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溧阳市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个方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让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空气质量持续优化,水体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2023年溧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9.2%,居全常州市前列。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为100%,其中前留桥、土山大桥达到Ⅱ类,10个市考断面优Ⅲ比例100%。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溧阳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据补充调查,溧阳全市累计记录物种达1968种,其中动物界833种、植物界1135种。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溧阳市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通过优化钢铁、化工、建材和有色等行业的产业结构,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培育了一批绿色工厂,并全面展开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确保企业达到环保标准。溧阳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溧阳加大货物运输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广清洁能源运输方式。溧阳港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货物运输的“公转水”,减少了碳排放。同时,强化对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工作,定期进行路检和抽测,确保排放达标。此外,溧阳市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3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258.7兆瓦。
突出改善环境质量目标 聚力实施三大攻坚举措
溧阳市攻坚办通过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碧水攻坚战,推进净土持久战三大战役,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
溧阳市攻坚办通过开展空气质量“首季争优”“春夏攻坚”等专项行动,打造“绿色喷涂、绿色汽修、绿色印刷”三个样板。完成多条生产线和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并完成多家企业VOCs源头替代和废气专项整治。成立了检测专业团队,定期筛查泄漏,推动活性炭核查整治全覆盖。此外,攻坚办积极推动餐饮单位安装在线监控,狠抓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全年共开展4次工地扬尘管控专项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168份,对19个扬尘管控不到位的施工工地进行了行政处罚。
深入实施碧水攻坚战,成立太湖综合治理指挥部,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分区分期分类整治水环境。全面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多项治水工程和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完成15条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和103条问题河道环境整改。天目湖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成长荡湖围网生态清退工程,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
此外,溧阳市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完成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和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无废城市”建设。压紧压实乡村级河湖长责任,加快小微水体整治和环卫综合体项目建设。完成整治小微水体问题324个,疏浚土方80万方,新增“四分类”达标小区70个。并完成了扬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设,新增应急处置生活垃圾能力300吨/日。
凸显“美丽溧阳”生态目标 严格生态管控措施
以生态岛建设为契机,溧阳市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体系。编制完成《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投资1.81亿元,规划开展智慧调查监测、重点物种保护、物种生境改善和“两山”价值转化四大类共12项重点工程。该工程以天目湖和长荡湖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为主体,串联“溧阳1号公路”和“山水琴廊”两条生态廊道,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2023年8月,溧阳市生态岛试验区省级试点(一级试验区)获省生态环境厅授牌命名。
持续深化生态绿城建设,系统推进6个生态绿城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细胞”创建,全力推动4个行政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个行政村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以及湿地修复,新建湿地保护小区1处,修复湿地500亩。大力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保护,新增造林绿化0.6万亩,新建绿美村庄6个。
此外,溧阳市积极探索实施跨区域环保合作,与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签订《溧阳市-郎溪县-广德市跨界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制度》,成立共保联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联合执法、生态共管、协同审批、信息共享、联合监测等措施,解决交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区域生态安全。
新的一年里,溧阳市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通过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全力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让溧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风景更加多姿多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