于巧锡】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与督促下,我们把养老作为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养老服务“三项融合”的常州品牌,获得省政府的督查奖励。

常州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1.4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9%,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全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明显。今年,市人大通过票决将“优化养老服务”作为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充分体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和老年人之所需。市民政局将办好民生实事项目作为首要任务,紧扣目标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完善政策体系、严格责任分解考核、强化统筹联动协同,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夯实载体,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

围绕“新增日间照料中心6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75%和42%;新增老年助餐点60个”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地位。全市今年新增日间照料中心8个,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75.8%和45.8%,新增老年助餐点60个,目前全市老年助餐点达599个,完成设定目标任务。一是优先资金保障。各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的比例不少于50%,省补养老专项资金的60%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共投入近8000万元用于支持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促进居家养老运行社会化、实体化进程。二是完善政策支撑。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拟定12条完善体系、提增能力、创新模式的具体路径,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补齐短板、扩面提质。三是升级智慧养老。打造民政云平台智慧养老系统,归集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数据,统筹市、区、街、居四级监测和监管,整合涉老数据及关联应用,建成全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综合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养老服务管理提供及时更新、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推动居家呼叫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

二、着力满足刚需,推动养老机构医养融合高质量

围绕“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59%”目标,着力增加刚需型护理型床位供给,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深入推进医养融合,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09家,护理型床位总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59%。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出台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推进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发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等一批政策文件,形成紧密配合、相互支撑的协同推进体系。特别是在省内率先出台医养融合发展政策基础上,上半年又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5—20万元补贴。二是强化质量提升。市政府召开了推进会,开展百家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在对标《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全面排查整治的同时,切实发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的“基准线”作用,探索建立“等级评估+标准化建设+信用评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养老院服务发展机制,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整体提升中进一步深化医养融合。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引导和整合高校、中职教育资源,在江苏常州技师学院成立了常州康养学院和实训基地,常州大学、江苏常州技师学院等院校还增设了康复治疗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专业,为养老服务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制度,为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发放一次性补贴及入职补贴等。挂牌设立中芬养老合作示范基地,开展养老护理产业及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三、着力托底保障,推动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

围绕“为3000户困难老人家庭居室进行适老化改造”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强化保障城乡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职责。一是为困难老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投入900万元,按每户补贴3000元的标准,采取“改造+适配”灵活组合的方式,提供46项产品清单供老年人进行选择。该项目通过评估确定改造家庭名单,按“一户一案”要求制定改造方案,为确保工程质量,委托第三方全程跟踪审计,并对改造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评估资料和改造前后的文档图片形成电子化档案永久保存。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二是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切实承担起城乡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职责,建立健全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及时调整落实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在农村五保、城市“三无”等老年人托底保障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优先满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积极回应老年群众美好生活愿景,整合“三社资源”,开展“一起来益起来”项目,实施为老等公益服务项目118个。三是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联合公安、司法、财政、卫健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提升农村留守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着力激活市场,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高质量

围绕“设立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点10个”目标,创新推进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试点和社区租赁试点,加大对养老服务市场的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是构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网络。完成了全市10个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站点建设,并已开始对社会开放租赁服务,服务范围可覆盖全市30%的社区。采取享受政府服务、社会运营试点、家庭合理分担的方式,优化整合养老服务各类资源,为失能、高龄、残疾老年人提供包括手摇护理床、防褥疮床垫、助行器、淋浴凳等24种康复辅助器具的租赁服务补贴,为家庭养老提供更多便利,并以此为抓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构建服务网络、提振消费能力、提高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率,建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的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落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各项扶持政策,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养老服务业,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数占比达到70%,4家养老服务企业获得省级养老服务创新示范企业、省级养老服务重点项目的支持。全市首家央企运营管理养老机构、首个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常州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开业运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三是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充分发挥集聚区和展示中心等平台集聚资源要素的作用,成功举办了第39届中国(常州)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博览会暨第7届常州“康养+”产业推介会,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领导出席,吸引国内外政、产、学、研、用等各界代表和专业人士逾3万人参会,擦亮了“康养常州”的金字招牌。

通过努力,今年“优化养老服务”的民生实事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全市养老服务实现了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但随着老年人消费需求升级,对养老服务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立足全市老年人养老需求,锐意改革创新,始终担当实干,努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质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有温度和厚度的答卷。

【王志新】谢谢于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周忠华副局长介绍情况。

周忠华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忠华】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3年,我市为着力加强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创新的提出了开展全市域“生态绿城”建设,并于当年完成了规划编制。通过5年的实践,“生态绿城”已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为常州营造和谐宜居环境、提升环境容量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常州市始终坚持围绕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核心,采取增核、扩绿、联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建设、城镇公园绿地建设、生态细胞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绿道建设等六大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市民源自“生态绿城”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生态绿城建设工作连续多年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涌现了一批如横塘河湿地公园、皇粮浜湿地公园、高新商务区中央公园、新龙生态林、长沟河社区体育公园、溧阳护城河滨水休闲绿带等一批优秀建设项目。

生态绿城建设是一个涉及到规划、建设、养护的系统工程,市绿城办主要负责规划、统筹和推进,辖市、区及相关部门具体承担建设任务,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近两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围绕已经建成的生态绿城工程项目,实现生态效益向生态价值转变。如去年建成的社区体育公园项目,通过托管模式开展项目活动,从而保障管理资金正常运转;再比如我们的小黄山,通过生态绿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废弃宕口得到了复绿,小型工业区实现了清退,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作为常州西北部的稀缺山水资源的优势逐步凸显,旅游人数逐年增加,逐步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为生态治理创新提供了常州样本。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2019年,生态绿城建设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突出“协调、品质、生态、特色”环境四美建设目标,重点推进基础深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步走战略,构建山水林田湖城市景观格局,持续打造、打磨生态产品,努力提高城乡人居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和群众幸福感。

生态绿城建设年度工程项目安排上,继续突出了生态与惠民的主题思想,在传统的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生态廊道、生态细胞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生态”与“绿”的内涵,将“健康绿城”、“畅流活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统一纳入至“特色主题建设”工程类别。

工作推进层面,通过优化三个机制,推动具体工程项目实施。一是完善监督机制,由市人大委托市审计部门对生态绿城建设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审计整改进一步完善了监督制度,规范了市、区两级及项目承担单位建设工作的管理。二是强化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到年度目标任务的每一个项目,将生态绿城建设考核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考核,强力推进;三是创新协调机制,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不定期会议协调,全流程推动项目实施建设。全年重点实施了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生态廊道、小游园建设等33个民生实事建设工程,均已完成年度任务,实现增核4000亩、扩绿2500亩、连网50公里。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提升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水平。列入2019年年度任务的溧阳造林绿化工程、长荡湖生态清淤工程(五期)、四棚洼生态公益林土地复绿工程、太湖(武进区)重要保护区提升工程、滆湖(武进区)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小黄山生态修复综合开发(一期)等8项生态源保护工程已全部完成年度任务,涉及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红线)区4000亩。

二是聚焦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持续推进实施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计划的直溪湿地公园、金西园区绿地公园、经开区中心城区综合提升工程、虹西路绿化工程、横塘河西侧绿化工程、常金匝道旁绿地等9项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年度任务,实现扩绿2500亩。

三是围绕提升生态绿城建设水平,推进骨干河道、重点道路等两侧生态绿道、亲水廊道建设,构筑面向公众的大生态、大休闲绿道网络体系,2019年完成了长荡湖大道绿化景观工程、武进高新区永安河庙桥段景观工程、护社河生态廊道等8项生态廊道工程;永安河生态绿道等2项生态绿道工程任务,实现连网近50公里。

四是开展小游园建设提升,推进生态惠民。2019年列入计划的勤滨绿地、云祥绿地、景福绿地等6个小游园建设提升项目,现均已完工。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志新】谢谢周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袁茂新副局长介绍情况。

袁茂新  常州市住建局副局长

【袁茂新】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常州住建人防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19年我市在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和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情况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是2019年度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年内由市住建局牵头组织完成了9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任务,分别为:溧阳市文化新村、燕山南村,金坛区景潭花园一二期、丹丽花园,新北区兰翔二村,天宁区城市花园、国泰名都,钟楼区万博花苑、百大康桥;改造总建筑面积达71.5万平方米,惠及住户6233户,总投资额近8000万元;获得2019年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引导资金940万元。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强化适老改造、鼓励增设更新电梯、改善环境卫生、完善停车设施、打造安全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加固修缮房屋、规范物业管理等。

主要工作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得到改观,提升了公共环境、修缮了部分房屋、改善了生活配套设施,畅通了下水管道,添置了技防监控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增设了文体设施,丰富了小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小区居民得到实惠,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支持,部分原老小区居民自愿搬迁过渡配合创建,在环境提升的同时小区房屋也得到了升值,业主满意度普遍提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改造前的老小区由于基础设施破旧、治安状况较差,居民投诉、信访不断,经过创建后,小区功能设施、绿化环境、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特别是具备条件的引入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完全封闭式管理,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小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促进了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综合长效管理,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组织有力,按照“加强领导、以区为主、部门联动”的基本原则,我局积极牵头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各辖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形成了以区为主、部门联动的科学合理的高效工作机制。二是全民参与,按照“业主参与、尊重民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建设方案,确保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改善提升成效。三是周密实施,坚持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将工期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廉政建设等工作贯穿在整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四是注重长效,创建同时,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着力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社区治理能力和业主自我管理水平,健全民主协商、社会参与、运作有序的社区共治机制,打造服务优质便捷、睦邻共建共治的住宅小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持改造提升的效果。

二、基本消除全市域黑臭水体情况

2016年,由市住建局牵头,各辖市区对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标准,经科学排查,确定了城市建成区7条黑臭水体清单。同时,我们自加压力,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范围扩大到全市域,明确了2017-2019三年完成248个城乡黑臭水体,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工作目标。通过2017,2018两年努力,截止2018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黑臭水体整治183个。2019年,市委、市政府将开展清单内剩余65个黑臭水体整治,基本消除全市域黑臭水体列入了常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年来,针对消除全市域黑臭水体,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系统谋划,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作为牵头部门,市住建局编制完成了《常州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下发了《常州市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后评估及销号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城乡黑臭水体分层次、分类别的治理工作要求,成效后评估技术标准。二是多措并举,着力开展黑臭水体工程整治。辖市区各工程实施主体按照黑臭水体整治“一河一策”方案,重点落实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工作,开展沿河截污和河道清淤,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河道流动性,曝气增氧,生态浮岛等形式改善和恢复水生态,多措并举开展黑臭水体工程整治。截至目前,全市65个工程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后续我局还将和生态环境、水利部门一道,继续开展整治后长效保持和效果评估等工作,确保水体不返黑返臭。三是补齐短板,完善污水收处理体系。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管网延伸覆盖工作一直是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我市坚持建立完善“大分流、小截流”排水体制,持续开展雨污分流、沿河截污及污水管网覆盖延伸以及污水处理能力扩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升。2019年全年,全市累计建成污水主管网195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9万吨/日,为整体水环境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水环境提升是长期工作,下一步我局将以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和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为节点和起点,继续将此工作向纵深推进。此外,今年我局在完善城市路网、停车建设管理、生态绿道建设、改善主城区易涝区域排水条件、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综合整治等一批民生实事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时间关系,就不再详细报告了。住房城乡建设和人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的关心厚爱,请大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理解、支持和监督,我们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让每一位市民为生活、工作在常州这座城市感到幸福和自豪。两节将至,借此机会,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王志新】谢谢袁副局长的介绍,现在请记者朋友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新社记者】

各们领导下午好,我是中新社的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新建、改扩建教育重点项目50个,竣工27个,在建21个项目,还有2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我想问的是:所有的项目是否的都能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胡鹏】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你的问题问的很好。在发布稿中,我提到了教育局编制《常州市2019-2025年教育资源短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我们准备通过7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常州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问题,今年是实行第一年。今年新建、改扩建教育重点项目50个,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进度表,都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从目前进度来看,所有的项目都是严格按照计划在执行。同时,我想告诉大家,为保证所有项目安全可靠,我们加大了和规划、建设、安全、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力度,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和完善学校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保证所建项目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谢谢。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

各位好,我是江苏广电总台的记者,我想请问顾锋顾局长,刚才您提到“学生专车”的情况,那么请问推出“学生专车”的初衷是什么?推出“学生专车”对于缓解沿街学校拥堵问题有何效果?

【顾锋】交通拥堵,主要问题在堵点。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2142人/平方公里,有各类学校30余所,大型医院5家,商业中心和城市综合体40余座,密集住宅小区850个,加之轨道交通施工,人、车、路矛盾凸显,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十分突出。多修路,不可能;靠疏导,效果不明显。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学校门口及周边堵在早晚两头,主要是不少家长开车接送占道停车导致。对此市民不满意、社会反响大。今年,“推广定制公交+专业校车‘学生专车’,缓解沿街学校交通拥堵问题”被列为全市十个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为此,我们主动牵头,会同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天宁、钟楼区政府,在我市中心城区6所沿街学校推出定制公交+专业校车“学生专车”,开通专业校车线路16条、定制公交专线6条,沿线设置停靠站点448个。今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开学以来,“学生专车”累计接送学生27.43万人次,减少学生接送车辆21.3万。用1辆大车换50辆接送小车,换来的是拥堵纾解。高德大数据监测,开通“学生专车”后,相关学校周边主要道路平均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4.5%,其中,博爱路下降22%,北直街和化龙巷下降25%,吊桥路下降23%,广化街下降24%,局前街和晋陵中路尽管受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床位扩容、真儒体检中心公务员体检高峰和实验小学搬迁过渡等因素叠加影响,但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仅上升0.32,明显好于预期。推出“学生专车”,有效释放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专业校车乘坐率保持100%,定制公交乘坐率保持在40%左右,学生家长对“学生专车”的满意率达92.5%,其中专业校车满意率达100%。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各们领导下午好,我是新华网记者,请问常州市民政局于巧锡副局长,今年民政部门牵头,为困难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深受欢迎。请问这个项目你们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于巧锡】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养老工作的关心。今年,常州市民政局对三个主城区的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适老化”改造。项目采取了改造+适配灵活组合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购买第三方服务,由中标企业提供包括家居家装改造,康复辅具适配、基础改造、安全改造等四大类共46项产品。

这个项目的实施我们注重三个环节:

一是科学论证,精准确定改造家庭。项目伊始,我们在区和街道的协同配合下,委托第三方在全市选取了近3.4万户老年人家庭样本,对改造对象及需求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深入了解老人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经过综合考虑,我们将独居空巢、失独、困难、残疾老人家庭,优抚退伍军人、以及劳模、优秀教师等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家庭作为优先改造对象。

二是充分评估,精心设计改造方案。只有精准地摸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才能提供让老年人满意的服务。改造前由服务商逐一上门进行家庭环境和老人状况综合评估,按照“一户一案”精准制定施工方案。对施工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对采集的老人信息、以及改造前后照片等数据实时存档和上传,确保施工过程规范。改造后提供售后服务卡,对老人提出的改造问题和产品不会使用等问题快速响应、稳妥处理。

三是全程监督,精确把握改造效果。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得当、严格保障施工质量,我们以公开招标、跟踪推进、资金审计、监督验收四大环节监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全过程,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工作全程符合规范。对改造成果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严格验收,切实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给老年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该项目已圆满完成,服务对象的满意率在95%以上,收到了不少群众专程写来的感谢信和锦旗。

中吴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吴网记者

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中吴网的记者,我想请问生态环境局周局长,您能介绍一下我市2020年生态绿城建设将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吗?

【周忠华】“生态绿城”建设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5年来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建设、城镇公园绿地建设、生态细胞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绿道建设”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建设,为常州营造和谐宜居环境、提升环境容量贡献了力量。

生态绿城建设在谋划的时候就提出了“三横四纵”的生态廊道建设理念;其中北部的重要廊道就是沿江生态绿廊;众所周知,我市沿江区域为传统的产业集中区、企业密度高,前几年沿江区域尚不具备实施条件,近几年来,市级各部门以及新北区,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破解“化工围江”等突出问题,通过近年来的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沿江地区腾退了一些低效用地,目前具备了实施生态廊道的基础条件。2020年,我市将继续围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长江生态廊道整体目标,推进实施沿江生态廊建设,主要包括对现状硬质驳岸码头进行生态复绿,在原有场地上覆土种植绿化,延续江堤沿岸生态效果,在重点区域、重要节点打造一批绿城亮点品牌工程,切实增强市民的生态获得感。谢谢。

常州发布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发布记者】

大家好,我是常州发布的编辑,我想请问一下住建局袁茂新副局长,作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广大市民对宜居的要求越来越高,请问市住建局下阶段对宜居居住区建设和城市水环境提升方面还有哪些设想?

【袁茂新】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先回答宜居居住区问题。

宜居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宜居才能宜业。下阶段,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居民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提升居住区公共服务水平,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居住区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宜居居住区建设。

一是重点支持2000年前建设的老旧小区。通过整治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落实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完善小区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小区安全运行水平、居住环境品质和居民满意程度,改造提升一批宜居居住区,为其他老旧小区的改善提供宜居建设经验。

二是鼓励2000年后建设的既有居住区。通过物业管理省级示范项目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居住区适老化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居住区公共环境和服务配套,建立公众参与居住区治理机制,提升整体品质,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三是引导新建居住区。在总结既有居住区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导新建居住区建成为具有优良居住环境和空间环境的高品质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现代生活服务需求。

现在回答城市水环境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的城市水环境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息息相关。从治理实践来看,导致水体水质波动的成因包括了点源污水排放,例如小散乱排污、截流系统雨天溢流、人为倾倒等;分流系统面源初期雨水;河道底泥内源污染;断头浜等河道水动力学条件差,水体生态功能破坏等因素。2016年以来,我市黑臭水体工程整治按照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态修复、长制久清的整治思路,根据黑臭成因,制定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并落实雨污分流、截污、清淤等工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下一步,为确保已整治河道不返黑返臭,现在情况良好的河道不出现黑臭。主要还是通过强化管理等手段,切实减少污染源入河。一是依托河长制的推行,形成持续发力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级河长履职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持续加大城市十小行业管理力度。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将进一步针对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的小散乱行业排水户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减少面广量大的入河小点源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三是持续提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及运管水平。在配套污水处理能力到位的基础上,按规范提升截留系统截留倍数,做到晴天不出水、下雨少溢流。通过综合措施,确保已整治河道不返黑返臭。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常州的明天会更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住建人防工作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

【王志新】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第一场发布会就到这里,稍事休息,稍后我们进行第二场发布会,谢谢各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