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发布日期:2018-12-14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2018年12月14日,在市行政中心惠风厅召开了改革开放40年常州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会安排,常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章卫忠先生向媒体介绍了40年来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就。

常州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40年来,常州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经济、创新经济、活力经济。

40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迅速出台了扶持私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切实为企业发展优环境、办实事,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常州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1979年9月,“高钧记五金加工作坊”——全省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落户常州;

1987年8月,“高达实业有限公司”——全省第一家私营企业在常州注册;

1992年12月,全市私营企业1924户,占全省总户数的1/3以上

1999年,乡镇企业改制率达95%,“二次改制”后,全市私营企业突破1万家;

2001年,常州市私营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国有;

2002年6月,常茂生物成为全市首家民营上市公司;

2005年12月,中天钢铁成为全市首家百亿民营企业;

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近年来,常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有质量、有品牌、有内涵,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017年12月,常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既有顶天立地的千亿级大企业,比如中天钢铁集团,也有灿若星辰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200多家企业成为国内外细分行业隐形冠军。230多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6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随着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和经济效益增长十分明显。截止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企业达到4152户,其中民营企业3305户;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986.63亿元,同比增长15.4%,占规上工业总量的63%。常州市以装备制造业、先进碳材料为代表的5大重点领域20个细分行业,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鲜明的产业名片。

2017年,常州市工业企业中,有7家民营企业产值超100亿元;有15家民营企业产值超50亿元;有109家民营企业产值超10亿元;有1140家民营企业产值亿元以上;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常州共有24家上榜企业。

2018年10月,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常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有三家企业斩获殊荣的地级市。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获评中国工业大奖;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入选项目提名奖。

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方面,进一步完善“两项机制”、实施“三大工程”、建好“五个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两项机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部署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大工程”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大力推行以“思想同向、培养同步、机制同建”为模式的“同心培育”工程、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企业家健康关爱工程,致力于新生代企业家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培养和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身心健康、综合素质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队伍。

“五个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以规范发展、党建引领、激发活力为着力点,建好商协会组织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商会组织239家,其中行业商会114家,乡镇商会37家,街道商会18家,异地商会29家,市场商会2家,园区商会4家,其他商会35家),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大力发展友好商会(截至目前,常州市工商联已有境内外友好商会63家,其中境外26家),积极助力民企“走出去”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多级联动的常州新商e服务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法律维权、对外联络等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畅通诉求表达平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第三方评估,提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实效,推动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搭建光彩品牌平台,引导民营企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百万以上光彩基金总数达309个,其中千万以上56个,协议资金总额达14.696亿元,累计投入使用9.474亿元);构建企业家精神弘扬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民营企业家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表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