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5日)上午,2017常州民生实事系列二新闻发布会上,市建设局、环保局、食药局和园林局就各自的2017年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进行了对外发布。
2017年市城乡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功能完善、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通过大力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和市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两大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顺利推进
2017年,市委、市政府将西石桥水厂和魏村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列入了常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立即启动了工程建设。由于在实施深度处理改造的同时,还必须确保水厂安全运行与城市正常供水,因此,两大水厂改造只能交替进行,西石桥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预计今年春节前完工并试运行,魏村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已完成土建主体施工,工艺管线完成总工程量的80%,设备安装完成总工程量的50%。
新工艺让市民饮水更安全
项目建成后,两大水厂将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步常规净水工艺的基础上,全面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原水微量有机物,减少原水水质波动影响,进一步提升出厂水品质,为供水安全提供新的强力保障。
与此同时,为全方位构筑“安心饮用水”供水体系,市建设局一方面努力解决市区应急水源问题,近期建成投运了德胜河应急取水工程(30万立方米/日),远期还将建设新孟河应急取水工程(50万立方米/日)和10.3公里输水管道,确保市民在长江水源出现重大波动的情况下,正常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还将持续强化对水源地监测、制水生产监控、输配水质监管等全流程质量管理,全方位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市民饮用水水质优质稳定。
去年完成了504座自来水泵房安全升级
二次供水工作关系市区36万户高层住宅小区居民的用水质量,市建设局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二次供水泵房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去年完成了市区454个高层住宅小区的504座自来水泵房安全升级和智能化管控改造工作。同时,按照半年一次的频率对城区所有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水箱进行了清洗、消毒及水质检测,高标准保障了二次供水质量的安全稳定。
多措并举应对供水突发事件
随着长江沿岸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航运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长江污染事件也整体呈上升趋势,为有效应对供水突发事件,我市一是建立水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利港、魏村两处长江取水头部的水质在线监测数据与水域视频监控信息已与市环保部门和长江海事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二是供水企业实现信息互通,长江沿线供水企业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遇长江水质突发情况兄弟城市之间可实现信息实时互通;三是通过强化监测及应急演练及时准确掌握了原水动态。同时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相应的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应对供水突发事件的能力。
2017年我市生态绿城工程项目共有六大类162个项目,其中生态细胞创建项目62项,目前均完成年度目标;生态绿城工程建设项目100项,除需要配合南运河、西太湖等大型工程、规划配套实施的5个项目,生态源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生态绿道建设工程、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工程、社区体育公园、花园城市建设工程等95个工程项目均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我市自2013年启动生态绿城建设,围绕“增核、扩绿、联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生态红线保护区)保护、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生态绿道、生态细胞等六项基础工程建设为抓手,经过近4年的努力建设,共实施了960多个项目,增核扩绿5万余亩,廊道绿道联网近800公里。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7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我市不断强化工业源整治,强化预警和应急管控,强化督查考核,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9天,比2016年增加3天,比2013年增加35天,优良率68.2%,比2016年增加1个百分点,比2013年增加9.6个百分点;市区PM2.5平均浓度48.7μg/m3,比2016年下降了7.9%,比2013年下降了32.4%。重污染天数为4天,比2016年减少1天,比2013年减少16天。对照“大气十条”考核要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0%以上,优良天数有所增加,重污染天数有所减少)和省政府下达的2017年约束性指标(PM2.5比2016年下降1.8%,优良率达到66.4%)考核要求,较好地完成各项考核目标。
今年,我市将结合“263”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同时继续实施冬春季防控颗粒物污染、夏季防控臭氧污染的“双防双控”措施,进一步增加全市优良天数,让市民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017年花园城市建设项目包括核心区花园城市建设工程、高架绿化提升及自衍花卉布置工程、市区公园修缮提升工程等12个项目。目前,核心区花园城市建设、高架绿化提升及自衍花卉布置、运河沿岸垂直绿化工程、月季基地二期建设工程,红梅阁、文笔塔、仰苏阁、舣舟亭修缮等市区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新北实验中学、市地税局等花园单位示范工程等9个项目已竣工;红梅公园笔架山、圩墩遗址博物馆、荷园景观改造等3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市园林部门通过绿色生态墙面、特色花卉植被、箱体绿化等多种形式提升城市道路节点景观。如在延陵西路、劳动西路、怀德路等市区重要道路布置各类花箱、花钵3000余米,在青枫公园、红梅公园、西瀛里等区域打造花园城市示范点等。
在核心区花园城市建设中,市园林部门主要采用复合材料花钵、铝合金花箱等耐用容器,减少容器的后续维修成本。在高架绿化提升工程中,更多采用了垂丝海棠、紫薇、腊梅等乡土花灌色叶树种、地栽多年生花草、耐荫地被,体现了增色添彩与便于管理、节约成本并重的原则。
在对红梅公园红梅阁、文笔塔和东坡公园仰苏阁、舣舟亭等古建的修缮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故”,较好地传承和保护了常州本地文化遗产。
2017年,“安心食品药品”连续第三年被市政府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去年年初确定的各项实事目标任务均已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
抽样监测全覆盖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抽检力度,全面覆盖33个大类食品;结合时令节点和我市民俗消费特点,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问题多、风险隐患多、群众举报投诉多的品种实行“靶向性抽检”。
2017年,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24351批次,合格率96.83%,对3.17%不合格的771批次问题食品,依法采取责令召回、下架、查封、扣押、销毁等措施,100%进行核查处置,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安全信息全公开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全市671家食品生产企业、192家连锁超市门店、30300家有证餐饮单位和市区50家标准化菜场均做到公示牌上墙,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现场动态实时公示。
通过网站、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以及户外公益电子大屏发布各类抽检信息共74期,做到周周有公告、月月有公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曝光台”,公布二批共23家“黑名单”企业,保障市民食品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发动全社会参与共治监管。
安心菜场全推进
市食药监部门与市农业部门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在凌家塘、横山桥、苏浙皖等三大批发市场使用统一销售凭证。
开展“凌家塘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提质工程”,实现进场客菜批批检、车车检,对问题蔬菜禁止入场并销毁。与公安等部门在市场内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严厉查处“3.23”“5.18”系列注水牛肉案等大要案,涉案金额3700多万元,追究刑事责任6人,采取强制措施20人,一举端掉了散布在我市及丹阳、句容、丹徒境内的“黑窝点”。
重点领域全规范
会同市教育部门、市民政部门、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辖市区,着重强化对“一老一小”即养老机构和学校、旅游景点景区餐饮单位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保障力度,按A级标准新建、改扩建45家学校食堂,对39家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开展提档升级,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推行“明厨亮灶”建设,有效提升了这些关注度高、风险大、用餐人群密集的重点区域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全市划定6个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加工区,建成34个食品小摊贩集中经营区,因地制宜对区域传统名品、名点、名吃引导规范生产经营,将现代食品安全的管理理念与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结合起来。
安全风险全监控
通过问题追踪、“双随机抽查”、风险预警和应急演练等举措,加大食品药品风险防控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火锅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专项检查手机直播活动,全年开展“双随机”抽查近500家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1000余处。
2017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涉及“四品一械”的各类违法案件355件,罚没1200余万元,联合公安机关办理食品药品涉刑案件311起,采取刑事措施570人。年内未发生源头性重大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